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物活化形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09月24日 04:05

[摘 要]本文以修复并对公众免费开放的肇庆府学宫为实例,分析在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大背景下,地方如何创新文物建筑的运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当地市民及游客所共享。

[关键词]肇庆府学宫 文物活化 创新发展 文化资源共享

一、千年沧桑:肇庆府学宫的历史沿革

据《肇庆市志》[1]及《广东肇庆府两学教官考》一文[2],并参考清代康熙肇庆府城图中的“(肇庆)府学、(高要)县学”(图1),可知今位于肇庆正东路的文庙(挂牌称“高要学宫”)实际上是肇庆府学宫;而所谓高要(县)学宫原在肇庆城中路,今已毁。

广东肇庆府学宫,建于北宋,迄今近千年,是广东地区罕见的府级学宫,1979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广东肇庆府两学教官考》一文载:“肇庆府学宫原址在肇庆府城之内,崇宁(1102-1106)初迁建于府城东一里(即今址)。郡守毛衍经始,历林景、张渐两守乃成之。绍兴(1131-1162)间,郡守李麟、郑起沃增创。元代又修葺,后毁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府步从信鼎建,十六年置学田。宣德间,知府王罃撤其陋而新之。天顺初,流劫再毁之,知府黄瑜迁建于府城中。嘉靖十一年(1532),巡按御史吴麟、知府钱铎复迁于今所。明万历间,知府王泮弘拓而规恢之。清康熙、乾隆、道光间,曾多次修葺。民国时期,学宫又遭重创,仅大成殿、西庑等古建筑得以幸存。”[2]解放前后,肇庆府学宫一度荒废,1959年广东省政府拨款抢修府学宫大成殿。期間曾短暂作为高要县博物馆馆址。

二、修复重光:肇庆府学宫的重新开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3]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肇庆府学宫在上世纪80年代未能进行整体修缮, 再加上经受了长期的风雨侵蚀和其它自然力破坏,主体建筑大成殿,两庑等文物古建筑严重损毁,出现虫蛀、倾斜、局部坍塌等安全隐患。

近年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调研视察,为肇庆府学宫保护规划、修缮、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2009年5月,肇庆市政府拨款200万元将府学宫里常住人员和单位搬迁,从高要市政府接收后交由肇庆市博物馆管理使用。2010年,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府学宫修缮保护工程,工程得到了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支持, 中央和省财政下拨补助经费320万元,市政府投入520万元先后实施两期的修缮保护工程。府学宫的修缮保护工程,严格遵守文物维修的有关规定,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维修原则,注重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尽可能保留原构件,遵循保护文物环境原则。

为迎接学宫开放,市博物馆加大力度整治、美化学宫环境。在学宫庭院内种植草坪与桂花树,平整洗手间前道路,清理学宫东侧空地杂物,将空地整治为可开展农耕活动的庭院。着力整理庭院内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将一些古旧石条、柱础整理置于庭院一角,加以说明,使之成为可供游客参观的文物景观。

同时为规范游客参观秩序,保障参观安全,学宫制定了《肇庆府学宫安全保卫岗位职责及纪律守则》、《消防安全制度》、《每日安全巡查制度》、《文物捐款箱管理制度》等制度,拟定岗位责任,明确责任,规范内部管理。景区内设置了开放制度、参观须知、景区简介、景区导览图、文物景区历史沿革、景区功能指引、安全警示、文物说明牌等,指引观众有序参观。

至2016年5月17日,肇庆府学宫修缮保护工程的圆满竣工,并重新对公众免费开放。维修后的府学宫流光溢彩,庄严凝重,古朴大方,巍然屹立在肇庆千年古城之边上。

三、创新发展:肇庆府学宫的运营管理

肇庆府学宫是肇庆市博物馆下辖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肇庆府学宫重新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肇庆市博物馆面对府学宫这样一个新接管的文物景点,编制少、经费紧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肇庆市博物馆积极推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肇庆府学宫的文物价值。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积极创新思路,借助社会力量,与社会各界共建学宫,共有30多家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参与并全力支持学宫的硬件建设与文化活动举办;同时努力创新文物活化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

首先,在肇庆市博物馆的推动下,府学宫获得主管部门以及同行的帮助,争取得到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发挥文物景点的阵地作用。在肇庆市文广新局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支持下,府学宫成功举办了《广东状元图片展》、《烁金繁花——珐琅工艺精品展》等展览;在肇庆市文明办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府学宫顺利开展了“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国学诵读比赛”大型专题活动、《传承文物,温暖成长路》特色展览、组织举办了道德讲堂以及多期“智慧大讲堂”公益课。在政府的支持下,府学宫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活动逐渐丰富,让广大市民及游客自觉感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为了展现肇庆府学宫特有的传统文化,让广大市民对学宫文化有更形像深刻的认知,学宫借助外界力量,扬长避短,较成功地推进了这项工作。在人员少、资金缺的情况下,学宫绕其道而行之,积极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争取外界给予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开展专题活动和搭建公益平台。开放以来,与企业、社团以及公益团体共同合作,成功开展了“首届学童开笔礼”、“孔子诞辰2567周年活动暨首届秋祭大典”等比较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累计举办专题活动16场,接待群众2万多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与社会团体合作比较成功的典型例子是举办“孔子诞辰2567周年活动暨首届秋祭大典”活动。首届秋祭仪式沿用的是广东省非物质文物遗产项目——德庆学宫祭孔的形式,内容包括:开庙门、迎宾六佾舞、诵读经典、学子舞、宣读祭文及焚香祭祀等。整个祭孔过程仪音有阵,古朴庄严,充分展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岭南儒学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各界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

这次秋祭大典活动由府学宫与孔子历史文化研究会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使祭孔大典得以圆满成功举办。两者的合作建立在互补互利的共赢基础上。首先,府学宫在弘扬儒学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场地优势,缺的是人员与资金;而孔子历史文化研究会有着比较雄厚的人力资源,在资金筹措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缺的却是一个儒学文化的展现平台。府学宫与孔子历史文化研究会两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刚好形成互补,从而奠定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其次,府学宫作为市博物馆下辖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活动的方案、组织与实施有着主导和把控全局的作用,保障了活动的效果;而孔子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市博物馆的指导下,配合府学宫的实际情况,出资并组织执行“孔子诞辰2567周年活动暨首届秋祭大典”活动,解决了学宫的实际问题,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最后,双方合作达到双赢。府学宫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成功举办了首场届祭孔活动,充分发挥府学宫的社会职能,传承中化优秀文化精髓,让人们认识了府学宫、认识了祭孔的传统,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孔子文化研究会能够在有着深厚儒学文化底蘊的场地里展现颇具规模的传统礼祭活动,以纪念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影响深远。

最后,学宫重新开放的短短半年中,得到的支持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使学宫的文化影响力得以较快地传播到社会大众之中。开放以来,除了政府机关及主管部门给予学宫大力支持外,肇庆市星岩书院、肇庆市孔子历史文化研究会、肇庆市晴天语言艺术培训中心、肇庆市善助爱心会、肇庆市爱民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市美好人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等 30多家学校、企业、社团也纷纷给予支持。在他们的襄助下,学宫得以购置课堂设备设施,布置活动场景,实施各项活动,共同推动学宫发展,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获得市民的一致好评。

四、“智慧大讲堂”:肇庆府学宫的共享文化

学宫是开展儒家文化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充分挖掘肇庆府学宫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肇庆市博物馆积极创建高要学宫“智慧大讲堂”这一文化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智慧大讲堂”旨在打造学宫教育品牌,借助社会力量,结合社会优秀资源,开展琴棋书画、诗书礼仪、圣贤智慧等方面的高品质讲座与文化艺术展示活动,使学宫真正成为社会大众的儒雅学堂。

平台建立后,“智慧大讲堂”陆续举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试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引古论事的智慧》、《生命的奥秘与养生智慧》、《礼乐文化与古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等公益讲座,肇庆电视台以及《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肇庆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分别进行了报道,《西江日报》特约评论员发文作好评。2017年,《智慧大讲堂》以学宫作为主要阵地,走出学宫的大门,向博物馆各文物景点出发。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庵举行公益讲座《品味传奇人生 感悟善大智慧——解读<坛经>首品》等。

结语

肇庆府学宫对外开放后,通过发展与创新,对文物景点进行活化利用,逐渐成为一个既为大众共有也为大众所共享的、展现岭南儒学文化和传统礼仪的文化景区和孔学文化推广中心。以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化古建,为提高社会民众整体素质、创建和谐社会作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肇庆市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肇庆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0):P582-583;

〔2〕刘晓生.广东肇庆府两学教官考.//陈洪兴.孔庙文化的守望与拓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12):P410-420;

〔3〕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全文).参考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t1141771.shtml.

作者简介:叶宁玲(1975--),女,本科,文物博物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宣传教育。曾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府学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禧塔等文物景区进行管理与开发利用,多次成功组织策划各项专题系列活动、创建“智慧大讲堂”品牌,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现任肇庆府学宫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