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正能量的窥视
   来源: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10月24日 07:51

金松

Nowadays, there are rare people writing letter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gives rise to the exti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form. The letter, especially celebrities letters always possess high values of collection. Th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documentary values of celebrities letter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researching the current culture and history.

綜艺“清流”《见字如面》第一季已经播完一月有余,但后续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日前,腾讯视频与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共同主办的“打造精品综艺,传承文化力量”《见字如面》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为什么像《见字如面》这样一档读信的“单调”综艺能够火起来并获得极高评价。

据了解,截至研讨会召开,《见字如面》的全网点击量超过2.4亿,75%的观众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有 42%是24岁以下。事实上,这些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恐怕大多从小都没有过写信的经历。书信,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陌生,而正是这份陌生的情怀吸引着他们去看、去听、去体会。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节目模式创新研究专家冷凇认为,这种“陌生化”、新鲜感,其实都满足了观众“窥视”的欲望,不过《见字如面》提供的是一种“正能量的窥视”。归根结底,这是生活在当下日渐疏离的社会中的人们,对真挚的情感交流的热切渴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艺委会副秘书长易凯指出,《见字如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将我们内心最柔弱的一部分勾连起来了。

这种私人间的真挚情感交流、每个人都有的内心中最柔弱的部分,正是书信的魅力。这种魅力是电子邮件、短信、都无法取代的。

现在,虽然很少人还会写信,但曾经被人书写的信却拥有越来越大的价值,尤其是历史名人间的通信,很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不仅在对名人的研究上不可或缺,甚至可能对当时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补充意义。因此在收藏市场上,名人书信始终是虽然小众却不乏热点的一个门类。

在国外,名人书信是很多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位于巴黎七区的书信与手稿博物馆,是法国最专业收罗名人书信的收藏机构,这里珍藏有大量稀缺手稿,从卢梭、伏尔泰,到莫扎特、贝多芬,再到艾森豪威尔、戴高乐。这些原始文件向后人展露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真实的想法,既有反映时代细节的史料价值,又有正式出版物中难觅的真知灼见。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德国莱比锡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大批书信原稿,其中包括与1813年爆发的莱比锡战役有直接关系的信件。

在中国,虽然尚没有专门收藏书信的博物馆,但很多博物馆中都收藏有相关藏品,对研究名人生活和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名人书信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重视。

就目前的收藏状况来看,近现代名人书信因为保存的数量较多、质量较好而备受关注,如果按照名人的身份将其细分,大致可分为几类:艺术类——书写者本身就是著名的书画家,比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政治类——民国时期的政府首脑和新中国的

缔造者、领袖及高级将领,比如孙中山、陈独秀、周恩来、陈毅等;文化类——当时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戏曲名家等,比如茅盾、郭沫若、胡适、梅兰芳等。其中第一类更有受众基础,因为中国传统中最早的所谓书法作品大多即为书信,即书札、信札,这类书信更多时候是被作为艺术作品来欣赏和收藏的。

除了中国的近现代名人,一些外国名人的书信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上。虽然关注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毕竟国际知名人士的身份不同凡响,这类书信才是全球市场上的“硬通货”。

写信这一文化的消亡,使得书信几乎成了绝版的稀缺品,更加激发起人们的收藏、品读乐趣。从《见字如面》的热播即可以看到人们对书信这一形式的强大兴趣。虽然这只是一档综艺栏目,但其文化影响却大大超出了供人娱乐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