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研究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05月03日 01:19

,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

常爽

摘 要:磁州窑系属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民窑体系,而扒村窑则是磁州窑系的重要一支,其处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境内,其和当时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等知名瓷窑有着相似之处,均以白地黑花瓷作为主要的产品。在进行瓷器装饰的时候,将中国传统书画和瓷器的外形进行结合,显示出质地古朴、风格独特、题材多样的特点。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材料和结合美术的知识,对扒村窑瓷绘风格进行研究,然后挖掘出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为人们了解扒村窑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扒村窑;瓷绘风格;文化渊源;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禹州扒村窑陶瓷技艺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6CYS036)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扒村窑瓷绘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扒村窑处于河南省禹州市郊区的浅井乡,瓷器类型多以烧白地黑花瓷器为主,属于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1]。磁州窑属于宋金时期北方地区重要的民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北等地区。磁州窑的胎釉不够细致,因此制瓷人员常常将生活中的事物表现与瓷器上,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扒村窑属于磁州窑系当中的突出代表,并且和修武当阳峪窑等具有相同的特色。现代人们通过对瓷器的残留碎片进行研究,可以推测出扒村窑发展于宋朝,于金朝时期达到顶峰。扒村窑在制瓷方面和当地的其他的窑址互相吸收,并且根据当地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扒村窑遗址被人们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史籍当中没有出现对扒村窑的记载,但是根据瓷器出土的情况,可以知道白地黑花瓷器的出现最晚也是在北宋末年,然后到金朝形成体系,其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

两宋时期是扒村窑发展的重要时代,其制瓷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熟。人们使用大量的化妆土进行制瓷,并且总结制瓷的经验发明了石灰碱釉,不仅可以使瓷器的釉层明显加厚,也可以提高瓷器的质感。在宋朝瓷窑在全国均有分布,而且具有知名度的瓷窑在百处以上,在不断的竞争当中许多瓷窑脱颖而出,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窑系。名窑虽然被分为民窑、官窑,官窑主要为皇室提供各种瓷器,但是民窑出产的许多突出之作也被选入宫廷当中[2]。具有独特风格、类型多样的宋朝陶瓷主要体现于许多名窑的作品当中,其中汝窑具有干净以及典雅的特色,钧窑具有外表华丽的特色,定窑具有颜色雪白的特色等,这些名窑作品均将传统技艺发挥到极致。

二、扒村窑瓷绘风格产生的文化渊源与文化价值

扒村窑遗址和钧窑产地比较接近,但是在瓷绘风格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当地进行挖掘出土的瓷器多为磁州窑类型,其装饰多为白地绘黑花,并且伴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等类型,在一定时间之内曾被记录为修武窑或者当阳峪窑。扒村窑的装饰具有突出的特色,但是在釉质、胎质等方面还是和其他瓷窑有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是由于许多装饰方法均来源于唐代的长沙窑[3]。

磁州窑装饰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可以使用毛笔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和题字,并且根据瓷器的外形特征自由修饰,显示出瓷器的特色来。与同时代比较规整的文字和写实绘画有所不同,瓷器人员根据瓷器的材料和颜料的特色,充分发挥出“写意”绘画和书写的技艺,使瓷器的表面更加别致。这种写意得到画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制瓷工匠为了更快制出优质的瓷器,因此探索出一套既可以装饰瓷器又可以简化装饰过程的绘画模式。通过不断的发展,这种简化的写意绘画风格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装饰方式。这种绘画方式不仅可以在瓷器当中得到充分展示,而且同时代的名家画作当中也可以找到写意的痕迹,这说明磁州窑系的瓷绘风格不仅仅影响到了陶瓷的发展,也对我国的传统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4]。

总的来说,扒村窑作为一座民间瓷窑,要想在市场当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因此制瓷工匠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瓷器可以充满艺术气息,也可以具备满足民众生活需要的实用性。在北宋时期,社会的流行文化、市民的风俗会影响着制瓷工匠的绘画思维,使瓷器可以保证美观的同时可以保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另外扒村窑的表达形式比较洒脱,但是却包含着浓厚的感情,充分显示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且扒村窑器使用比较强烈的黑白色,打破以往比较华丽的制瓷形式,使饱满的生活气息萦绕在瓷器之上,形成了瓷器又一种辉煌。

三、扒村窑瓷绘内容所反映时代的文化内涵

扒村窑是磁州窑系当中的重要分支,属于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处民窑,拥有大量的从业者,产品销售扩展到全国。扒村窑和其它磁州窑类型具有许多的相同之处,这是由于当地许多的瓷窑的地理环境比较接近,不仅在瓷器外观上比较相像,而且在胎質、釉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使用的原料多为比较粗糙的大青土,为了提高瓷器的美观度使用化妆士进行综合,从而形成黑白分明的风格[5]。虽然扒村窑的底色为黑白,但是多使用风景、人物、花鸟、书法等元素进行装饰。和宋金时期的画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多进行构画风景、人物、花鸟、书法等元素。尤其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时间最早,经过顾恺之、吴道子等画师的努力,许多具有宗教气息的人物画在唐代达到顶峰。而在宋朝则逐渐转向表现民间风气的画作,张择端等宫廷专用的画家也将自己的关注度投注到民间当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在这种比较宽松的发展形势下,制瓷工匠打破以往比较规矩的人物描绘,而是在绘画当中融入满满民俗气息,形成新的瓷器装饰方式。

元代的宫廷绘画逐渐衰弱,许多画家对人物画的兴趣不高,而瓷画则喜欢从民间的人物故事当中吸取灵感,使比较感动的故事可以展示在瓷器上。在山水创作方面,宋金时代是山水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山水画比较突出,使当时山水得以完美地呈现出来,具有比较洒脱的特色。

扒村窑瓷器吸收唐朝的绘画特色,也蕴含着宋朝比较灵动的绘画风格,使得扒村窑瓷器的绘画显示出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化内涵,为以后清朝的瓷画提供有效的借鉴。同时扒村窑在进行瓷绘的时候,比较倾向于绘画民间的故事和书写形状各异的文字,这种瓷绘方法出现,主要是因为扒村窑是一座民窑,不向皇室或者官僚提供瓷器,其主要的销售群体是普通民众,因此在瓷器上绘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画作,可以有效迎合当时民众的喜好,使自己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扒村窑瓷绘的艺术风格

扒村窑是历史上一座比较典型的中原民窑,其生产的瓷器多数被民间百姓所使用。扒村窑瓷器装饰具有突出的民窑特色,其所烧制的陶瓷多为具有较高实用性的用具,和年画等具有精神意义的物品有所不同,但其图案纹饰显示的意义具有相似性,均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出当时的历史风气。在宋朝比较推崇的单色釉的风气当中,扒村窑是磁州窑当中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一支,其通过自己明显的色彩對比和独具意义的特点显示出当时民间的装饰特点。另外扒村窑的瓷器和当时注重写实的宫廷瓷器有所不同,其更加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画作,其中有具有祈福意义的花鸟画作,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物故事,充分显示出多样化的民间艺术风格。

书法是瓷器上的重要元素,宋朝的官僚人士认为书法属于重要的视觉艺术,因此他们改革唐朝比较严格的书法规矩,注意提高书法的意趣。而民间的制瓷工匠也受到当时书法审美的影响,逐渐将书法描绘在瓷器上当做一种装饰,并且适当改变书法的形态以表现出某种情感,也可以表现出书写者的社会感悟。虽然有时在瓷器上的书法可能会出现漏字、错字或抄录文学大家的诗词,但是没有影响到情绪的传达。

综上所述,扒村窑瓷绘主要以具有精神意义的画作和当时流行的文字为主,因此其艺术风格属于简约风,可以使瓷器在人们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这种艺术风格的出现打破以往瓷器观赏性多于实用性的模式,这也是使扒村窑瓷器可以几百年内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瓷器的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影响着我国瓷器往简约的方向发展,对瓷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扒村窑瓷绘的影响

扒村窑在北宋中期出现,在宋金时期达到顶峰,但是北宋与金不断爆发战争,使其发展受到阻滞。在金朝建立之后,逐渐实施南北修好的政策,使得中原陶瓷重新开始发展,虽然无法重现宋朝的辉煌,但是发展仍然在继续。在宋金时期,扒村窑陶瓷装饰技法比较多样,而元代也继续制造白地黑花的瓷器,但是瓷器的整体比较高大,而釉色花样也逐渐减少。

在瓷器出现以来,虽然人们在瓷器的表面进行贴花、雕刻提高整体美,但是瓷器最重要的就是釉色。在唐宋时期人们喜爱洁白无瑕的白瓷和翠绿可爱的青瓷,但是这没有制约瓷器装饰的继续发展。在长沙窑最先寻找突破,打破以往固定的装饰风格之后,扒村窑彩绘瓷器开始以自身的灵动、活泼、多变的装饰特点受到民间民众的欢迎,从此在今后的几百年间均在民间形成浪潮,对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当中,扒村窑所特有的装饰艺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白地黑花装饰艺术是历史上的制瓷技艺的重要代表。其融合我国优秀的绘画和书法,使其可以在瓷器上达到统一,显示出鲜明的瓷器风格。这与我国的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具有相似之处,并且通过瓷器上的绘画可以显示出人们的感情,可以使瓷器更加贴近生活。同时陶瓷工匠们生活于民间,见识到众多的民间故事,其使用自己的画笔将所听所想描绘在瓷器之上,使得瓷器当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展示了当时的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这种方式不断流传,传承到现代,蕴含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为我国的陶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通过对我国的陶瓷发展史进行研究,发现扒村窑独特的瓷绘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扒村窑具有风格多样、生活气息浓厚、色彩对比鲜明等特色,受到宋元时期人们的喜爱。在当时上层人士和官僚普遍喜欢比较华丽或者具有写实性的瓷绘风格,延续了唐朝的风气。但是扒村窑另辟蹊径,不再将瓷绘局限于比较规整的绘画风格,而是将目光转向民间,使用比较活泼、开放的画作和灵活、多变的书法表示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扒村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另外扒村窑使用白地黑花作为瓷器的基本色调,显示了当时瓷器绘画逐渐简化的趋势,对我国瓷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华烽,曹建文.扒村窑陶瓷装饰的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06):86-87.

[2]程方英.金代扒村窑瓷器赏析[J].文物天地,2015,(05):85-86.

[3]陈景顺,李志华.禹州扒村窑白地黑花瓷艺术鉴赏[J].收藏界,2016,(06):145-146.

[4]傅瀛莹.试论金代扒村窑白地黑花瓷人物图案[J].华夏考古,2016,(01):120-121.

[5]付瀛莹.扒村窑白地黑花瓷研究[J].中国美术馆,2013,(08):96-97.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