智慧博物馆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建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8月16日 12:26

物联网云计算与智慧博物馆的实现

李峰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博物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开始借助传感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形成了智慧博物馆。文章通过对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究,对智慧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建设

1 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发展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不仅仅代表一种检测手段,它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强大助力。对信息化建设而言,它是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时至今日,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已有30余年的历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伊始,或是从建网站入手,或是从藏品信息系统建设起步,利用数字技术对本馆藏品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示以及内部管理进行数字化的改造。20世纪90年代,中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始起步,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博物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成为展示中华历史文化的舞台。

但是,即便是数字博物馆,也只是解决了实体化向数字化、虚拟化的转变,并没有涉及到博物馆各类元素、人员、物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也没有让数字化的信息对博物馆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近几年,随着两会的召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推动了许多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与传统行业慢慢融合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向潮流迈进。在信息化深入渗透的过程中,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网络的领导核心,它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为诸如博物馆在内的行业信息化带来了发展的必要选择。

2 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非盈利性服务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博物馆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其中最重要的展示平台就是藏品的陈列展览。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体现。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有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每一件藏品都有专属于它的故事及相关的档案材料。一旦文物的纸质档案出现意外,将直接影响藏品的管理和研究,社会教育工作也必然受到影响。文物藏品的数字档案是智慧博物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记录了博物馆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建立智慧博物馆的重要意義还在于可通过在博物馆内配置智能传感器,引入物联网、射频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1],能够在任何时间段对博物馆内部的基础设施、展览设备、文物藏品、库房和人员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并建立动态的数字模型,将博物馆内部的动态进行数字汇总、整合、分析、过滤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藏品、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提高博物馆管理能力的目的。

3 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

物联网是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后产生的一种新理念。在传统的认知中,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是相互分离的。基础设施就是诸如楼房、公路等不能移动的物体。物联网能够把这些无法控制的物体联接起来,如楼房、公路、处理器、电脑终端。这些物体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新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改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2]。物联网应用在博物馆内部就是利用传感技术,控制博物馆的内部设施,实现设备和人相互联合信息互通,从而对博物馆内部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监测和管理。例如烟雾传感器,一旦检测到烟雾或是环境温度异常,火灾报警控制器就会及时反应。还有红外线摄像机、激光扫描仪等,都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系数。

3.2 云计算

所谓云计算,就是计算客户的使用量进行收费的一项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云计算。它一般有以下特征:云计算所支持的用户都比较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的数据有较高的可靠性;云计算技术的规模较大,可以实现多种资源共享;云计算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进行扩充和缩小;云计算采用的成本较低,而且资源利用率极高[3]。

云计算相当于智慧博物馆的大脑,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内部的数据。比如交水费、电费,供电局、供水公司会根据每家每户在数据储存上的用量收费。用户可以在博物馆网络平台根据需求选择使用数据,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如用户需要某件藏品的照片,或者是相关的数据信息[4]。

4 智慧博物馆信息化平台功能架构

智慧博物馆信息化平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服务、保护、管理。

4.1 公共服务

最常见的就是智慧停车场。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许多观众,如果是大型博物馆,客流量就更大。在博物馆周围设置智慧停车场,观众通过智能终端实时了解停车场的内部状况,根据当前路况选择最佳路线,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其次,优化观众的观展体验。通过手机APP给游客推送相关展览项目和流程,观众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展览,观展之后可在网页上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博物馆根据观众的喜好调整展览流程,从而实现多方信息的有效互换。此外,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对观众的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测,统计人数、年龄、参观时长等,对观众的参观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便于博物馆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

4.2 环境监测

博物馆存放着大量藏品,其对存放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要保护好藏品就必须严格地监测周围的环境。所以,很有必要在博物馆内外设置环境监测设备、智能传感器等,相关的数据会第一时间传输到数据平台上,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库房中的文物藏品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库房内部出现了温度、湿度的变化,智能传感器就会迅速把信息传送到监控平台,并及时调控库房内部的温度、湿度,确保文物安全[5]。

4.3 手机APP

大多数博物馆都建有较为成熟的网站或平台,游客在参观展览之前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购票。门票在博物馆会以电子票的形式发放,每张票具有不同的信息数据,而且已经录入博物馆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快速检索。也可通过机器检票,只需扫描手机二维码即可进入,缩短了检票通过的时间。另外,手机APP还能随时随地为用户推送关于博物馆最新的展览预告、社教活动、志愿者招聘等信息,为学习和观展等带来便利[6]。

4.4 藏品管理

在信息技术进入前,实体博物馆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藏品家底不清、业务档案保存不善、资料流失严重、查找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而智慧博物馆的引入,促进了各种資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特别是实现了自动化办公的博物馆,资料的存储、调用非常方便,大大加强了对藏品账目、业务资料的管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伴随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全国的国有博物馆藏品数据在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上登录、上传、保存,博物馆之间也可以做到信息共享。如建立完善的馆际文物信息共享和检索机制,把藏品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根据藏品的类型或年代进行检索,使藏品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便捷和高效。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网络木马病毒入侵等,这就需要依托更高的网络技术提供支撑和保障[7]。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智慧博物馆的出现极大地优化了博物馆工作,为观众提供了便利。但智慧博物馆在我国起步较晚,也尚未实现最优管理,相信在未来智慧博物馆能够以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发展,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数字博物馆[DB/CD].https://baike.baidu.com/ite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数字博物馆/20464039,2002.

[2]孙其媛.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6):89-91.

[3]邵小龙.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5(3):78-81.

[4]杨俊峰,王德泉,肖航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营区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5,6(6):52-57.

[5]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2):12-15.

[6]李燕,陈建军,包一青.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型物联网实现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11):112-114.

[7]冯慧.关于博物馆智慧展览的几点思考[J].卷宗,2016(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