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水彩与书法线条之间的情感语言美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08月08日 12:59

福建人的书法不错啊-五一去长春了,谈谈感受 东北吧

韦江群

摘 要: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每每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木求源,只有植根于广博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的深入探究后,才能保持住它独特的语言形式——线条,才能在保持中得以提纯,在开放和吸收中向前发展。线条不仅是传承历代经典的首要切入点,也是画者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坚守与自信。因此,若水彩艺术与中国艺术的灵魂之“线”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充满东方诗情画意的水彩艺术更为令人心驰神往。

关键词:线条;水彩;书;传统文化

文章旨在探寻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水彩创作,舒展书法与水彩的成长脉络。明晰二者的共同艺术探求是本论文的最终归结,希望能对自己的水彩创作实践有所帮助,让自己的作品可以蕴含着中国风采的魅力。

一、水彩与书法的邂逅

(一)心向往之水彩的魅力

水彩自古埃及时便已经出现了,但真正使水彩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则应该归功于十八、十九世纪大洋彼岸的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共同努力。在那时,画家们不满足于用油画在室内进行绘画创作,更愿意到户外贴近大然进行创作,而水彩的绘画工具轻巧灵便易于携带,使得水彩成为众多画家外出写生的不二选择。在英国,多雾湿润的气候里水分的挥发是慢慢的,和水彩绘画工具、材料的充分发挥尤为契合。这众多因素齐集,水彩画在英国得以发扬自然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佳事了。

空间韵律和水色气韵的晕染交融呈现让水彩艺术作品存在着一种使人深深着迷的意境美。画面里所显现的光影和色彩在点滴之间的微妙变化都与水脉脉相通,以它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令无数画者为之倾倒,心向往之。

水是水彩艺术的灵魂,画者对于水的把控是水彩艺术创作过程里的重中之重。从来都是自由自在流淌着的水不愿受画者的意愿束缚,水色交融之美充满着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从而很难被掌控,可偏偏秀逸的水色让水彩艺术就好似一首余音袅袅的乐章让人沉醉其中,水色越发的重要。在水彩的创作中想要成就妙手丹青,则要着手于水自由流淌的个性和易于调和颜色的特质。水彩艺术中的水色晕染虽然不易把控,只是祸兮福兮,水既难为了画者却也是成就画者不可或缺的因素。

艺术创作者们经过长期实践后慢慢悟出的经验和对水色的精准拿捏把控而绘制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通过水与色的交织变幻,营造出生动空灵的意境氛围,观者由画生情,仿佛置身其境的感觉,从而让观者产生艺术情感上的共鸣。

(二)线是中国书法的灵魂

早在艺术的萌芽时期,线条就已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出现,虽然那时还没上升到艺术的领域,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中受到了线的启示,对线有了先天的感受力。从原始的刻符、刻画,人物、动植物纹样到书法、绘画、建筑、园林等,线条始终都贯穿着整个发展过程。今天人们对线条有了更深的认识,上升到了用笔美学的层面,但在运用上,书法和中国画始终走在最前面,因此笔者就书法的线条艺术展开论述。

书法与线条共同发展,无论何种书体,线条永远是最重要的造型元素。线条在书法中能最终成为美学价值体现的主要原因是审美意识的觉醒和抒情表现的需要。作为创作者,把书写过程看作是一个创作过程也是表现与抒发情感意趣的呈现过程。作者的情感、涵养、学识等都一一表达在他的作品中,他们孜孜不倦地通过线条来尝试、展现,对书法线条美的追求精益求精。在此种思潮的引导下,用线来造型是中国书画创作一贯的坚持,以线来抒发艺术家的艺术感受和对自然美的理解与概括也成传统。

因此,“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而书法自产生之时更是线条的独角戏。

(三)水彩与书法线条是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契合

在东方古典文化艺术中,一直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这并不仅限于书法与中国画之间的狭义联系。自舶来品水彩传入中国,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不断融合,形式语言也逐渐本土化,水彩艺术作品更多展现出具有中国意味的画面形式。然则,当今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水彩艺术本当具有的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却被淡忘了,中国水彩画更多是映现出制作性、展示性以及画种语言的含糊性。多元化为水彩艺术的发展添加了生机,同时也在这多种选择中使中国水彩艺术遗失了根基,可以说当代中国水彩在盲目跟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走向上,渐渐失去了独立的身份意志。是以,着手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腹地,有遴选性的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维系住水彩艺术的独特语言特征,才能缔造出含有时代特色和民族气息的新格调。

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每每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木求源,只有植根于广博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的深入探究后,才能保持住它独特的语言形式——线条,才能在保持中得以提纯,在开放和吸收中向前发展。线条不仅是传承历代经典的首要切入点,也是画者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坚守与自信。因此,若水彩艺术与中国艺术的灵魂之“线”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充满东方诗情画意的水彩艺术更为令人心驰神往。

二、书法线条与水彩创作的融合

(一)在水彩创作中强化线条的艺术特点

人类之初就已学会了使用线条来记录生活点滴,时间行进中也逐渐将线条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语言。中国书法是主观情思与自然物象的统一,而书法造型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线条。用线不但可以书写出字的意味,书家的精神氣质也能起收行笔间一一呈现。是以,线条的书写性也成为了评议书法作品的重要准绳。在平素里的书写,书家若要表现字的造型与神韵每每需要线条的浓淡、干湿、虚实、轻重等特质的配合,着重强调用笔的力度、气势与变化,讲究的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尤为注重粗细、刚柔、长短、疏密等富于层次感与空间感的线条特征在书写中的运用。

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有着太多的交织共融之处。在书法与中国画的领域里,用笔法则、审美规范皆是一致的。而水彩与国画也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比如作画工具都可用毛笔来完成,若是把书法的用笔规律与线条的书写性也融入水彩创作之中,那水彩艺术在中国将会成长为更具东方艺术魅力的独特画种。

在水彩创作中,线条不仅可以再现客观物象,画者的审美意向与精神气质也能从中展现。书法艺术尤为重视笔法和气势,线条的运转往往有着独特的审美体验。“骨法用笔”是绘画与书法用笔的具体要求,在线条的结构布局、起承转折中注入画家内心情感活动使绘画作品展现出独特的线条美。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追求,也是水彩艺术的共同理想境界。在水彩创作中通过线条之间的衔接来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通过起笔、收笔的虚实与方向上的差异来形成各种空间关系,展现物象的结构与凹凸关系。而虚实相间的运笔能够产生空灵、深远的画面氛围,会让观者产生艺术情感上的共鸣。

以当代水彩画家肖承光先生创作的水彩壁画为例能够更好地诠释线条的艺术特点在水彩创作中的运用。先生取法中国传统壁画,在水彩画纸上采取书法用笔的特点勾勒出精劲有力的线条,又在水色的渲染中塑造出具有中国风采的水彩画。无论是在焦点物象上用遒劲凝练的线条进行仔细刻画,还是用自由飘逸的线条去概括背景,用笔时刻都像写字那般注重起、行、收笔。线条的起承转折劲道耐看。所以先生的水彩壁画作品无不充满着中国意蕴的厚重感又不失水彩语言的自身特色。

(二)在线条中注入情感因素与水彩交相辉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国人的思考方式是观察自然中的万物之象,尽量再现天地万物。再现自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是以求能最大限度的还原自然本身,有的是对自然原象进行归纳概括追求整体意象。画家作画时,同样先是“外师造化”再进行创作,最终通过画来进行畅抒情怀的。即是说创作是要经由画者观察自然后进行主观推敲的,对物象在画面上的呈现需要概括精炼,归纳精彩而用之,才能更好地抒怀情思。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本质,也是人对自然物象进行高度凝练的视觉语言。线条不仅能表现字形的气度、姿态、质感等,还可以通过绘画让线条成为视觉的再创造。并用线条的长短、粗细、虚实等不同特质来塑造客观物象,以达到传神写意的艺术追求。写意是画者进行艺术创作所要展现的境界、意象和审美情思等。线条与水彩艺术相融合后,水彩的写意性也可以是艺术家对线条的主观表达,线条体现着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绘画功力,寄托着画家的主观情思,成为画家抒发情感、表现个性、抒写胸臆的个性化表现手法,与画家的人文素养、内在品质等有着密切联系。如原始绘画就是古人在岩石上勾勒出的图案与线条,这些稚拙、简单、粗犷的线条是人类朦胧的思想印记 ,是人类感情冲动的直接反应。

蔡邕《笔论》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悠性,然后书也。”即是说在进行书写前,精神需要放松达到静心的状态。而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须达到老子所说的“恍兮惚兮”的境界,思想高度放松,与自然的“道”达到完美的契合。所以当我们以线条为主要形式来进行水彩创作时,在落笔之前应当酝酿好情绪,把情感注入到笔尖,掌握好行笔的快慢节奏以及线条之间的虚实变化,落笔时便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当画家将思想情感、精神理念融入线条后 ,“意”就可成为绘画的精髓。

三、书法对我水彩创作的影响

我从大二开始接触水彩时就被水彩清澈透亮的语言特征深深吸引,此后便踏上水彩之旅至今已有五年光阴了。虽然在此期间学习了很多关于水彩绘画的技法,但是因为自身才学有限且经验不足在很多地方都栽了跟头,探求艺术理想的路程上屡屡受挫。幸而,因为一些的偶然的机遇接触到了书法,在书写时,常常沉醉于毛笔尖在宣纸上的行走痕迹,当笔尖与宣纸接触的刹那会感觉整个人都静了下来,把周身放空注意力凝聚在一起热切的感受毛笔在我手里的起承转折。书写的时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鲜活了起来。

我开始思考,我热爱水彩,书法也是我的心头好,如果能够做到让二者形成共通那就再好不過了。水彩的语言特点是水色交融,线条是书法的基本造型,取两种艺术的最精髓对我的水彩创作进行尝试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在这样的绘画尝试中我能够感受到精简有力的线条在色彩里淌过,行走时带起水痕,边缘似烟花慢放时一帧一帧地缓缓炸裂开来,就算宇宙里的银河也不过如此吧;时缓时疾的线在画布上跃起一节又一节的舞步,醉人的节奏,绚丽的色彩总能让我沉迷在这一出精妙绝伦的舞曲中。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更多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启发下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也能够为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尽一份心意。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水彩画的传统文化精神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黄春岚.浅谈时装画形式线的表现[J].丝路视野,2016,(16):78.

[3]龙纪峰.艺术与社会情境和个体偶在性[J].文教资料,2010,(01):80-82.

[4]吕文涛.论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D].浙江师范大学,2003.

[5]杜万山.书画的同源与异流[J].文教资料,2009,(13):48-49.

[6]钟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生命精神”在公共艺术“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