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研究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月09日 19:43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 落成 开创国内文物保护新样本

汲斌斌

[摘要]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的遗迹。古建筑,是文物古迹中的一种。本文旨在以古建筑为例,论述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古迹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文物古迹 古建筑 博物馆 保护 传承

近年来,文物古迹的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中,基层博物馆的作用不可忽略。目前,我国的文物古迹保护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可以在以后的保护中进行弥补,而基层博物馆正在思索和开辟一些新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文物古迹保护的现状

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的遗迹,可以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活动的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又称为不可移动文物。其和可移动文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可移动或是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价值。文物古迹的种类很多,包括古代的建筑、石窟、石刻、遗址、墓葬,以及其他种类的遗迹。

古建筑,是文物古迹中的一种。指的是现在仍然存在于地面上的古代建筑,包括砖石结构、木结构的建筑等等。“古建筑基本可以分为木构建筑、古塔、经幢、古桥、长城(明长城)、古城、园林以及其他的古建筑,如牌坊、水利工程等。若要再一步细分,木构建筑、塔桥等又可分为若干的小类,木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古建筑的保护方式是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周围划定保护区域,在保护区域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如今,古建筑的保护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就是立法上的不健全,“除了1984年制定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之外,很少有可以参考的法律法规文件。然后就是古建筑的保存现状堪忧,石件和砖体风化严重,木建筑结构腐朽变形,古建筑地基沉降等,都是急需修复和保护的。”并且,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在修缮的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更重的破坏情况比比皆是。还有部分古建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建设对古建筑保护的安全性、价值性和文化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博物馆对于古建筑的改造略显表面化,外面美丽,内里钢筋水泥,失去了建筑原有的意蕴。

二、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古迹保护中的作用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物古迹的保护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基层博物馆,这里以古建筑为例。

首先,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其中,收藏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指的是对文物的收集和保藏,古建筑作为文物古迹中的一种,是被列入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范围的。因此,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起到了基本的保护作用。有些博物馆是以古建筑为博物馆本身的建筑,有些博物馆则是以古建筑为主专门筹建的,这些古建筑都由相应的博物馆保护。利用博物馆本身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定时定点,有针对性地对古建筑进行维护。对于风化严重的石件和砖体,博物馆对其进行维护,腐朽变形的木建筑结构,博物馆对其进行维修,地基沉降的古建筑,对其进行修缮,这些都是需要博物馆进行修缮和维护的。并在修缮的过程中,还要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古建筑保持原貌,这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

其次,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有管理作用。

“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博物馆,既是文物的使用单位,也是文物的管理保护机构。”有时候,博物馆会因为特殊的工作需要,接受上级部门的委托,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代行管理。这样一来,博物馆保护的古建筑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所使用的,还有一些暂时性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古建筑。一些独立存在的古建筑,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为博物馆的建筑,也没能受到博物馆的保护,岌岌可危。对于这一类的古建筑,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由于保护的需要,被交予某个博物馆进行管理和保护,这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义是重大的。这不仅仅在于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建筑,而且对于博物馆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基层博物馆对古建筑有传承作用。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在面向公众时,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职责。教育功能也取决于博物馆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其中,以学生群体为主,这一群体往往是由学校或老师组织集体进行参观游览。面向这一群体的时候,教育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时候的博物馆,需要负责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说,务求让学生们在参观的时候,能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平心而论,古建筑的传承依靠的就是祖国的下一代,只有一代又一代真正地了解并热爱这些文化遗迹,才能使得古代的技艺和美学能够蓬勃地发展和稳定地传承下去。其他类型的参观者,大部分都是自发而来,有独自参观的观众,也有带着孩子来学习的家长,还有一些是由旅行团组织的观众,这些都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来源,由于每个人来到博物馆的目的不同,参观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同样的是,他们都是出于对古建筑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求,才来到博物馆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让公众真正地了解了古建筑的重要性,才能够唤起公众对其保护的意识。

三、基层博物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方法

基层博物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在此列举一些较为常见、也较为重要的几点,以古建筑为例。

第一种,就是对古建筑进行内部的改造并使用,也就是将古建筑作为博物馆的建筑进行使用和改造。

“全世界有35000座博物馆,其中一半是使用旧建筑的改建馆。”大多数国内博物馆的建馆初期,都是利用古建筑或是近代建筑作为博物馆的业务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了。以古建筑为场馆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不仅可以节约建馆的资金,省去盖建筑物的麻烦,还可以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维护和二次使用,这对于博物馆本身和古建筑而言,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博物馆在使用这些古建筑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去古代建筑,还有一些历史性和革命纪念性的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也常常被作为博物馆的场馆进行使用。在博物馆的新馆建成后,这些原有的场馆并没有被废弃,而是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品,博物馆继续对其进行维护和展示。也许有人会认为,以古建筑作为博物馆的场馆反而是一种毁坏,其实不然,毕竟博物馆作为专门的机构,是有资金和人才的力量对古建筑进行定期维护的,而且大部分有文物古迹的博物馆都是实行收费的制度,为的就是对来参观的人流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每日的参观量,起到对古建筑的保护。相反,没有作为博物馆场馆的古建筑,不能进行系统的维护,也许下场并不如受到保护的古建筑。毕竟建筑并不是孤独地存在着的,它需要被使用起来,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没有人使用的建筑物,才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第二种,是对文物遗迹进行直接的保护,在其原址之上或是附近修建博物馆。

一些古建筑是并不能直接用来改建博物馆的,对于这一部分的保护方案,就是在其附近或将其包围起来,修建一座博物馆。例如一些古塔、古桥、牌坊或是城墙等,是无法改造成博物馆建筑的,只能修建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这一类博物馆又被称为遗址型博物馆,在这一点上,中国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当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博物馆界还在争论着遗址能不能建博物馆时,中国就早已建好了遗址博物馆,这一类博物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前一种博物馆不同,这一类博物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更趋向于包围式的保护,并且在博物馆内作为其中一个展厅内的文物存在,这个博物馆内往往会有多个展厅,其他展厅中,也会展示一些与这一古迹相关的文物。

第三种保护方法,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外进行宣传古建筑的文化。

虽然,大部分的公众都认为文物古迹的保护很重要,但是,他们都对文物古迹的认识不够深刻。有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对于文物古迹的认识就越深刻,反之则认识不深。而若要唤起公众对文物古迹发自内心的保护,就必须要使其真正地认识文物古迹。我们常常在博物馆看见这样的现象,父母或是长辈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在空旷的大厅里吵吵嚷嚷,打开闪光灯对着文物拍照,将手和脸贴在玻璃上,留下油腻的印记,很多家长鼓励孩子攀爬文物并合影留念,甚至有人会趁人不备,想要将露天展览的文物带走。这些人,也许都明白,文物古迹需要我们的保护,但是具体哪些可以算作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怎么保护,保护到怎样的程度,他们并不真正地明白。这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却是大多数参观者的缩影,并且由于家长的无知,使得下一代也不能培养正确的观念。这种时候,便需要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了。“途径有许多种,如科普图书、电视媒体、博物馆展览、电子网络传播、科普讲座、现场参观、模拟考古等形式。”如此一来,便可拉近公众和文物古迹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科普讲座等活动,对于博物馆而言,开展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并且,只要有固定的场地,演讲的人员,再加上到位的宣传,一定可以吸引许多观众前来听讲座。此外,以博物馆为单位出版科普图书,和电视媒体合作进行宣传以及电子网络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传播途径和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现场参观和组织观众进行模拟考古,可以使观众切身实地地体会到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性。互动性越强的项目,记忆就越是深刻。

四、结语

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古人遗留给今人的文化财产,应该受到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博物馆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有更多。未来的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应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唯有博物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更好地发挥文物古迹的价值,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收益,也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