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灌木楼藏砚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月30日 19:28

灌木楼藏珍 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

孙迎庆

何澄(1880-1946年),字亚农,号真山,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人。1901年前往日本留学,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隐身而退,于1913年起定居苏州,先后建造私宅“两渡书屋”和后来成为名园的“灌木楼”。1945年离开苏州北上,途经北平,寄居张大干寓所,翌年5月因患脑血栓病逝于北平。

灌木楼为一幢西式楼房,砖木结构,两层三开间,构造精致,光线敞亮。楼前堆土山,山上花木扶疏。另有东斋、西斋在灌木楼西南侧。何澄出身书香门第,一生致力于收藏,所藏宏富,且多精品,民国时在收藏界圈内几乎无人不知。他寓居苏州时常与叶恭绰、张大千、吴湖帆、陈半丁、彭恭甫等聚会。何澄的文物鉴赏功力极深,收藏家王季迁曾说,何澄是他的启蒙老师。何澄三女儿何泽瑛曾回忆说,当年在北平居住时,琉璃厂一带的文物店老板常常夹着大包小包到家中来,请她父亲鉴定与评估,如果遇到爱不释手的珍贵文物并且价钱便宜,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收藏。但自何澄1946年去世后,其所有藏品均不知下落,成为近代收藏界的一大谜案。

1956年春天,苏州南园宾馆安排了一次全园大扫除,惊奇地发现灌木楼壁橱后还有一块活动的隔板,移开隔板看到的是20来只箱子,打开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箱子里均庋藏着字画碑志、玺印古墨、铜器牙雕等珍贵文物,计有1374件,善本古籍图书642册。消息传开,顿时震动了国内文博界,应邀前来的鉴赏专家们无一不感到惊奇。据2011年7月2日《苏州日报》报道,当年参与接收何澄文物的书画鉴定专家钱镛说:“在南园宾馆灌木楼发现何澄秘藏的大批珍贵文物后,随后通知了何澄的子女,何氏子女当即表示,将所有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苏州市文管会给何泽瑛开据了捐赠收据及一册捐赠文物清单。并在捐谢函中说:“何泽瑛先生:兹承惠赠本会文物1374件、图书642册,具征先生爱护文物及关怀人民文化事业之热情,至深感佩;除将此项惠赠之件由会妥为保管外,谨此申谢。并致敬礼!”

何澄的藏品来自祖藏、重金搜集及友人酬赠,种类涵盖书画、文玩、印章、铜器、瓷器、陶器、碑拓、工艺品等,而以古书画、文房雅物、古印章最为佳善。喜爱古物的何澄也把砚台当作自己的心爱之物,除“明澄泥佛手砚”和“清歙石波涛双树长方砚”外,其余十多方均是端砚。如今这些古砚完整地保存在苏州博物馆中,成为该馆的重要藏品,现赏析如下。

端石仿宋式钟乳鹆眼砚(图1)

明,长22.6厘米,宽14厘米,高7.1厘米,长方形。砚面开斜坡式砚堂,一端斜坡状连接墨池,池内有一矮柱石眼。砚背深凹槽,内琢近四十个大小钟乳石眼柱,参差错落且作支撑,并有二十四个浅黄色鹆眼,眼晕青绿,内淡黄、深黄为瞳子。造型为宋代砚式,石质坚密端庄古朴,雕工娴熟,刀法简练。尤其难得的是,砚面上竟有一对石眼,砚前侧还有一只石眼。端砚有一只眼就够有天工,有一对眼,更属罕见,此砚居然有三只眼,可谓神奇之物,堪比皇家藏品。

端石松壑天然式砚(图2)

清,长17.4厘米,宽11.9厘米,高2.8厘米。此砚保留石材原型,将石表打磨平滑为砚堂,一端深广为墨池。砚底刻有松树,并巧妙地利用石眼雕成松节。

端石云壑天然砚(图3)

清,长19.4厘米,宽13厘米,高2.3厘米。砚台天然随形,砚堂微凸,以山间仙洞式作墨池,洞内似有佛陀坐像。随形镌刻云壑纹饰,匠心独见。砚正面正中大山洞上方,有一“鸲鹆高眼”居中而生,高洁、细润、娇嫩,晕圈数重。砚背浮雕卷云和山石,中有三个鹧鸪眼,左部阴文篆书“惟静故永,惟厚故寿。吟圃珍赏。”

歙石波涛双树纹长方形砚(图4)

清,长14.5厘米,宽9.5厘米,高2.4厘米。长方形,砚堂平滑,斜通墨池。砚缘四周起边框,刻波涛纹。砚背框内雕两棵参天大树及湖石。布局合理,雕工细腻。

端石螭龙云纹天然砚(图5)

清,长13.5厘米,高1.7厘米。取端石天然之形,略呈菱形。砚堂广坦,上端雕祥云纹,凹挖螭龙成墨池。砚背四周浅雕卷云纹,中间阴文篆书“洞庭春色研,贮于朴学斋。鹿原”,并钤“林”“佶”圆角方印。林佶(1660-1720年以后),字吉人,号鹿原,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工于诗文,通书法。家藏书极富,有藏书楼名“朴学斋”,多孤本、珍善本,著有《朴学斋集》。

端石仿筒瓦式砚(图6)

清,长25.4厘米,宽16.9厘米,高4.4厘米。砚呈板瓦形,砚面开斜通式砚堂,上端深凹为月牙形墨池,砚额阴文篆书“采仙山灵气,仿口式为止。”砚底素面,中间内凹。砚石细嫩滋润,石色稍显红紫,造型秀挺,构思奇巧,纹饰简约优雅。

紫檀刻罗汉长方砚盒(图7)

清,长11.1厘米,宽7.5厘米,高4.3厘米。砚盒子母口,平底,底有四足。盒盖四边起框,浅刻无忧禅定尊者像,上阴文隶书“第五十六无忧禅定尊者”,阴文楷书“无忧林翰墨林游戏,生欢喜心,瞿甫制铭,藏于昙花金粟庵”;下署“丁南羽本符生梅”。由此可知,此砚似为丁云鹏收藏,后归瞿应绍,当瞿应绍决定把此物移藏于晋江金粟崇真观金粟洞时,特意制作了砚盒,并在天地盖上镌成第五十六无忧禅定尊者罗汉像。此物散出后,归何澄收藏。丁云鹏(1547-1628年),字南羽,安徽休宁人。善画人物,尤以佛像、罗汉像著名。曾为徽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鲁设计墨块的模具,《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图绘多半出其手笔。瞿应绍(1780-1849年),字子冶,号月壶,上海松江人。善画竹,擅篆刻。

端石长方形砚(图8)

清,长20.9厘米,宽14.3厘米,高2.4厘米。长方形。砚面开浅砚堂,砚堂平滑,一端微凹成墨池,内浮雕海水纹及云纹,错落有致,繁而不乱。砚背上端刻有竹石及神鸟纹,云间有一石眼,巧作高空明月。此砚雕刻神态生动,画面动静结合,石质细腻温润,色泛青紫,是端石砚中的上品。

端石竹片天然砚(图9)

清,长20厘米,宽9.7厘米,高3.9厘米。砚面随形开浅斜坡砚堂,一端内凹成墨池,池沿浮雕蝙蝠一只。砚面四周雕竹节、鞭叶和甲虫等纹饰。砚背挖凿如笔竹内芯数段,中间阴文隶书三行:“莫嫌苍古,菁华超绝。文川。”此砚雕刻技法巧妙,就石理而天成,边幅整严,因料施艺,保留了大部分端石从矿坑中被剥离凿劈时所造成的各种片劈痕、断裂痕等自然纹痕。

端石佛手砚(图10)

清,长17厘米,宽11.3厘米,高2.3厘米,佛手形。砚额瓜裂纹如拳,尚未张开,中心自成砚堂,佛手众指裂陷成墨池。砚背上部为瓜裂纹,瓜蒂上三叶贴身舒卷,下中部平实成砚底,形象生动。此砚质地细润,色带青紫,隐现“青花”,砚底并有“蕉叶白”等美色。雕工精致细腻,瓜皮及瓜“指”遍施麻点凹坑,“指”之廻抱蟠卷穿插各有其姿,形态生动传神。

嵌螺钿圆砚盒(图11)

清,直径8.3厘米,高3.5厘米,圆柱形。天落盖,底盒除承托一层圆砚外,另有一活层,有边轴可旋出,内可存墨。砚质端石扁圆形,光素无纹。盒盖圆面中心嵌有螺钿“太狮少狮”图案,两狮双向立,作嬉戏状,形态逼真。盒盖周壁饰嵌螺钿团花纹,构思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