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画家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创作研究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08月09日 17:43

上海地铁 雅典娜 续

许畅

摘 要:上海是一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激发了艺术家无限的创作灵感。青年画家传承弘扬了前辈艺术家求真求美的精神品格,从现代视角切入都市母题,在写实油画创作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创作出一幅幅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本文聚焦上海青年画家创作的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力图对创作的思维方式、创作理念、表现手法作梳理研究,从而为相关的绘画创作探索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学术参考。

关键词:上海青年画家;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创作

长期以来,学术界不乏对中国写实油画创作、都市題材油画创作、上海油画名家艺术创作的研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后,笔者比较遗憾的发现,对上海青年画家群体在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领域的创作进行专题研究的会议文集和学术著作几乎是一个空白。

上海青年画家创作的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体现了本地画家在多元油画风格背景下对写实油画的追求和探索,是青年画家对这座国际大都市现代生活和都市文化精神的解读与表达。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作品研究、形式分析等方法,对相关题材绘画的艺术语言特征和创作手法作多角度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背景下的现代都市题材

写实油画

上海是中国油画运动的发端地。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伴随城市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诸多以都市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别于照片和影像,它既是画家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也是记录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今天,上海已经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丰富的信息资源、多元的文化和多样的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一大批表现城市发展,展现都市众生相的都市题材画作涌现出来。

潘文艳创作的《城市风景》系列油画,体现了用写实技法描绘都市真实样貌的直观性。南京路、外滩、浦东陆家嘴……一个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通过画家手中的画笔,以俯视的全景画面再现。精准的物象造型与鲜活的细节清晰可见。钢筋水泥纵横交错,呈现出现代都市摩登繁华的气息。画家以现代视角观察体悟上海的发展变迁,对象刻画不再停留于表面,虚实交替的笔触,捕捉到冰冷建筑背后隐匿的烟火气,进而折射出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二、上海青年画家与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创作

上海青年画家大多有着学院系统化学习的经历,扎实的绘画功底是群体共性。成长在这座国际大都市,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愈发活跃。

与前辈不同的是,青年人是伴随着图像时代、数字时代、网络时代成长的一代。在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其它科技手段或与其它媒介形式相融合。

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用画笔写生去收集素材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抓拍,无人机航拍,网络素材收集,电脑图形软件后期处理等现代工具已经成为辅助油画创作的新常态。合理运用新技术,能进一步拓宽都市题材写实油画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

把油画创作与互联网自媒体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油画创作方式。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张晨初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主要源于网络,绘制完成的油画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等网络方式传播。“互联网+艺术”的创作方式使油画创作过程伴随了网友互动,倾听网友意见和建议,收获粉丝点赞,使得油画作品成为画家与粉丝的“合作”,也让油画作品有了更快更多的传播,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上海青年画家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的语言特征

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域油画朴实、直白、厚重的风格,海派油画显得婉约、含蓄、雅致,“洋气”和“奶油味”是作品的特色。青年画家在传承了海派前辈艺术家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在传统的写实技法中突破求新,凝练出带有装饰意味、迷幻特质的现代都市题材写实绘画语言。

姚冬青一直迷恋上海的老式弄堂。他的《上海弄堂》系列油画彰显了上海都市油画的语言特征。在他的油画《小红车》中,一辆红色电动车犹如火红色的精灵闯入了上海的老式里弄。残破的墙面、老旧的铁窗在光影照射下显得更加斑驳沧桑,透出浓厚的怀旧气息,勾起人们对往日时光温馨的回忆。落水管、电线、空调外机、蜿蜒的藤蔓纵横交错,犹如点、线、面的平面化构成,呈现出趣味性。作者用大笔触酣畅淋漓挥洒出大面积的暖色,与之对比的冷色则用自然流淌的方式表现,画面在写实的同时兼具了写意性。作者弱化了物象的塑造,同时也淡化了画面的叙事性,使得作品更具有装饰意味。

张忆周创作的都市人物系列油画,在写实的表现语言中融入了抽象简化、元素解构、夸张变形等手法,神秘的色彩光影和主观处理的画面构成,共同营造出都市生活的迷幻气息。

作品《游移》通过画家本人手持相机,仰头取景拍摄头顶镜面反射的视角,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三个不同时间段,似真似幻的自身形象集合在一个画面中。飘逸的裙摆,迷幻的光影,碧波般的色彩使得人物如鱼一般游弋在一个抽象虚幻的空间中。镜面反射传达出一种寓意,它不仅反射出具体可见的形象,更映射出都市人物在浮华掩饰下迷茫不安的内心世界。

四、以室内外场景为载体的现代都市题材

写实油画创作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上海城市建筑。摩天高楼、花园洋房、老式弄堂、港口码头……这些丰富多彩、独具风情的人文景观成为了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了破坏,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危机与困境。如何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城市课题。

上海历来不乏描绘都市场景的优秀作品。然而,当下的青年画家不满足作品停留在对都市风貌的表象化记录描绘,更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去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去唤起人们对时代发展和城市文明两者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

2017年10月,徐汇艺术馆举办的“徐汇故事——罗陵君作品展”展出了罗陵君近期创作的一系列都市场景绘画作品。他的油画《老房子》风格质朴,作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取景上海老建筑内部陈设。斑驳的墙面、老旧的挂钟、变形的衣柜、漆面剥落的窗框、布满刮痕吱吱作响的地板……这些充满年代感的物象无不勾起观者的怀旧思绪。画面中心,柔和的阳光洒在空无一人的桌椅上,更增添了神秘气氛,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画面中点、线、面有机组合,增添了画面的装饰感。层层覆盖的笔触更是把被岁月风霜浸染的老房子刻画得有灵魂、有温度、有情怀,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老房子是上海人的“乡愁”。作品不只是提供了一般观感上的审美愉悦,更是唤起了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度关注,唤起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保护城市文脉的自觉。

2017年伊始,由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術学院、上海久事集团共同主办的“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大型油画艺术创作活动,便是一次本地油画家通过油画创作,对外滩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集体性探讨。

笔者创作的油画《百年繁华——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廊吧》,选址于上海中山东路2号的原上海总会大楼(SHANGHAI CLUB)。建于1911年的廊吧历经百年沧桑。有着远东第一吧台美誉,长达34米的白色大理石酒吧台,曾经因为1989年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入驻而被拆除过。餐厅于1998年停业。伴随着2010年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开业,廊吧被复原了当年的面貌,在沉寂十多年后再次闪亮登场。

油画风格细腻写实,通过具有张力的构图、现代感的画面构成、舞台剧的光影处理、蕴含城市历史寓意的色彩以及都市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出一幅觥筹交错、光影迷离,充满“小资”情调的都市酒吧夜生活图景。正如题名“百年繁华”所点出的,作品以艺术视角,采用浪漫唯美的写实表现手法,反映了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在经历合理保护与开发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有尊严的走向未来。

五、以都市众生相为载体的现代都市题材

写实油画创作

上海城市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多元的意识形态带给了人们求新、求变的诉求,也造就了上海青年画家,在现代都市人物题材写实油画创作中更为开放、多元的艺术表达。

青年人的无畏和敏感在创作中显露无遗。在现代都市语境中,青年画家以切身经验出发,近距离表现身边的人物,对自我和他人关注,对人性探讨,成为了作品的亮点。

杨炀的《都市节奏——攀高》用蓝天白云下的浦东陆家嘴摩天高楼作为背景,以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一位大步流星般奔跑攀越的都市青年形象,表现了年轻人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姿态。他的另一幅油画《都市节奏——追风少年》,描绘了公交车站台上被狂风吹倒的候车乘客,采用戏剧化夸张的表现方式,去揭示都市群体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压抑与无奈。

周子瑾的《我的风景》系列油画,则把都市人物从真实的生存环境中剥离,置于一个虚构奇异的场景中。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展现出都市人在瞬息万变的周遭环境中迷失了自我,种种冲突加剧了内心的空虚、迷惘和彷徨。

在张晨初《哥们姐们》、《青春美少女》等系列作品中,采用写实兼具表现的手法,运用带有象征意味的“光斑”效果,去揭示和批判都市青年人“生活娱乐化、文化庸俗化、精神平面化”的种种通病,进而探究在时代发展中,人的精神世界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在“2007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笔者以一幅超现实风格的写实油画《起点》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

作品展现了一个画室场景。远处斑驳的墙上钉着几张草图。近景为挤有颜料的调色板和油画工具箱。中景是一幅搁在画架上肖像油画。画面描绘了一位身着彩色条纹衬衣,装扮入时的都市青年,他正拿起画笔绘出自身形象。画布上向前端伸出的画笔,如梦境般不可思议地突破了现实空间中因有的前后关系,进而转变了原先方向,打破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距离障碍,违反逻辑规律地朝着原有画布上色,笔到之处化无色为彩色,化平淡为神奇。作者把真实与虚幻集于同一画面,令有悖常理的荒诞现象变得似乎合理可信,充满了神秘感与未来感。

画作构思精巧奇特,写实技法表现的同时,融合了装饰意味的抽象构成。黄金比例的裁切,冷暖色彩的搭配,虚实对比的只留单色起稿的未涂色部分与画笔涂色部分,都带给观众感官冲击。

除了营造令人过目难忘的视觉效果,笔者还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通过画中人涂色完成与未完成的时间顺序以及画面空间上的前后距离矛盾,巧妙地传达出在错综复杂的都市生存境遇下,青年画家不畏艰难,艺术探索永无止境,“手中每一笔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这样一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思想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作品既是一位青年画家的画像,也是一代青年画家的画像。

次年,油画《起点》在上海艺博会上亮相。台湾画廊协会资深顾问、上海艺博会顾问陆洁民先生激动地表示:“画家拥有出色的想象力,这幅作品兼具了高超的画技和良好的寓意”。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先生的评价是:《起点》的构思新奇,与众不同,画面中出现的画笔可谓神来之笔,在向超现实主义前辈艺术家作致敬的同时,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画家的聪明智慧。作品还被《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专版和多家网络媒体刊登报道,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笔者另一幅都市人物题材油画创作《90后》,于2015年入选了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在中华艺术馆展出的“民族的脊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

作品聚焦“90后”都市青年人群,笔者用细腻写实的笔触,描绘了4位女学生坐在长凳上休憩看手机的生活场景。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利用手机学习、阅读、看视频、查信息、打网游、预约、点餐、购物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因此,作品通过几位女生“低头族”或独自静坐或一起依偎着看手机的典型举止,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90后》构图注重形式感,画面中地面、背景、长凳和人物的布局,带有平面装饰的趣味性。人物经过设计组合,体现出画面构成的疏密关系。每位人物的动态都显露出个性,栩栩如生的造型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人物表情刻画力求自然生动,若有所思的神情,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画面色彩概括提炼,在柔和雅致的浅灰色大背景衬托下,多姿多彩的人物服饰显得更加明快鲜亮,展现出都市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人物衣着款式具有都市女学生的典型特征,本色纯真又不乏时尚感,青春气息自然流露。不同款式造型的发卡、眼镜、背包、手表、耳机、充电器、小挂件等生活用品与配饰的细节刻画精准到位,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个性与青年群体的共性。

上海师范大学油画系教授程俊杰对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作品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都市青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著名油画家俞晓夫认为:油画技法纯熟,艺术语言鲜明,用写实的手法对网络信息时代下都市青年人群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进一步提炼概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体现了时代性,是作者对当今都市生活的深刻体验。

六、结语

进入今天的新时期,上海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呈现出新的面貌,从传统较为单一化的写实油画样式进入丰富多样化的表达,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上海都市文化的中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等种种特质,已深深融入到这座城市艺术家的血液中。上海青年画家作为一个活跃的创作群体,在现代都市题材写实油画领域实践研究中紧扣时代脉搏,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乏具有艺术个性的大胆尝试和突破,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未来的探索路上,上海青年画家将进一步关注现实、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使都市题材写实油画创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周胤辰.现当代上海城市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研究[D].上海大学,2015.

[2]李平.现当代文化情景下的上海写实油画[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李超.上海油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上海开放大学静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