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评语
   来源:中国收藏     2017年12月28日 19:56

香辣坊麻辣香锅项目点评

不妨尝试“契约精神”

屠呦呦与钱钟书的信件有所不同,后者是久已成名的文化巨擘,屠呦呦在颁奖之前10分钟,绝大部分国人几乎闻所未闻。因此,此次屠呦呦的信件拍卖风波,更像是来自国人欲拒还迎、挥之不去的诺贝尔奖情结。

放眼世界,钱钟书、屠呦呦的遭遇,并不是他们独有。名人信件,或出于后人的崇拜,或出于研究目的,而恐怕更多出于出版商和拍卖者的逐利本性,以及社会大众窥私的惯习,总有一天会被公布。与其今后落入他人之手处理,不如自己争取主动,以学者之严谨周密,考虑哪些是私人交谊不宜公开的部分,哪些是作为精神财产交给公众的部分。爱因斯坦及其家人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比如2006年公布的爱因斯坦3500多页书信和手稿。作为名人,爱因斯坦深知自己与人交流的信件是人类精神财产的一部分,并未如许多名人那样烧掉信件,而是与持有人约定公开时间,而执行者也遵守契约精神。如何在私信的处理上厘清公私之别,爱因斯坦及其家人的做法,值得后世名人们借鉴学习。

扬子晚报网

伦理底线不断失守

以梅艳芳的内衣拍卖为例,对故人的怀念,有着诸多的方式方法。但是,拍卖故人的物品始终不会是最好的怀念。如果从《物权法》的角度来看问题,作为梅艳芳遗产信托公司来说,他们对于梅艳芳留下的任何一件遗物都是有拍卖的权力的。问题是,拍卖明星的遗物也不应该违背公序良俗。固然,内衣不是龌龊的,无论是明星的内衣还是百姓的内衣,无非是一个遮羞的物品而已。关键在于,明星的内衣也是人家的尊严。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梅艳芳内衣的拍卖,购买者的目的是什么?有几个购买者的出发点是为了怀念梅艳芳?说到底,敢于到拍卖会上去竞拍梅艳芳内衣的人,都是一批有钱就任性的人。他们竞拍梅艳芳的内衣,只是为了表达对梅艳芳的怀念?相信远不止于此吧。

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对于竞拍者来说,还是对于已经离开我们远去的梅艳芳来说,都是很不合适的。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不能脱离为人的底线。“拍卖明星内衣”是人伦丢失的一大凶兆,这说明我们的伦理底线在不断失守。

新浪网

这是对文化的不重视

茅盾赠吴祖光的著作,本应该是该院的重要收藏,陈列在该院的展室,如今却出现在了拍卖场。愤怒之后细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书真要落到某位收藏家手中,人家如获至宝,也是此书不错的归宿。

但要叩问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为什么此书捐给了公家,却受到如此冷落,无人重视;而到了私人手里,却将成为内涵深远的藏品?很简单,答案已经有了——“公家的东西不是我的东西,公家与我无关。”

如今书已上了拍卖行,并在社会上流转了十多年。拍卖本身对茅盾先生和吴祖光先生的名声丝毫无损,任何艺术品都有其商品属性,而损失最大的是北京戏曲学院。其失去了一件重要的戏剧典藏,乃是对文化的不重视。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