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磬石雕刻的民俗内蕴与美术价值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1月22日 11:35

石黄铁矿虎眼石灵璧石太湖石金沙菊花石福建寿山石台湾丰田玉红珊瑚...

姜文文

摘 要:灵璧磬石雕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磬石雕刻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已形成了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与艺术风格。通过解读其民俗内蕴和美术价值,不仅可以体会到磬石雕刻艺人的心理诉求,还可以反映出灵璧磬石雕刻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灵璧磬石雕刻;文化内涵;民俗;艺术特色

灵璧,钟灵毓秀,璧蕴川美,山辉石珍,产奇石曰:“灵璧磬石”,其色如墨玉,石质坚硬,玲珑姿妍,玉振金声,是为制磬之佳石。灵璧磬石制磬工艺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钟磬相辅相成,“金石之乐”由此而来。灵璧磬石雕刻艺术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蕴,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与深厚的人文内涵,反映了民间石刻工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价值。

一、磬石雕刻中的皇家律吕与民间纹饰

据《尚书》载:“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灵璧磬石,又名“八音石”,是为制磬之佳石。“磬”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举行祭祀禮乐等大典所使用的礼器和乐器,它曾是皇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1950年安阳殷墟出土的虎纹石磬为现今可考最早的灵璧磬石雕刻。编磬的制作与雕刻一直延续千年,而其早期地位超然,多由皇家和官府开采制作。《宋史》中载:“乾德四年,和岘议令采泗滨石为编磬。”又载:“皇祐三年,诏徐、宿、泗、江、郑、淮、扬七州郡采石磬。”历代皇家采磬石为编磬,并在磬石之上雕刻鱼纹、虎纹、龙凤纹等花纹图案,用于朝廷礼聘仪式、宫殿宴乐、宗庙祭祀等活动中。如今的灵璧磬石雕刻仍保留与继承了一些古代皇室制磬的雕刻技艺与文化因子,并加以改进与创新。如磬石琴就是磬石雕刻工艺师以“磬”为灵感创作出来的,它继承了“磬”声如青铜,琤琮优美,玲珑悦耳,余韵悠长的特点,亦能雕刻人物、经文等附着其上,与“磬”相比,它更加小巧、精致,携带便捷。

明代以后,灵璧磬石逐渐从皇家走向民间,一些文人墨客也对其青睐有加。尔后,人们在灵璧制磬工艺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不只是生产乐器专用的编磬了,而是在编磬的基础上发展了丰富多样的镂空雕花磬,可挂在寺院、宫殿等建筑物上做装饰,或作客厅、书斋的文饰摆件。文人雅士们以悬磬于书斋或居室之中,是为清雅之趣事。《文房器具》中的《述磬》一节里载道:“有旧玉者股三寸,长尺余,古之编磬也。有灵璧石色黑性坚者妙,悬之斋中,客有谈及人间事,击之以待清耳。”而今,灵璧磬石更是被雕刻成各类文房用具、磬石琴等走入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皇家律吕文化与民间纹饰都对灵璧石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磬石雕刻中的道释儒文化元素

灵璧磬石雕刻从主题创作到思想内涵方面皆深受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学、哲学和宗教等的影响,即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文化的影响,如儒家重礼仪伦常,道家重无为自然和佛教的万物皆空。明清时期,徽商盛行全国,经营盐、棉、典当、笔墨纸砚等,致富后回报乡里,大兴教育、公益事业,重儒崇教,学风昌盛。儒家文化对徽州民俗工艺影响深远,“程朱理学”更是渗透到每一个徽州人的思想里,灵璧磬石雕刻深受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的影响,磬石雕工艺品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追求,借物抒情,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将“礼”“孝”“忠”“节”“义”等儒家文化元素运用到磬石雕刻之中,更是雕刻“二程”磬石线刻像和古代名人石碑石像以激励后人,徽州文风浓郁,贤才辈出,徽州地区的文人雅士对生活的品味与质量也要求甚高,因此,灵璧磬石岩岫奇巧,石质坚硬,黑如纯墨,抠之有声,磬石雕古雅淳朴,线条流畅,造型多样,精致优美,形象生动,深受人们的青睐。

“有生于无,实出于虚”,虚实相生,在道家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言论,在磬石雕刻艺术中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雕刻工艺师常常要用实境来开拓观者的审美想象,利用虚与实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意境结构,使情与景、心与物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佛教思想也为磬石雕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素材,“十八罗汉”“金刚经”“诸佛普度众生”等亦被运用到磬石雕刻之中。磬石雕刻工艺虚实结合,意境相生,其构图题材有鸟兽花卉,亦有佛家造像,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如,“磬石山宋代摩崖石刻”,雕像有100多座,多为菩萨坐像,排列整齐,面容秀美安详,神态各有不同,部分纹理依然清晰生动,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仍能看出石雕刀法洗练、娴熟、流畅、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三、磬石雕刻中隐含的民俗文化

灵璧的民俗文化丰富,驱鬼赐福的钟馗、芳草香魂的虞姬等等。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中载:“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装将军……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鬼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中南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民间有传说,挂钟馗像于门,可防卫门户,有镇宅壁凶的作用。虞姬文化与钟馗文化都为磬石雕刻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素材。如“钟馗迎福”画盘,线条生动自然,构图均匀饱满,表现了人们对于祈福镇宅的热切企盼。

灵璧磬石雕刻艺术不仅吸收了灵璧本土的民俗文化,也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元素,如画像砖、木雕、石雕、砖雕、玉雕、剪纸、绘画和皮影等的影响,追求形象的生动,线条的自然流畅,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磬石雕艺术。灵璧磬石雕刻沿承古代画像砖、画像石与汉代石刻等线画的诸多技法,还有学习运用了圆雕、浮雕、镂雕、影雕等多种雕刻技艺。如灵璧磬石壶,有雕刻简单图案的石壶,还有刀法复杂的提梁壶。“祥龙戏水”磬石提梁壶运用多种工艺技法,造型美观,寓意吉祥,将自然与人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磬石雕刻工艺师高超的技法和民俗文化的厚重。

灵璧磬石雕刻构图细腻,刀法纯熟,其雕刻图案中也有一些反映民俗风情、生活百态的题材。这类题材淳朴自然、清新典雅,反映出徽州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譬如,在磬石壶上雕刻黄山迎客松,磬石盘上的“钟馗送福”“钟馗嫁妹”等。此外,雕花磬品种多样,有“福寿双全”、“斗升三戟”(陡生三级)、“连年有余”等,这些工艺品取材于谐音吉语,扣之有声,刀法精湛,图案吉祥,构思巧妙,剔透玲珑,表达了人们企盼吉庆有余、健康长寿、升官发财等美好而淳朴的愿望。就整体而言,灵璧磬石雕集工艺、收藏、观赏、实用于一体,其雕刻装饰图案姿态万千,不仅反映了灵璧本土文化的地域性、多元性,还折射了传统文士的审美观念、文化情怀,更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积淀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结语

灵璧磬石雕刻技艺精致巧妙、题材广泛多样,折射出生活多个方面的美,诸如,它所隐含的文化底蕴与工艺之美,不仅见证了中国石雕的发展和演变,也为石雕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与人文信息。灵璧磬石雕刻在中国石雕艺术和美术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以及它的民俗内蕴与美术价值,尤为值得今人的继承和珍视。 “玉振金声”的灵璧磬石刻凝聚着当地不同时期雕刻艺人的智慧和才艺,呈现给世人精美绝伦的磬石雕刻艺术,这也是其历来深受不同阶层人们喜爱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孙淮滨.文化灵璧[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1-159.

[2]张超.灵璧石鉴赏·收藏[M].珠海:珠海出版社,2012:168-174.

[3]程波涛.徽州“三雕”艺术保护与传承摭论[J].美与时代.2011,(11):52-53.

[4]迟春磊.浅谈灵璧磬石雕刻——磬石提梁壶的制作心得[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