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爱过的玉器
   来源:中国收藏     2018年05月02日 11:22

清代乾隆时期玉器-清朝玉雕的辉煌离不开乾隆帝

刘榴

说起中国古代玉器,清朝可谓是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清朝玉器发展的顶峰,则是乾隆时期的玉器,被誉为“乾隆玉”,工艺则被称为“乾隆工”。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南北疆后,新疆玉料由官府统一管理、开采,源源不断入贡朝廷。玉雕艺术在乾隆帝的热心推动下,获得巨大发展。当时造办处玉作、如意馆以及内务府织造、盐政、钞关等机构均承接皇家玉器的制作。乾隆帝亲自过问、直接参与玉器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以自身的修养、学识、品位影响包括玉器在内的皇家艺术创作,有别于民间的、极具皇家气度的“内廷恭造之式”因此形成。

“乾隆玉”之所以能夠成为清朝玉器文化的集大成者,与乾隆帝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肯定,对工匠精神的鼓励和推行,以及对异域文化的精华进行引进吸收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乾隆朝玉器选材精良、器型规整、设计巧妙、意境高雅、雕工精美、新品迭出,玉器制作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去年11月30日,由安徽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玉器特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近1.9万件(套)清代玉雕艺术品中,遴选100件(套)精品,以玉器功能为经,材质、工艺、造型、纹饰、内涵、包装为纬,分为“受命于天”、“玉不去身”、“清室雅伴”、“几暇清赏”、“含英咀华”、“法相梵音”6个单元,在重点展示中国传统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由表及里,更是侧重展示了乾隆时期仿古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所取得的成就,弘扬工匠精神,宣传文化自信。

此次展览的展品琳琅满目,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限于篇幅,特选取其中几件,一睹皇家玉器之风采。

清 青玉交龙钮“剌命之宝”

长12厘米、宽12厘米、高13.4厘米。青玉交龙钮方形玺,龙头向下倾视,额凸起,口向下不露,脊骨突起,通体简刻网纹鳞,腹下有较大圆孔作为穿绶孔。满文本字汉文篆书,阳文,附黄色绶带及牙牌一,牙牌上两面分别用满汉文镌“敕命之宝匮”。此宝为清太宗时所制,乾隆时将这方“敕命之宝”尊藏于盛京凤凰楼上,民国时迁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碧玉鸠形杖首

高8厘米、底径2.4厘米×2.7厘米。碧玉润泽,泛清。圆雕鸠形,鸠首高昂,尾羽翘起。双翅上扬,翅根贴服于背,翅羽朗朗。身下有孔,作杖銎。

18世纪 印度青玉长流执壶

高10.1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6.6厘米。灰白色玉质。光素长流。壶身及执柄碾琢细密凸棱,壶肩、执柄饰莨苕叶。花足,盖顶饰三层八瓣花。盖内里镌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御题《咏痕都斯坦玉壶》:“缤纷华叶翻,水磨制婴垣。细入毛发里,浑无斧凿痕。冰心欣可在,仁色表斯温。典雅司空品,买春且慢论。乾隆已丑御题。”乾隆时期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乾隆帝曾多次作诗赞誉,这首《咏痕都斯坦玉壶》即是其中代表之一。花叶装饰、水磨技法及细入毛发、浑无斧凿痕的效果,构成了乾隆帝对痕都斯坦玉器特色的最好概括。

清乾隆 碧玉合卺杯

高22.5厘米、口径4.9厘米、底7.3厘米×10.7厘米。碧玉,有深色条斑。器作中空双管并联形,表面装饰回纹、勾云纹、绳索纹及蕉叶纹。两管之间凸雕一鹰展翅衔环立于卧熊头部。器盖表面浅浮雕流云图案,一昂首蟠龙跨踞双盖之上。双管上、中、下三处分别以蟠龙、鹰、熊互联。器底熊腹部位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款。

仿古,顾名思义是指摹仿古代的事物,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在清代乾隆时期则是盛极一时。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仿古而不泥古,体现了当时工匠技艺的高超,是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例如本品就融明代合卺杯造型与商周青铜器纹饰于一体,较明代同类器工艺更加精细。

清 白玉嵌宝石扁方

长32.5厘米、宽3厘米。扁方用上等白玉制成,长方片状。正面两端饰以花叶形状的宝石,用粉碧玺和红宝石组成花朵,翡翠作枝叶,器端两侧嵌翡翠小花各一,背面光素。这种粘饰各色宝石图案的技法,在清代玉质类扁方中较为典型。

扁方作为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的主要首饰,在清代宫廷的嫔妃中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装饰性,不仅用料考究,多使用玉、翡翠、黄金、玳瑁等材质;工艺繁复,有錾金、镂空、镶嵌、点翠、累丝等;题材内容选择上更偏重于表现福寿题材的花卉纹饰、吉祥用语。

清乾隆 御题白玉仿古蚩尤联环

外径8.4厘米、内径4.6厘米、厚2.1厘米。白玉质,玉质温润。此玉合在一起为一完整玉环,环外浮雕四个兽面和两个方形凸起,兽面圆眼,大嘴,两耳。方形凸起上雕琢四只兽眼及回纹圈。玉环从中间交错剖分,分开后为两个相套的环。环内剖分平面上,填金阴刻楷书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所作的一首词:《咏开合玉环》及“乾隆年制”四字。词日:“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联。往复难寻端尾色,形底是因缘。乍看玉人琢器,不殊古德谈禅。雾盖红尘温句可,思莫被情牵。”借物咏情,展示了乾隆帝难得一见的作词才华。

清 青玉填金百寿字盖碗

高9.4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5厘米。青玉,质佳。呈球形。有盖,盖顶中部凸起环形钮,撇口,口沿有槽,圈足。盖顶及碗外采用阴刻填金工艺饰篆书“寿字”120个,间饰勾云纹。这类碗俗称“百寿字碗”,主要为祝寿时使用。

清 白玉观音

高11.7厘米、长11.5厘米、宽7.3厘米。观音倚坐于山石旁,头戴风帽,右手抚膝,左手持手串,神情闲适、怡然。整体玉质温润洁白,造型优雅,衣褶线条优美流畅,细节纹饰雕琢细致入微,是玉雕观音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