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展览形式设计的情感表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8月17日 10:55

...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独特的体验和互动形式呈现了原创设计背...

孙焓烯

摘 要: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对象是普通大众,好的形式设计不仅要考虑形式上的美感和设计语言的统一性,更要让大多数观众读得懂,从中有所思、有所鉴,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在实际设计应用中,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包含两个因素:通俗易懂和适当前卫。要考虑参观人群的能动性,积极迎合人们的想象力和主观意愿,使表达与理解产生共鸣。设计师有必要通过设计语言的桥梁,采用巧妙的方式表达观点,引导观众随着一定的节奏与自己的设计产生共鸣,从而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感官和心灵上的获得感。在所有设计中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元素是情感。文章以辽宁省博物馆“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为例,对形式设计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形式设计;情感;场景;色彩;体验;艺术

近年来在博物馆界的展陈设计理念上,场景还原、历史重筑成为了许多设计师偏爱的形式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能够轻易与展览内容产生呼应关系,使外在设计与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表述统一,观展者在展览中能够获得充分而全面的体验。对于设计者来说,这样的形式设计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很少会出现“文不对题”或与内容脱节的问题。然而,形式设计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同样是门缺憾的艺术。在设计领域内有一种说法:设计对了不等于设计好了,设计好了未必等于设计对了。基于对客观物质世界和史实的广泛认知,由此而产生的设计思路、获得的设计灵感是不容易出错的,在设计的语言表述方式上,这样的设计可以称为“转述”。不需要过多构思,只需要忠于原貌即可解决形式设计空洞化的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无懈可击”。其实笔者认为,一个严谨、规整的设计固然出错的概率比较低,但这绝不会成为优秀的设计。设计形式需要保持在一个“法度”之内,而对“法度”界限的理解则会因人而异,在对作品定位的过程中会给出保守或是前卫的不同结论。前卫的设计作品往往表现出设计领域的专业性和超前性,从专业设计师的角度看很高级,可以给设计师不同的灵感启发。但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普通观众对于一些设计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而保守的设计不容易出错,却少有新意,无法博得观众的眼球,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实际设计应用中,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包含两个因素:通俗易懂和适当前卫。

一个实用型的展览设计首先要被广泛人群读懂,但不能被“一眼看穿”,更不能“秒懂”。设计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参观人群的能动性,积极迎合人们的想象力和主观意愿,使表达与理解产生共鸣。任何共鸣的产生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双方乃至多方必须要对某一事物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双方的观点才能契合。笔者认为,设计师有必要通过设计语言的桥梁,采用巧妙的方式表达观点,引导观众随着一定的节奏与自己的设计产生共鸣,从而使观眾在参观过程中产生感官和心灵上的获得感。在所有设计中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元素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对于情感每个人的理解或许有些不同。但是抛开个人因素,对国家每个人都会怀有爱国主义情感;对民族会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对家庭会产生依赖感、责任感;对历史每个人天然地会带有怀古情绪,产生沧海桑田、逝者如斯的感慨;对未知、神秘或与自己日常生活迥异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优秀的设计师非常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调动情感元素,吸引参观者的兴趣。设计师们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艺术设计形式,然后以特定的规则顺序,诱导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由文物、图片、文字、布景等组建的虚拟“情境”当中。下面以“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为例,对形式设计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论述。

1 “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基本情况概述

“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是由辽宁省博物馆于2016年承办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该展览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传递方式,以明代万历皇帝统治时期的海洋贸易为背景,依托“南澳I号”和“万历号”丰富的水下考古成果,从水下沉船、海洋贸易货品、船上生活以及大航海时代等多个角度,向观众介绍和展示了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上半叶海上丝绸之路产生、发展、繁荣的场景,与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共鸣,给人以波澜壮阔、扬帆起航的激越豪迈之情,带给参观者以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2 用色彩体现主题思想

对于航海主题的展览,绝大多数人都会用蓝色作为主要背景色。但是在蓝色的选配上,设计师尽可能地在蓝色域内选择更加贴切主题的色泽,总体上呈现为纯度较高、亮度适中的海蓝色,给人以晴空万里之感。中心柜展示面积比较大,为了避免色彩单调沉闷,设计师在柜体上满贴白色浪花纹饰,与蓝色背景配成对比色,既贴合主题,又能提升色彩亮度。设计师有效利用了光源照射形成的光线反差,展现了海洋的静谧和幽深。配色方面除了洁白的浪花,还大量运用了木质元素,以木本色的搭配为浩瀚的海洋平添了一股生气,体现了古人征服自然宁折不屈的决心和意志,向观众展示了扬帆起航、满载而归的欢快与活泼气氛。色彩对于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蓝色调的大面积运用给人以置身大洋之中的感受,甚至会带给人一种莫名的神秘与孤立无援之感。而那浅浅的木色则会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仿佛大洋里漂浮的一叶舢板,给人以希望。展柜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象征着人类文明,讲述着陆地上的故事,让“孤立于大洋中的我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样的一种搭配形式巧妙地利用了色彩对参观者的心理暗示作用,主动为参观者的目光寻找“落脚点”,却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所有色彩,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物身上。这样的色彩运用方式是比较高级的,没有过多纠结于配色美观、贴合实际的问题,而是巧妙地利用色彩施加心理影响,表达情感。

3 以原景重现激发追思情怀

在“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中,设计师通过大量的场景复原,再现了明代中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壮阔情景,巧妙利用展厅布局搭设了古代码头、围栏,其中一艘按比例缩放的商船模型展品为展览区的亮点之一。设计师采用实木搭建裸展地台,选用细细的白沙铺垫,商船模型置于白沙与蓝色背景之上,营造出一种商船停靠海岸等待涨潮扬帆的情景。在展厅不同区域放置古代木制包装箱及随意散落的麻绳,增强了展厅的整体感和现场感。配以波光粼粼的灯光效果,渲染出商船遇难货品沉没海底等待发现的感觉。整个展区空间结构合理,展线顺畅,微暗处理的灯光营造了一种极佳的观展氛围。通过合理的仿古造景,相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制造工艺水准,使参观者对这一时期文明从初步的抽象认识转变到了具体的形象认识。展品组合设计和灯光的组合运用对造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说造景更加强调仿真的相似度,那么氛围的营造更多地在考虑参观者的心理,让造景与参观者之间形成共鸣,让参观者自然而然地接受造景所要表达的内容,帮助参观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更深的认识。在该展览中,设计师把握了参观者内心深处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追忆、感怀,确切地说包括了仰慕、自豪、失落等情感,让人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新的感悟。

4 以体验式设计引领对古代文明的探索

“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时间胶囊流动的社会”,主要展出内容是海上生活用品,有医疗、娱乐、食物等方面与船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形式设计上,设计师没有囿于对展品本身过多的描述,而是注重对整体空间环境的打造。在这个部分的空间设计中,以体现航海生活为切入点,选用杉木制作仿船舱内景,走入展厅犹如置身船舱当中。这种设计形式被称为体验式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让参观者不知不觉中扮演一名船员的角色,从情感与视觉两个方面无限接近船员或水手的海上生活,有利于切身体验在无垠大海上匮乏、单调的物质生活,感受飘摇、枯燥的内心世界。设计师在这一部分主要抓住参观者三种不同的好奇心理:一是古人的海上生活场景是怎样的;二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古人有哪些不同;三是如果我是一名古代的船员会怎么做。参观者从步入“船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很强的带入感和临场感。在面对每一件古代生活用品的时候,都会带上满满的想象力,任思绪飞扬,体会船员们当时海上生活的场景与心境。

不可否认,对于每个生活在陆地的现代人来说,他们对古人的生活与船员的生活一定会充满好奇的。而当古人与船员两者身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双重身份富有极强的吸引力。对于设计师而言,绝不会错过“机会”。设计师以此为切入点,用灯光、色彩、说明图版、复原图等对明代航海所需独特的生活物品做了贴切而详尽的描述,一笔笔勾勒出万历年间船员们的生活状态,刻画了船员们不畏艱险、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在制造技艺方面的卓越智慧和工匠精神。

5 以古明今,讲述人文情怀

海洋贸易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生活资料供应,带动了经济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不但对明代万历年间的航海技术、海洋贸易、商品经济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更对当时执政阶层的开放思维与高瞻远瞩给予了积极评价,与我国正在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遥相呼应,表达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开放、交流、合作、共享、和平的美好意愿,今天的中国依然奉行着国与国之间平等、自主、和平共处的交际理念。第四部分“东西汇流——大航海时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海洋贸易开启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序幕,揭示了合作共赢、对外开放才是世界发展主流的核心理念。这部分展览除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经济交往的介绍外,还为“一带一路”建设利于世界人民福祉提供充分的佐证。在辅助展具设计、纹样选用等方面融汇了具有东西方时代文化特点的经典样式,用复原图再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航海贸易,充分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中国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的场景。参观者很容易借此联想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深入交往、互利互惠的情境,引发明今而知古、溯古而明今的深度思考,从而“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美好的愿景。

当代展览中已经很难见到单一的形式设计语言了。多样化的设计语言组合使同一主题获得了多角度的阐释,展览变得精彩纷呈,更具观赏性。在设计师的精心控制下,无论形式设计语言如何繁复,甚至是矛盾的,其仍然能够保持主题下的内在统一性。设计语言针对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述,这种表述往往是渐进式的,过于粗浅与明了的表述很难让观众深入思考、产生共鸣。设计师如果采用了过于高级的设计表达方式,专业的设计人士会给予高度评价,而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则难以理解和接受。博物馆行业展览的主要对象是普通大众,好的形式设计不仅要考虑形式上的美感和设计语言的统一性,更要让大多数观众读得懂,从中有所思、有所鉴,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适合观众需要的展览设计是最好的设计,好的形式设计人员并不是对历史的精确转述者,而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