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器的鉴定
   来源:文物天地     2018年08月29日 06:40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

殷志强

诸侯好玉

战国时期玉器的变化,首先是受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战国也是各诸侯国争战不休、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

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为止的这一段历史,称战国,计255年。当时神州大地有魏、赵、韩、齐、秦、楚、燕七个大国,称为“战国七雄”。因其时国与国之间战事连绵,故史称战国。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期,诸侯国间战争不断,但相互间竞争大于对抗。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谋士游说之风盛行,使战事不仅依靠实力,也注重谋略。这种以兼并、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为主要目的的战争,破坏性相对较小,竞争相对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对战国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影响之一,各诸侯国玉器进一步发展。其时由于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及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各国都注重发展玉器,不仅韩国、魏国、赵国、燕国、鲁国、越国、楚国、秦国等强国有精美的玉器工艺,连地盘小、国力弱的中山国、曾国、随国等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玉雕艺术。因此,称战国诸侯奢玉,一点也不过分。其时琢玉业是官方重要手工业之一,作坊多设在首都。考古学家已在郑韩故城、洛阳东周王城及凤翔秦都雍城等地,发现一批琢玉工场。据目前资料,以楚国玉器数量最多,琢工最精,艺术水准最高。

影响之二,玉器成为国家重器。夏商周三代,国之重器基本以青铜器为主,特别是青铜鼎,是国家的象征。《左传》曾载夏铸九鼎,因亡国而鼎迁于商及周的故事。至战国时期,青铜器虽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继续发展,但它作为国家之重器的地位开始动摇,由玉器取而代之。卞和献玉璞予楚王、和氏璧、完璧归赵以及传国玺的故事等,均发生在战国时期,充分说明玉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

影响之三,玉器成为国家的重要财富。战国时期,上起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不仅成为个人的财富,也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时期楚国逐渐东迁及吴越两国与楚屡次交战,除政治因素外,掠夺矿藏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战国策》载楚地多金玉,故玉金工艺特别发达。事实上,玉器在战国时期既是国家财富,也是无价之宝。秦愿以十五城换取赵国和氏璧,足以说明玉之不菲的价值。

影响之四,玉器成为修复邻里关系的重要馈赠品。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玉器,君臣相处也离不开玉器,聘贤、聘女及逢吉过节更离不开玉器。玉器成为传递信息、连结友情的纽带。楚襄王曾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荀子·大略》载:“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块,反绝以环。”当时的社会活动,玉器均可作代言物。一个戍边疆场的人,如果得到一块玉块,只能继续在那里服务,若得到一件玉环,则可荣归故里,因“环”与“还”同音,具归还、返回之意,而“块”与“决”同音,含拒绝之意。

用途扩大

战国玉器用途空前扩大,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和氏璧的故事,我们知道,玉器在战国时期已应用于外交领域。从战国玉器的诸多用途中,我们可概括为政治用玉、军事用玉、生活用玉和丧葬玉等方面。

政治用玉,主要指政治、外交、祭祀、聘贤等与政治活动相关的用玉情况,这类玉器以玉璧、玉圭为多。楚国曾有“当璧立翮”的习俗,就是王位继承人以是否碰到玉璧来决定能否继承王位。玉圭是一种扁平长条形玉器,种类很多,有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青圭、大圭、琬圭、剡圭等。玉圭形式既多,用途也多,不仅用来祭祀天地鬼神,象征等级制度,也被用于朝觐、婚聘等。

春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尚武玉器,战国时期由于战事的扩大和等级的提高,军事用玉亦较春秋时期多,主要是玉带钩、玉鞣、玉戈、玉具剑的大量增加。

战国玉器礼性淡薄,加上赋予玉器道德观念,同时又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因而生活用玉增加最快。战国生活用玉有两大类,一类是成套玉组佩的大量出现,另一类是实用生活用具的普遍使用。战国玉组佩不仅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器形大,趋向成套化而不是组合化,有的将整套玉组佩镂雕成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令人惊叹不已。战国时期的生活用具玉器,有玉杯、玉羽觞、玉灯、玉奁、玉博具、玉梳等。

战国丧葬玉较春秋时期有较大变化,一是面幕玉器数量增加,结构较为复杂。二是由其他玉器改制的玉甲片广为流行,这是汉代玉衣的雏型。三是玉龙、玉璧等,不仅作馈赠、佩挂等实用,也大量用于丧葬,但玉质较次,多用次玉(珉)制作,雕刻马虎,草率从事。

新款新式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冶炼术有了进一步提高。铁器的发明及使用,使玉矿的大量开采,大块玉坯的切割、浮雕、透雕和线刻等综合雕琢技艺的灵活应用成为可能。战国时期以铁器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在工具制造及加工技術方面,进行了一场影响广涉的革命,对其时的制造业影响深远,推动了玉器在造型、装饰方面向更高艺术水平迈进的步伐,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战国玉器在造型上,方、圆几何形玉器进一步减少,其背后原因可能是礼玉的进一步衰弱。其经典造型是S形龙凤玉佩的大量涌现。这种玉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有的单龙腾飞,有的双龙戏游,有的群龙相盘,有的龙腾虎跃,有的龙凤合欢,将龙凤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将龙凤艺术刻绘得曲尽其美。S形艺术语言,孕育着阴阳太极、事物周而复始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及认识论的形象概括,是中国艺术民族形式的母体,闪烁着强盛的生命力。

随着铁钢质工具在玉器加工方面的广泛使用,S形构图法则的灵活应用,春秋时期几乎不见的镂空技艺,在战国玉器上大放异彩,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其特点是在器物的边廓外加以镂空刻画,或雕龙凤纹,或琢祥云凤鸟纹,装饰韵味很浓。与镂空琢玉密切相关的是,战国还发明了套链琢玉术,即在一小块玉料上通过镂空及切剖技术,扩大玉的空间,增加玉的体量,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玉组佩、玉具剑上应用得非常成功。这是战国琢玉术的重大改进。

如果说春秋玉器表面花纹以蟠虺纹、卷云纹、兽面纹占主导地位的话,那么,战国玉器一改春秋玉器繁缛的装饰风格,向简练、清新、规范化方向发展。谷纹、蒲纹、勾云纹成了战国玉器的当家花纹。花纹布局严谨,在玉器边廓内精细刻画,显得井然有序。

镶嵌技术是中国古代重要工艺之一,曾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映战国玉雕工艺水平标志的另一方面,是镶嵌技术的完善。当时琢玉业和金银细工结合起来,将金银铜铁和玉、绿松石、琉璃等多种材料综合使用,创造了错金银镶嵌宝玉新工艺,成为玉雕作品的新贵,受到当时上层贵族的热烈欢迎,争相索求。

战国玉器不仅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造型,美在装饰,而且美在整体,美在艺术。玉器虽是工匠艺术,但战国玉器匠意大减,艺术趣味很浓,每件作品都有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主题明确,含义清晰,这是战国玉器古典主义美的内在魅力。

(责任编辑:李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