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北方系青铜器
   来源:文物天地     2018年05月02日 09:03

800余件北方系青铜器亮相现代博物馆

马彩虹

宁夏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主要地形由以陇山(六盘山)为中心的山地和沟壑峁梁等黄土丘陵地貌组成。早在两周时期,这里自然环境优越,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草场,覆盖深厚的黄土,宜居宜牧,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商周时期,固原一带是北方游牧民族西戎的活动区域。周人和秦人兴起时,与戎人进行了长期争夺地盘的战争。周人曾多次用兵西土扩展疆域,《诗经·小雅·六月》记载:周穆王时,“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周宣王时,“料民于大原”,这说明当时的固原已归入了周的统辖范围内。秦人在不断征伐戎人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强大。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设置的“乌氏县”,为宁夏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制。“朝那县”也是先秦时期的县级建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灭义渠戎国,“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固原地区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青铜文化遗物,包括兵器、车马具和动物纹牌饰等,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与欧亚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青铜器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说明在汉代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前,就存在着一条途经这里的草原之路,戎狄等古代游牧民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他们创造的青铜文化除具备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表现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原出土的青铜器,多为实用器,器形小巧,便于携带,其中以“动物纹”或“野兽纹”为装饰题材的青铜牌饰最具特色,图案追求神似而又不拘泥于动物本身,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出了较高的铸造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

固原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这一时期的青铜牌饰,本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牌饰做一简要介绍。

1.虎噬鹿金扣饰

1981年固原县头营乡坪乐村出土,直径3.1厘米。金质。扣饰整体呈半圆球形,铸造成型,背面有一固定用钮。正面浮雕出两虎两鹿,构成两组相同的虎噬鹿图案。两虎分别咬住两鹿颈部,两鹿双眼圆睁,后肢朝上翻转,相互交缠(图一)。

2.怪兽纹金牌饰

1996年固原县中河乡出土,金质。长6.2、宽4.7厘米。为腰带组件,模铸成型,背面有一固定用钮。怪兽的身子为大型猫科动物,头部似狼,上唇朝上翻卷,露出锋利的牙齿,鬃毛由头部延伸至背部,长尾下垂,上有凹陷孔,原来应为镶嵌装饰物(图二)。怪兽面颊、肩部、臀部等装饰螺旋纹,是战国晚期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装饰纹样。

3.翼马纹金牌饰

1980年固原县三营乡出土,金质。长6.9、宽4.5厘米。为腰带的带头,模铸成型。长方形,带有麦穗纹边框,边框内浅浮雕有一翼马。翼马呈腾空飞行状,低首,圆眼,三角耳,前肢后屈,后肢腾空朝上翻转,蹄形足,尾下垂,末端装饰有带耳的勾喙鸟头。马背上和腹部共有6只带耳的勾喙鸟首,肩部、臀部等装饰螺旋纹(图三)。

4.鎏金虎纹铜牌饰

1993年固原县潘家庄农场出土,长8、宽5厘米。青铜质,表面鎏金。长方形的块板上留有边框,内浮雕一虎低首作行进状。虎体肥大健硕,低首,圆眼外凸怒睁,巨口张开,利齿外露。额前一辫状物沿脊平贴背中部,束端饰勾喙鸟头,尾下垂(图四)。背面平素,有两桥形系扣。

5.子母豹青铜牌饰

1982年固原县杨郎乡大北山出土,长5.3、宽5.3厘米。青铜质。透雕双豹图案,造型为大小两豹相对互抱。大豹弯身屈肢卷尾,前后足相叠,圆眼,立耳,口微张,前额紧贴小豹下颌(图五)。形象生动传神,表现母子亲情。小豹腹侧有一凸钮。

6.虎噬鹿青铜饰牌

1987年宁夏西吉县陈阳川村出土,长12.4、宽6.5厘米。青铜质。此牌饰是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腰带组件,整体为透雕虎噬鹿图案。虎圆眼睁,虎右前爪攫住幼鹿肩部,张口露齿噬咬幼鹿胸部。幼鹿圆眼,长耳,四肢蜷曲,作惊恐挣扎状。虎肢体健壮,额前部附一环扣,长尾翘起贴于背部,上饰麦穗纹,尾末端为一勾喙猛禽头,身上裝饰有联珠、圆点、弧线等纹样(图六)。此牌饰是众多动物纹牌饰中的佼佼者,对于探讨中国北方动物纹饰渊源有重要价值。

7.虎噬羊镀锡青铜饰牌

1984年彭阳县白杨林村出土,长8、宽4.5厘米。青铜质。此饰牌是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腰带组件,整体为透雕虎噬羊图案,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虎作伫立状,椭圆形大耳,桃心眼,张口噬咬一屈体小羊的头部。小羊作挣扎状,眼圆睁,长耳,短尾,四肢蜷曲。虎肢体健壮,背上有一勾喙猛禽头,长尾下垂,上饰麦穗纹,尾末端为勾喙朝上的猛禽头,勾喙猛禽头生两尖耳(图七)。

8.虎噬鹿青铜饰牌

1989年固原市原州区杨郎乡马庄村杨郎墓出土,长8.1、宽4.5厘米。青铜质。整器为素面虎噬鹿纹。虎立耳,粗颈,圆眼高凸,张口露齿噬一幼鹿背部,左前后爪踩于幼兽头部,长尾下垂。幼鹿立耳,圆眼睁,四肢弯曲作挣扎状(图八)。

9.动物纹咬斗青铜牌饰

1999年彭阳县草庙乡张街村出土,长7.6、宽4.9厘米。青铜质。整器略呈长方形,造型为一兽,圆眼,粗颈,张口露齿噬一幼兽。兽身阴刻细线、饰涡纹,体健硕,长尾下垂,前肢弯曲踩踏幼兽,后肢呈蹲踞状(图九)。

10.动物纹青铜牌饰

1999年彭阳县草庙乡张街村出土,长7.4、宽4.5厘米。青铜质。整器略呈长方形,素面。造型为一兽,三角眼,短耳直立,体肥硕,张口噬一幼兽,长尾下垂,尾端上卷作站立状(图十)。

11.动物纹青铜牌饰

1989年固原市原州区杨郎乡马庄村杨郎墓出土,长9.5、宽5厘米。青铜质,略呈长方形。造型为一兽,素面,圆耳,粗短颈,低首,口噬一兽。体肥硕,长尾卷曲贴于背中部,四肢交错呈行进状(图十一)。

12.动物纹青铜牌饰

1989年固原县杨郎乡马庄村杨郎墓出土,长9.5、宽5.2厘米。青铜质。整体造型为一兽,素面,粗短颈,圆耳,低首,张口噬一幼兽。体肥硕,长尾上卷搭于背中部,四肢粗壮交错呈行走状(图十二)。背面有三个桥形钮。

13.牛纹青铜牌饰

2014年固原市原州区出土,长5.4、宽5厘米。青铜质,一组两件,两件构图一致。长方形,边框饰麦穗纹,中间透雕一伫立牛形图案。牛低首,圆眼凸起,弯角向上,肢体健硕,长尾下垂(图十三)。

14.鹿纹青铜牌饰

1989年固原市原州区杨郎乡马庄村杨郎墓出土,长13.7、宽8.2厘米。青铜质。鹿作蹲踞状,前后肢内屈,蹄相连,昂首前视。短吻前伸,短颈,锯齿壮大,角向后延伸与背部相连,短尾上翘(图十四)。整体扁平,造型简略。

15.双鹿青铜牌饰

1987年固原市原州区彭堡乡撒门村于家庄墓出土,长3.4、宽3.1厘米。青铜质。构图为两鹿交配状。一鹿前后足收拢作站立姿势,竖耳回首目视后方;另一鹿有环形角,前肢搭在前鹿臀部(图十五)。背面平直。

16.双鸟形青铜牌饰

1989年西吉县新营乡陈阳川村出土。长6、宽4.3厘米。青铜质。上部为两鸟回首相对,圆耳,圆眼凸起,长喙弯勾,鸟尾展开相接如花瓣。下部圆牌中间突起上浮雕一团身小兽(图十六)。背面有竖钮。

17.双鸟纹青铜牌饰

1987年固原县彭堡乡撒门村于家庄墓出土,长4.6、宽1.8厘米。青铜质。双鸟头相背连接,体呈s形。

圆眼,圆耳,长喙弯钩,头顶部冠状(图十七)。背面有一拱形钮。

(责任编辑:阮富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