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盛开
   来源:文物天地     2018年08月16日 16:30

无可奈何花落去

于明

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如期而至。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107年11月9至13日,展览时间和地址与往年差不多。刚刚进入冬季,空气质量迥异以往,无明显雾霾,天气不冷不热,正是观展时节。

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备受国际瞩目,系国内人气最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珠宝行业盛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l100多家参展商参加了本次展会。

天气晴朗,室温适宜,观众的观展体验应该不错。但观众不多,且不说停车基本有位,就是展厅也无摩肩接踵之感。

展位品味提高

参展商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增加。展位的品质品味有了提高。参展商注重品牌形象,许多展位装饰得极有特色,密切与展品特点结合,不仅加大了与展品相关的实物、文字、图片及视频的介绍,还以真人秀表演方式来形象地展示。

高端品牌珠宝商延续着高大上的形象,奢华中却也透露着一丝冷意:细节不到位了,給人的感觉有些粗糙。稍有实力的参展商倒是费了些心力来装饰,以彰显个性,前提是不增加太多成本。实力弱的参展商,装饰就随便多了,有个柜台摆摆东西就好。折射出部分珠宝商的日子,费用能省就省。

展品特色突出

展品较往年有不同的特色。

创新。行情好的年景,珠宝商们一窝蜂地出制作着一成不变的热销品,丝毫没有创新压力。这两年经济形式低迷,购买力下降,珠宝商都在尽力转型,但在探索之中,没有太突出的亮点。如今,参展作品不再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创新成份在增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珠宝镶嵌的方式,到和田玉作品的造型,以及翡翠首饰的款式的变化,无不凸显着珠宝商创新的尝试。

个性。往届珠宝展,展示作品居多,鲜有珠宝设计师走到前台与观众互动,近几年设计师组团亮相。本届设计师参展数量又有大幅度的增加,如70多家珠宝设计师占据了4号馆的中心位置。这些设计师的参展,既让人们了解了设计师本人的艺术风格,也使人们清楚了珠宝设计的过程,加深了对珠宝个性化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珠宝个性化需求的热情。

价格有升有降

这几年,珠宝玉器的价格不再疯狂,但时不时地还是有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总体看来,2017年珠宝展上,宝石的价格变化不大,毕竟,宝石的价格平衡是全球范围内的平衡,中国珠宝市场的价格不会脱离国际市场而变化。由于珠宝展期间销售的宝石的价格与平日珠宝店销售的价格相差无几,慢慢地人们也就不在展会期间购买昂贵的宝石了。曾受到追捧的宝石如欧泊等,热度明显下降,展位前不再有密不透风的人群,只是偶尔有人驻足观望。

中国人较为关心的翡翠与和田玉却呈现了不同的变化。

翡翠原料价格一直在飞涨,2017年的涨幅不如以往,但原料的供应却极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引起翡翠成品价格的上涨,不说大涨多少,怎么着也应涨点吧?事实刚好相反。本届珠宝展翡翠成品的价格降了:普品有20%至30%的降幅,高档品跌了50%!这说明经济形势不好,东西卖不出去,商家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降价出货,也确证前几年的翡翠成品价格涨得实在太高了!远远超出人们的购买力了,价格下降也算正常的价格回归。

再看和田玉。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疆和田地区严控玉料开采,籽料源头骤紧,价格呈大幅上涨趋势。本届展会的和田玉,特别是籽料的价格,要价都较高,商家期待着能卖个好价钱。商家有意,市场无情:展会的购买力极差,没有多少买东西的人,大部分商家在自弹自唱。和田玉的价格,会不会出现像翡翠一样的情况,即源头的原料价格很高,终端的市场价格却涨不上来,甚至较以往更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最令人费解的是“析木玉”的价格。析木玉是产于辽宁海城县的一种玉料,属透闪石类。这几年在珠宝展上露面,要价也挺高,但数量较少,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本届展会突然之间遍地析木玉,每克价格要价在几千至一万元左右。析木料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原料之一,红山文化时期已使用,但后来基本绝迹。最近30年又重现市场,但限于辽宁,最大范围也就在东北市场流通。这种原料颜色纯正,细腻度好,备受一些玉雕师的青睐。十几年前,上海玉雕师倪伟滨先生发现了析木玉的优点,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超凡的治玉功力,设计制作一批旷世之作,以一人之力托起了析木玉作品的市场,也为今天析木玉的高昂价格奠定了基础。然而,倪伟滨析木玉作品价格高是因为他对这种材料具有独到的见解,设计做工都是围绕着析木玉的玉性,作品中更多的价值是倪伟斌先生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像他这种对析木料的感觉和理解不是多数人所具有的。所以,不应该简单地把倪伟滨析木玉作品的价格,除以所用析木玉原料的重量,然后就按所得克价来卖料了!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观众多从观赏角度看析木玉及其价格,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问题所在。

作品参差不齐

玉器作品历来是展会的重点,特别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设立的“天工奖”获奖作品,代表着国内玉雕作品的水准和潮流。既是对过去一年玉器市场的总结性呈现,也是引领未来一段时间玉器作品创作的风向标。2017年“天工奖”获奖作品15件金奖、27件银奖、36件铜奖、6件最佳工艺奖、12件最佳创意奖、2件最佳专题奖和427件优秀作品奖。对获奖作品,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和田玉材质的作品大幅减少,其苍材料纷纷登场,达到应有尽有的境地,成百花齐放的情景;二是能够触摸、有触感的把件玉器少了,仅用于观赏的摆件多了;三是老一辈玉雕大师的作品少了,新生代玉雕师的作品多了。

笔者看完“天工奖”获奖作品,感触良多,这里谈谈个人的观点。

纵观8000年承载中国玉文化的玉器作品,多以能够触摸的形式而存在。玉器的触感是玉器审美的独有形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品审美,更是玉之五德——“仁”之所在。历史上,不只手可盈握的手把件,就是大点的摆件如案头文房四宝等,都可以用手把玩。前些年的“天工奖”获奖作品,多以和田玉为主,所以也多以能触摸把玩的作品为主,与中国玉文化的脉络还是吻合的。2017年获奖作品,不知是因和田玉的玉料价格太贵,新生代玉雕师较少使用,或是老一代玉雕大师参赛热情不在,没拿来作品,抑或其他原因,导致和田玉的作品明显减少了,“天工奖”获奖作品与人的亲密度也降低了。

好在减少不等于没有,苏然的《中华祥瑞图》、刘月川和弟子刘霆的《天赐鸿禧》、崔磊的《万世之功》,以及张文胜、马秀芳的《蟠龙瓶》等作品,都是和田玉的作品,而且品质达到了新的高度,只是这样的作品数量太少了。

多数获奖作品是呈鲜花盛开状的玉器。这些玉器多利用材料的不同颜色,巧雕成观赏性极强的摆件。单独看这样的玉器没什么不对,但放在一起感觉味道就有些变了。利用原料的不同色彩巧雕,这样的玉器是中国玉器大家族的一员,历史上就有过许多巧雕的优秀作品,在今天玉器百花齐放的时代,更应有她们的地位。问题是,这样的作品在获奖作品中的比例太大,以致于使人认为这就是玉器作品的发展方向,就有误导的成分了。要知道,珍稀的和田玉石材料的文化性是其他材料所不能相比的。和田玉是要承载中华儿女美好愿望的,她是有使命的,她的内涵是深刻的。和田玉肩膀上的担子很多,既要帮助国家和民族弘扬和谐奋进、富国强民的时代精神,又要帮助人们实现净化心灵、趋吉辟邪的宗教祈求,还要达到人们提高学识洽闻、品行品味的学习诉求,也要帮助大家完成财富积累、保值增值的物质愿望,这远非几枝花花草草所能承担的。应该倡导什么?这是主办者要明确的问题,但愿主办者只是因为有苦衷而不得已而为之吧。

这种繁花盛开的局面也许有多种原因,但无论如何,这种无可奈何花盛开的局面,并不能代表中国玉器发展的方向,我们姑且将其视为玉界同仁呼唤玉器春天早日到来的诉求吧。

(责任编辑: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