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伦理观的潮州老厝金漆木雕图式符号研究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7月04日 09:58

潮州金漆木雕帝王像

张玉金 周燕玲

摘 要:在古潮州府管辖的地域,建有众多的“五星”老厝民居,这是典型的潮汕地域建筑。在这些老厝建筑内部有装饰丰富的金漆木雕构件和家具。这些木雕图式丰富多彩,不仅表达了居民追求平安、福运、寿禄、富贵等美好祈愿,也彰显着道释等文化观念和积极入世的美好诉求。

关键词:潮州老厝;图式符号;金漆木雕;伦理文化

古潮州府下辖地域内至今矗立着众多宏伟的建筑群落,潮州话称为老厝。许多老厝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群落以金木水火土五星造型式样为主,远观外表呈灰色,雨天呈灰黑色,朴实无华。但近观在部分老厝屋顶瓦脊梁上以及山墙腰肚甚至室内天井墙壁等处,装饰大量的扣饶嵌瓷雕,包含有诸多人物故事、博古花卉等题材,使朴实无华的灰色建筑瞬间靓丽起来。但总体而言,潮州老厝建筑外观给人感觉是低调的,正如潮人的藏富内敛。当走进一座座“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式样的老厝内部之后,会发现到处都有精彩绝伦的木雕,有的作为建筑构件镶嵌在其上,有的作为家具和神龛的装饰。这些木雕以金漆施色木雕为主,其他彩色雕饰为辅。这些繁冗复杂的木雕群风格属于典型的潮州金漆木雕,彰显出了建筑的另一种奢华。同时这些木雕图式符号也在传承着文化伦理等文化观念,使身与心灵的栖所得到另一种陶冶。

“伦理”在中国人的理解中,常常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伦理”就是要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符合一定的秩序和准则。道德伦理制约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在民众的观念行为、宗教信仰、情感思想等方面。潮州金漆木雕作为潮州民间艺匠师呕心沥血的创造物,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被封建礼教文化集体无意识地制约影响,体现儒家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社会实用主义思想。这是潮州金漆木雕的最主要的一块。当然除了儒家文化这种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以外,潮州岭南原住民的多神祭祀文化也渗透在木雕点滴血液中。诸多宗教题材和神龛的雕饰也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地域文化的独特性。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文人画四君子梅兰竹菊也越发融会到木雕题材中,岭南佳果、沿海渔猎生活题材以及芭蕉等热带植物和龙凤麒麟等瑞兽也结合起来,不但陶冶百姓情操,也滋养着一方民间文化的积淀。

潮州金漆木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开元寺木结构的装饰,是潮州民间工艺瑰宝,也是潮州潮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潮州金漆木雕主要用于建筑构件装饰、祭祀神龛装饰以及部分桌椅柜橱屏风等家具装饰。金漆木雕是在手工精雕细琢后,再在底漆之上贴上金箔,从而显得华丽金碧辉煌,所以得名。

潮州金漆木雕造像图式符号常常运用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也就是民间工匠常常运用的大写意方法,刀砍斧凿,再精雕细琢,把生活形态、动物动态神韵、植物旺盛的生命气机呈现出来,使群众喜闻乐见受到感染陶冶。多数木雕是利用金漆在阳光下的折射体现自身的富丽堂皇之贵气,也有部分木雕直接以各种矿物色加以髹漆,更加显得多姿多彩。尤其古旧剥落部分金漆露出底色和色彩,金漆木雕退去了往日的浮华和俗艳,彰显出古色古香的质感,令人赞叹。那一幕幕连台大戏在历史的角落里唱响,木雕被赋予了“历史文化”的意味,图像空间传递生命价值与人伦大意。

金漆木雕符号造像题材多把潮剧口口相传的历史名人典故、渔樵耕读生活生产场景、岭南当地植被等纳入,偶尔也把名人书法楹联等内容刻入,以文字形式褒扬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人伦之礼。透过一幕幕画面,令人触景而生尊老爱幼之情,耳濡目染而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伟志。这些以生活环境为载体的木雕装饰结合潮州金漆画和扣饶嵌瓷灰塑等建筑雕饰,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使建筑的精神功能得以彰显。

其题材内容多来自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故事,故人物雕刻占比较大,也有花鸟虫鱼、植物、虾蟹、梅兰竹菊四君子文人画题材以及作为背景的山水画等。部分是以各种意象几何纹样和图案为题材,主要分为植物、动物、人物三大类,动物如龙凤、麒麟瑞兽、蝙蝠等。主要题材有反映人民生产的渔樵耕读的各种市民形象,以及花鼓歌舞、杂技节庆等表现喜、禄、福、寿,追求平安、福运、寿禄、富贵等美好祈愿。而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作品首推“湘子桥图”,人物栩栩如生,韩江奔腾,古寺清幽,展示了清代的湘子桥风貌。

通俗戏曲小说故事类题材非常广泛,许多场景都是潮剧场景故事片段,如“仙姬送子”和“王茂生进酒”等。潮州市博物馆馆藏木雕《王茂生进酒》取材于潮剧《王茂生进酒》,薛仁贵富贵不忘故谊、不弃穷友的义行,从此传为佳话。“王茂生进酒”这句话在潮人中是一句比喻性俗语,意思是礼薄人情厚,人情好,食水也甜。这些故事借助典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生动画面,传达出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宣扬了儒家的以个人的良心作为道德依据的文化观念。

“二十四孝图”也是潮州金漆木雕经常出现的图式符号。这些历史人物行孝的典型故事宣扬孝悌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敬老养亲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儒家所提倡的“孝为仁本”“仁者爱人”,这是儒家伦理道德最主要的思想。体现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宗亲制度是社会最基础的元素,儒家“孝为仁本”逐渐上升到家国治理层次。这种制度反映到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就是聚族而居、累世同堂。在潮州,由于地理、从业等特殊原因,潮州人需要家族势力的庇护。所以,他们尤其看重聚族而居累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宗族宗亲意识特别浓厚,向来以数代同居为骄傲。在潮州木雕装饰中的《全家福》《三老谈天》《百忍堂》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的木雕作品以特别的装饰艺术语言来暗示累世同居的主题,而清代作品《五代荣丰》则直接表现了宗族聚居的繁荣景象。潮州人多子多孙的生育观念很浓厚,在金漆木雕中多有体现,《麒麟送子》《望子成龙》等就是表现这种观念的木雕作品。《望子成龙》《状元及第》这些木雕主题作品反映了儒家入世思想,为官荣耀故里的宗族观。

宗教题材的木雕也是潮州金漆木雕的一大题材。潮州开元寺是自唐代就存在的岭南名寺,香火旺盛,影响当地族群的信仰,佛教题材木雕多常见。潮州国家级木雕大师辜柳希创制的潮州开元寺大悲殿红木贴金四面千手观世音菩萨,面容端丽,五官娟秀,焕发出肃穆端庄祥和的佛光。佛像、神像和寺院的木雕装饰是传统潮州木雕一大题材,它寄托了民众祈求长治久安、五谷丰登、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如后起之秀的工艺美术师秦宪生的《法界源流图》根据清乾隆宫廷画家丁观鹏集佛教图像大成之同名长卷画,雕刻着600多尊形态各异的佛门图像和龙虎狮象等50多種祥瑞动物和佛门法器、兵器及各类陈设无以计数。形态各异的佛门人物,法相庄严,亦庄亦谐,栩栩如生;其衣带临风飘逸,线条流畅;华盖、佛光、瑞云,玲珑剔透,缥缈精妙。《法界源流图》主要宣扬佛教伦理,再有潮汕族群是由秦汉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原迁移等融入岭南原住民形成的多元文化,儒、释、道杂神等多神文化信仰。各种各样神龛,其木雕装饰以华贵愉神为目的,众多神龛无论大小都造型精致以重工完成(图1)。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形成是在儒、释、道等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伦理道德、自然经济、政治等相互作用交织而成的。也正因如此,从潮州木雕图式符号中可以折射出这些深层人文思想。

潮州木雕虽植根于本地文化深厚的土壤,但其文化来源于传统的中原儒家伦理文化以及道释情怀,融入岭南多神重祀和本地世俗民俗文化共性。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入世文化积极汲取文化的基本精神,以社会伦理为基础建构和谐社会。潮州金漆木雕符号图式语言,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结合移入的中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本体语言,造型繁缛、精细,以伦理故事、地域植被、海洋文化等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木雕领域的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