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藏壶者也壶说
   来源:中国收藏     2017年12月20日 20:19

谢其章

前几期本刊有一组专题,说的是中国饮茶文化,我很有兴趣。我没有每天喝茶的习惯,连茶叶的存放常识也不具备。朋友来寒舍作客,以茶待客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可朋友说你这茶叶啥味啊?原来我把茶叶和花椒大料搁一块了。以后这事就传为笑谈了。还有一位更讲究喝茶的朋友,来我这不但自带茶叶,连我的茶杯也说有异味,原来我把茶叶换了地方,茶杯却仍旧和大料花椒共具一柜,这当然又成了一则笑谈。下次再聚,朋友干脆送了我一套茶具。我不喝茶,但对老茶壶,尤其是紫砂壶却极其有兴趣,美其名曰“不藏壶者也说壶”。

最初是八几年,琉璃厂一个古玩铺办了个紫砂壶展销,我看傻了,才知道喝茶的壶可以各式各样,巧思妙想。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平顶方壶,壶嘴安排在平顶的一角,壶把缩在壶身里,售价150元,制壶者是位徐姓工艺师(李英豪《茶壶珍藏》第39页有把相似的壶“近代段泥小方壶,壶把部分和壶盖皆设计新颖。”)150元比我三个月的工资还多,买是买不起,隔着玻璃多看几眼罢了。

再往后,试着买了几把壶,看见落款是某某名家,天真地以为捡了大漏,自以为聪明的人本质都很蠢。有一回亲眼目睹摊贩拿着抹布蘸着鞋油使劲儿地擦着砂壶,紫砂,紫砂,紫色原来是擦出来的。

当年“难得壶涂”所买之壶全送了人,只留了一把壶。这把壶是120元钱买的,红褐色,是把真壶,壶身刻有“瞻仰毛主席故居 韶山纪念”。

还有一件二十年前的小事可以在这里一说。上下班必路过解放军报社,报社门口有报栏,除了《解放军报》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我每天晚上都要浏览一番,某晚忽然看见《文汇报》有篇介绍紫砂壶的文章,写得很吸引人,还附有古砂壶拓片(我喜欢看拓片甚于看照片)。实在是喜欢,我把报栏的推拉玻璃推开,将这张报纸拿了出来,回家剪下这篇文章贴到剪报本里的。孔乙己曾云:“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也是二十年前,常常去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样本室看看有什么可买的书刊。这一天人家快下班了,我边往外走边心有不甘(不想空手而归),忽然瞄到柜台最下一层,寻找了很久的《紫砂茶壶》就摆在那里,赶紧开票交款。此书作者为香港收藏家李英豪,李氏出版了几十本关乎收藏的专著(后来内地某出版社买下李的所有版权),我买了十几种(均为港出原版)。彼时物价飞涨,钞票贬值,抢购成风,存款年利息最高达18%。李英豪见风使舵,鼓吹“收藏保值论”。有一时期他的书名均冠以“保值”二字,譬如《保值珍邮》《保值字画》《保值鼻烟壶》《保值田黄与印石》《保值老爷表》《保值白玉》《保值硬币》一大堆。二十年后再来评估李氏的保值观点,全部让他说中了。

有关紫砂的图书,现在是出滥了,非精挑细选不可,而民国时期谈紫砂的文章,我手里保存着一份,好像可算作“孤本”了。民国三十年南京《国艺》杂志所载《紫泥雪影》(作者“后紫霞翁”)“后紫霞翁”不详何人。他说砂壶藏家“近代收藏家,有张燕昌、吴槎客、朱笠亭、何道州、张叔未、吴清卿、经亨沐、丁鹤庐、张谷雏、李凤坡、蔡哲夫、区梦良、唐天如、何觉夫、宣古愚、及日本奥籣田、川天刚、渔隐田诸人。”这份名单是个线索,提供了追寻近代砂壶收藏史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