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重现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2月07日 15:45

小妞佳作再现最新漫画14

庞敏

摘 要:济南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幅高凤翰左手行草书法轴,是高凤翰为族姐祝寿而作。由于书法轴残损严重,必须要进行修复才能够保存下来。在修复时,既要尽可能恢复字画的原貌,也要保持字画本身的完整性,应做到修旧如旧、保持完整。

关键词:高风翰;左手行草;残损;修复

高凤翰(1683—1748),清代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字西园,号南村,晚年号南阜等。山东胶州人,曾为安徽歙县县丞。扬州八怪之一,是扬州画派中集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于一身的唯一北方人;嗜收藏印章和砚台,所收藏砚台过千方,著有《砚史》。一生诗作3000余首,结集名曰《南阜山人诗集类稿》。1737年(清乾隆二年)他因右臂突发风痹症而残废,随后开始用左手苦练绘画、书法和篆刻,并自改号为老痹、尚左生、丁巳残人、伏枕左书空等。他的书画追求传统的古意,但不刻意为了泥古而作,且一直试图摆脱所师名家的风格,不蹈步故常,自成一体,寻求自然而雅,着力表现书画纯粹的本色韵致。高凤翰因画而名扬天下,尤擅山水花鸟,前半生右手画作多为工笔画,画法精妙细致、秀润淡雅,不拘泥旧法。晚年改用左手之后,多作写意画,用笔放纵,縱逸而求气韵,浑厚苍劲,天然古拙。高凤翰右手书法秀润明快,线条妍美流利,笔墨清新。改用左手之后,用笔变得简洁,多作“拗势”,线条拙厚,风格变为奇崛生涩,字体虽大小错落、看似杂乱,实则笔墨洁净,章法得天然之趣。其隶书师法郑簠,其小楷出自钟繇、王羲之,其行草取法章草又融合米芾、董其昌及二王等诸家。他被世人称为“明清数百年来第一左手”,可见其左手书画的艺术价值。对此他的好友郑板桥也有很高的评价,赞之曰:“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友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后,老夫赝作亦无余。”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一幅高凤翰左手行草书法轴,是高凤翰为族姐祝寿而作。由于书法轴残损严重,必须要进行修复才能够保存下来。修复古旧字画的过程,不仅所需时间长,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耐心,更要有丰富的裱画经验、娴熟的技艺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修复时,既要尽可能恢复字画的原貌,也要保持字画本身的完整性,不能破坏了原作的神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旧如旧,保持完整”。

第一步确定了这幅书轴的画心是宣纸材质,并且已经发脆断裂,破损程度十分的严重,画心表面污黑,沾染较多灰尘污垢,墨汁因受潮而变得粘连,旧裱工残破不堪,天地杆也已经缺失。根据多年的装裱经验,最先应当尽量全面展开书轴。需要一边往书轴上均匀喷少量的清水,使其软化,一边在工作台(也叫案子,一般案面刷过数遍大漆)上将其慢慢平铺开。用裁刀去除旧的裱工(绢、纸都要留好,以后修旧画时可以当配料用),然后在工作台上刷一层两面湿过的水油纸,把旧画心移过来再喷湿展平,而后才能开始整体的清洗工作。要选用软羊毛排笔蘸满干净的温水逐步按压有灰尘污渍的地方,一遍遍蘸水一遍遍轻轻按压,直到按压出的水清澈为止,这样最初的清洁工作就算完成了。清洁完成再晾干后,这幅书法作品也渐露真容了。

第二步开始清除画心上难以清除的黑点污渍。等到画心干透后,上面出现了很多黑褐色的小点以及一些发霉、沾有油污的地方。黑褐色的小点一般是苍蝇粪便,需要用马蹄刀轻轻剔掉,剔的时候不能划坏画心表面,剔掉后再用软毛刷清理表面残留污迹。发霉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酸性药物分数次慢慢清洗,清洗干净后要用清水洗掉残留的药物。油污处要用丙酮和乙醚的混合液轻轻涂抹数次,待油污淡化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油污顽固的地方可用小刀挖去,但尽量不要触及字体处。由于没有返铅的地方,所以没有用到双氧水(有些古旧字画表面会有一层黑色,现在的方法是使用双氧水清洗)。做完这些工作就可以开始揭画心了。

在工作台上再次铺平两面刷湿的水油纸,画心面朝下平铺于纸上,取毛巾数块,蘸湿后盖在画心之上闷住,画心四周也用毛巾围住以防水流出,整个湿润过程一般需要一个晚上。等画心滋润透了,就用干毛巾沾干水分。然后就开始揭画心了,镊子、针锥、刀子、毛笔等工具齐上阵。这个过程极其考验修复人员的耐心,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要求细心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对作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先从空白处揭起,针锥挑起一点旧托纸,再用镊子夹住慢慢揭开。如果带起了画心部分,就要用毛笔蘸上特制的糨糊粘在原处,再换个地方继续揭。由于画心破损程度大,需要把空白处揭下的托纸留下用于补残。部分托纸见水就粘在一起,不能直接揭下的地方只能用手指轻轻地把托纸揉掉,但是要避免用手直接点触有墨迹的字体部分,以免墨迹掉色污染了画面。这道工序往往要持续一周时间,当天完不成就要盖上水油纸再敷上湿毛巾保持湿润,第二天再继续。

艰难地揭完整个旧托,整幅作品的背面就千疮百孔地呈现在面前了。接下来就要进行补残了。先处理小的破损处,通常采用碎补的方法,先把残口周围用刀轻刮出毛茬儿,然后在边缘用毛笔抹上洁净的稀糨糊,再用揭下来的旧托纸撕(不能用剪刀剪,会有痕迹)成比破洞稍大的补纸顺着纸的纹理粘上。按结实后用刀把多余的纸刮掉,这样能使画面平整,修复的痕迹不易被看出。小洞补好后,余下残破厉害、糟朽面积较大的地方,要“隐托”,也就是“整托”了。具体做法是染一张比画心颜色稍浅的宣纸,喷湿后刷上略稀的糨糊,揭起放在干的宣纸上吸干多余水分,然后覆盖在揭好的画的背面上并且排实,再把画心整个翻过来,慢慢揭去上面的水油纸。到此,画心的初步修复工作就结束了。

画心晾干后就要开始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全色”。这个过程就是把画面补上去的地方全染成和原作底色一致或者相似的颜色。这一步的关键是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字体笔画的缺损是不能填补的,只能在空白的修补处用尖细的毛笔蘸上由多种近似的颜料多次实验而得出相近颜色进行数次的全色。这项工作肯定不能一次成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求全一次干透一次,反反复复进行颜色对比。待颜色基本相似后,再次晾干后翻过画来背面朝上,根据画心的裂纹方向(一般都是横向)密密地溜上一层刷了稀糨糊的单层宣纸条,这个工序叫“嵌折”。纸条的宽度根据裂缝的宽窄来定,一般裁约1.5厘米左右宽、长短不等的纸条,由于单层宣纸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起到加固作用,能避免以后卷画轴时再次断裂。“全色”工作完成后,等画心再次干透,用配置好比例的胶矾水均匀地刷在画心的背面,待干透后还要再刷一遍,完成这一步画心就可以上墙了。上墙的时候要在画心正面覆上一张同等大小的高丽纸来避免画心与墙面的接触,以免粘连。上墙以后还要根据干湿的程度多次潲水,以免画心修补处干的不均匀而脱落(后面扶活上墙的时候也要多次潲水,原因是一样的)。

画心平整干透下墙,就进入正常的裱画程序了。要选好装裱材料,一般旧画会选择仿古绢,既能保持画的本色又彰显古朴和大气。装裱方式采用了京裱,简洁而舒展大方。下料边要宽一些,天地头的长度也要放大些,接下来都是常规的装裱流程了,即托绢、下料、镶活、裁活、套边、卷边、托复背、扶活、上墙、下墙、打蜡、压活、剔边、配杆、上杆、栓绦子扎带等。旧画的上墙时间需要延长一些,以适应不同天气状况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扶活上墙的时候,不同于现在的画面朝里上墙,而采用画面朝外的上墙方法,这样能够对画面进行再一次的“全色”,使得作品恢复得更加完美。

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高凤翰这幅作品的修复工作。修复好的法书轴长220厘米,宽63厘米,画心长88.8厘米,宽33.1厘米。正文大约有50多字,由于有的字残损不清,书法的具体内容欠奉,但很明显的是,该幅作品是高凤翰为族姐祝寿而作的。法轴上有书“乾隆十年岁在乙丑之夏四月有九日赋诗敬祝”,落款书“竹西亭族愚弟凤翰左手拜具”。作品右上角引首有枚椭圆印章,内容为一个“高”字;左下角钤印两枚方章,一枚文“左臂”,一枚文“凤翰印图”;右侧另有钤印四枚收藏印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