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风范
   来源:文物天地     2018年07月18日 22:26

...露心事御女范儿绝世独立-画壁 孙俪闫妮郑爽仙女齐现身争艳大PK

梁晓新

10月5日,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的一个重要日子,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均汇聚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现场,在忐忑不安与满怀期待的复杂心情中,围观“玫茵堂珍藏一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拍拉开帷幕。在豪华敞亮的拍卖大厅里,41件绝世珍品终于一一亮相。在表面平静却暗潮汹涌的现场气氛中,不负众望地缔造出5.59亿港币的总成交额。这场意义重大的拍卖,不但再一次证明了高端艺术珍品永恒不变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驱散了春季拍卖会以来,因经济大气候转弱而笼罩在业界人士心头的阴霾。尤其对内地拍卖从业者而言,这一场隆重而成交漂亮的拍卖,无疑是对北京即将开始的2011年秋季拍卖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至此,一个韬光养晦超过50年之久的伟大收藏,通过老牌拍卖公司苏富比的全力推动下,在2011年春秋两季拍卖中,以超过12亿港币的成交总额,绽放出彗星般璀璨耀眼的艺术光芒,却又旋即尘埃落定各散东西,落入凡间各处,不禁令人心生无限感慨。然而,玫茵堂所遵循和树立的收藏风范与价值观念,却是永远值得我们景仰与学习的。

玫茵堂传奇

富有传奇色彩的玫茵堂中国艺术品收藏,被誉为是上个世纪西方收藏界中最杰出伟大的私人收藏,与闻名遐迩的阿佛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及坡西富·大卫德(Percival David)齐名,并且是除北京与台北两个故宫藏品以外最齐全、最重要的中国古代陶瓷收藏。这个汇聚了超过2000件藏品的私人收藏体系,囊括了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高古时期的青铜器及清代晚期的瓷器,堪称一部生动的中国陶瓷史。但一个如此重要而庞大的私人收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却保持着不可思议的低调,一直不为大众所知,仅有少部分藏品曾在1994年大英博物馆展出,2年后又在蒙特卡罗展出。同年,由著名德国学者康蕊君(Regina Krahi)编撰的《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一卷正式出版,玫茵堂的名字至此才在收藏界传播开来,直至15年后的2009年,《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全部4卷6册方陆续出版完毕,玫茵堂的藏品才完全呈现在世人面前。

玫茵堂诞生

玫茵堂的主人是瑞士富商Zuellig裕利兄弟,名字来自裕利兄弟在瑞士苏黎世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裕利家族所拥有的Zuellig集团,由裕利兄弟的父亲老裕利先生于1922年在马尼拉创立,目前是年营业额超过120亿美元的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与药品供应商,业务范围包括马来西亚及泰国,同时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现年93岁的哥哥斯蒂芬·裕利(stevenZuellig)与弟弟(已于2009年去世)吉尔波特·裕利(Gilbert Zuellig)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对中国艺术品发生了兴趣,并开始购买一些小玩意。到了60年代初,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

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i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到1982年去世前,一直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的介绍,裕利兄弟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太仓仇氏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经销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西方博物馆与收藏界起了巨大的作用。

1967年,仇焱之举家移民瑞士,定居日内瓦,裕利兄弟全力协助,帮了仇焱之大忙,双方遂成为亲密好友。当然,裕利兄弟的收藏也从此在仇焱之的协助下数量渐丰,品质精进卓越,并收获了数件重要的珍藏。

1980年仇焱之去世后,裕利兄弟辗转认识了伦敦著名的古玩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1989年,埃斯肯纳齐为Reach家族收藏举行了艺术展销,斯蒂芬在此购入了数件藏品,并因而成为埃斯肯纳齐的重要客户。在此后的20多年里,埃斯肯纳齐一直是玫茵堂后期购藏的经纪人,为其搜罗了160多件陶瓷珍品。与此同时,两兄弟还在伦敦结识了另一位精通早期及宋代陶瓷的著名商家——David Priestley,借此也收获了不少高古陶瓷珍品,可谓相得益彰。

除了上述世界级重要古董商的指导与协助外,裕利兄弟也靠自己的品味与眼光,在全球重要拍卖会上竞买珍罕的陶瓷精品。“先生善于运用自己无懈可击的判断力独自审视。在挑选器物时,他会反复斟酌权衡,绝不会单纯为填补空缺项而购买。”这是来自埃斯肯纳齐的评价。可见裕利兄弟的收藏之路,也饱含了他们自己殷切的热爱与细致严格的甄选原则。

世纪之拍

玫茵堂收藏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到底有多大?被誉为是两场世纪之拍的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拍卖,缔造了什么样的成交纪录?看看两个专场拍卖的成交数据就一目了然。

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一拍卖共上拍77件拍品,72.7%的成交率,6.89亿港币总成交额,成交均价为1231万港币;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拍卖上拍41件拍品,成交率78%,总成交额5.59亿港币,成交均价1749.6万港币。

两场总共上拍118件元明清御制瓷器,成交88件,成交总额为12.48亿港币,平均单件瓷器成交价为1418万港币。这组数据足以说明玫茵堂收藏的巨大魅力与惊人的艺术价值。

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全球性中国艺术品的热浪袭击,一个接一个令西方拍卖界咋舌的天价诞生,也同时催生了一系列唯利是图、盲目投资、跟风抢购的新晋投机者与短视炒作者,在这种市场泡沫中产生的赝品丛生、拖延付款,甚至拒不付款的情况,已经迅速破坏了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近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市场秩序与规则,即基于天然良好的信誉基础上,买卖双方在专业而有信誉的拍卖平台上进行交易。从今年年初开始,强势了近3年的国内经济大气候,已经开始由强转弱,逐渐紧缩的资金供应与流动性,更加深了拍卖交易市场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付款交割问题。特别是来自英国的Bainbridges拍卖行传出了在此前刚刚创造了5.5亿天价乾隆洋彩瓶也面临无法交割的传言,更令行内担忧不已。在这样的影响下,香港苏富比出于对玫茵堂收藏这个堪称世纪之拍的尊重,以及对物主裕利氏的负责,遂在春拍第一场中史无前例地向准买家们提出了预付港币800万拍卖押金的条件,结果引起了连锁反应,本场成交额仅为3.99亿港币(随后场下私洽形式再成交了2.9亿港币),远未达到拍前预估的7.1亿至10.7亿港币。此举不但加深了各方对买家付款交割情况的重视,也使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了诚信与名誉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在随后香港与内地多件瞩目的重量级拍品流标或无

法交割的信号中,内地经济形势似乎更趋严峻。而金秋十月,香港苏富比又准时迎来了玫茵堂珍藏专场之二。这是一个价值4亿港币的考验,也是国内大规模秋拍前的风向标与指示牌,自然吸引了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此时,缴纳拍卖保险金俨然成为既定的规矩,那种买家与拍卖公司之间无条件信任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返了,未免令人感叹。针对春拍第一场估价偏高以及上拍作品比较艺术性的情况,在秋拍中,就刻意调低拍卖估价以及更加精炼甄选符合市场口味的品种,苏富比企图以最基本的法则——专业与品质,来战胜市场上种种不明朗的因素,而最终不负众望的成交结果也恰如其分地重新证明了真正高端艺术精品的市场价值与抗震能力。同时亦说明了诚信在古玩交易中的重要性,拍卖保证金应该被视为买家与拍卖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而非诚信与名誉的牺牲代价。不过现场所见,虽然是水泄不通地围满了人群,但气氛却是异常的平静。与2010年秋拍戴润斋专场时喧闹鼎沸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内地的买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参与程度上也明显低落了很多。最终全场成交最高价的10件拍品中,6件为香港收藏家夺得,仅有2件为来自内地的买家竞得。这说明在高端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港台收藏家的实力与魄力仍然是令人佩服的,尤其是在市场行情有起伏的时候,真正有准备、有实力与有魄力的收藏家才是真正的赢家,而香港作为高端中国古代艺术品交易中心,其专业性、权威性与地位更是再一次得到了行内外的赞同。

在如此迷茫不安与悲观情绪弥漫的市场情况中,玫茵堂之二仍然能缔造出这么出色的成绩,说明收藏市场对于高端精品的需求仍然是健康而稳定的,这使得内地行家们与拍卖公司重新恢复了信心。事实上,除了玫茵堂专场以外,香港苏富比2011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达到了74.9亿港币,甚至比2010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53.4亿港币增加了40%。这就再次清楚地说明高品位、高品质的艺术珍品,往往不会受外围经济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珍贵的土地资源相比,珍罕的中国艺术精品,更具有不可再生、全球通行、追求者众的特征,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不但是经济衰退时的保值安全港,也是经济增长时的投资工具。玫茵堂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典范性的例子,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收藏投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特征。

收藏典范

裕利兄弟在创造玫茵堂珍藏时,一直遵循三个贯彻始终的原则:珍奇稀有、品质上乘、品相完美。这三个准则能从玫茵堂专场成交额最高的首5件作品身上完全体现出来。这需要极其耐心的学习与严苛的甄选,除此以外,卓越的眼光与超凡脱俗的艺术品味更是不可缺少的。殷实的财力需要在坚持原则与眼光品味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否则,也仅仅是浪费或者炫耀而已。在收藏家本人应该具备的艺术天赋眼光与卓越高雅的艺术品味的同时,来自专业行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玫茵堂的传奇里,分别留下了Helen Ling、仇焱之、埃斯肯纳齐与DavidPriestley的印记,正是这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大行家们,协助了裕利兄弟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理想的藏品,并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每一件藏品的内涵与价值。严肃认真的收藏家+诚信专业的大行家,的确是西方每一个成功收藏的主要模式,这一点,值得内地藏家们认真留意。一颗热爱的种子,在财富、品味、学习、执着与敬畏的浇灌下,经过长达50余年的心血酝酿与搜集,方成就了玫茵堂这棵参天巨树,她也是来自上个世纪西方收藏界的最后一个高级别的中国艺术品珍藏,而鲜美的果实,却在举牌的瞬间被易手摘取,相信每一个新的玫茵堂珍品藏家,都会深深体验到金钱以外的收藏价值,意义非凡,值得用心珍惜。

从2010年秋季至2011年秋季,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分别推出了5个重要的私人明清瓷器收藏品专场,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戴润斋专场上拍13件拍品,成交率92.3%,总成交额4.14亿港币,成交均价3450万港币/件;2010年12月香港佳士得葛沃得专场上拍32件拍品,成家率100%,总成交额1.19亿港币,成交均价372万港币/件;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玫茵堂专场1上拍77件拍品;成交率72.7%总成交额6.89亿港币,成交均价1231万/件;2011年6月香港佳士得覃思雅识专场上拍30件拍品,成交率93%总成交额0.9亿港币,成交均价321万/件;2011年10月香港苏富比玫茵堂专场2上拍41件拍品,成交率78%,总成交额5.59亿港币,成交均价1365万/件。

这些数字说明了高端艺术品市场需求的稳定性不容置疑。可见真正珍罕难得的高端艺术精品,是根本没有所谓的行情的。它只关于眼光与热爱,与价格无关。这也许正是艺术品收藏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如何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品收藏?成功的收藏家有哪些特点?答案是很明显的:一个主题明确、甄选严格、品质上乘、品味卓越的收藏,就是成功的收藏。在看似简单的买卖之中,也只有具备了下述条件的人,才能被称为是真正的收藏家,即遇得到+看得懂+买得起+藏得住+合得卖,对应要求的是缘分、眼光、财力、耐心与涵养,缺一不可,可见要求之高,故世间真正的收藏大家,寥寥无几。来自上个世纪辉煌的收藏风尚,以欧洲的收藏大家们为核心,他们在执着谨慎地购藏同时,也孜孜不倦地学习,藏识并重,树立了欧洲传统的热爱、低调、严谨、专业、诚信的收藏典范,并以玫茵堂作为一个圆满的终结。而新一代的收藏家,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故事与风格呢?

截稿之时,德国纳高、北京保利四季以及伦敦佳士得等拍卖的图录已经陆续出版,海量的拍品规模似乎显示出放盘的情况,也许资金紧缩与匮乏的压力已经迫使一些经验较浅、实力较差的投资人、投机商开始批量出货。然而,在这样的大气候里,还能够从容进场选购藏品的买家,肯定是那些经验丰富、眼光老道、准备充分的收藏家与资深行家,而狂热的投机者与炒作者将退场旁观,所以北京秋季的拍卖会仍将面临考验,也许是一次专业实力与品质眼光的检验,也许是一次难得的淘宝捡漏机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