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水性材料语言的拓展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05月09日 07:37

...壳,支持存储卡扩展以及更便宜的价格等优点,还是让这款WP8新机...

张军 林峰

摘 要:当代水彩画艺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言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适应当代水彩画语言发展的新面貌?其中水性材料语言研究就是高校水彩画教学中重要的实验性课题,在绘画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材料,已成为绘画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文章从纸本和水性媒介材料的拓展入手,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的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为水彩画教学提供佐证。

關键词:水彩画教学;水性材料语言;多元化

[课题项目:佳木斯大学2014-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绘画专业水彩画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JYWG2014-17)]

水彩画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水彩画中媒介材料技法运用的合理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一直是水彩画家们追求的目标。从媒材出发谈技法、谈表现,不空谈创作与风格是对媒材技法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免风格的枷锁束缚媒材可能的生机勃勃的潜力。总之,水彩画的媒材技法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物而存在的,它们本身具备的功能并不是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仅仅是手段而已。其中水性材料语言的多元化拓展是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实验性课题,也是目前高校水彩画教学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材料和媒介使水彩画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语言。但是,在传统水彩教学中常常将其作为色彩基础和写生造型训练来传授,很容易成为一门纯技术的课程。长期以来,这也让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上,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在单一的媒介下无法得到积极的、有效的传达。因而我们在水彩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训练相结合,特别是有关绘画语言方面的理论讲授要讲深、讲透,使学生对水彩画语言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掌握,不仅能够拓宽水彩画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能够丰富个人的绘画语汇。

在水彩画繁荣的今天,突破传统画种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在绘画中根据需要综合使用材料,已成为绘画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西方绘画发展到20世纪,高科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了艺术家艺术观念的变化,从关心艺术材料的思维认识,发展出对材料艺术的关注,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地认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及内涵的精神意义,把材料提升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主要地位,材料本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直接思考与对话的重要形式,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强有力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创造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教育也提倡主动的学习方式,强调“材料、制作与表现”。也就是说,是材料引发艺术冲动,或者是在产生一种艺术构思后,去发现和选择材料,由材料启发表现方法,经过“制作”——材料与表现方法的重复沟通,最后形成艺术表现。所以这个过程也可解释为由材料引发的“体验与创造”。把发现和选择材料放在首位,目的是启发调动学生在艺术表现上的主动性,不设条条框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地去想象、发现和选择,然后指导他们把这些材料合理应用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他们所追求的艺术效果。教师的责任是在学生对材料和表现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体验之后,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二者的关系,顺畅完成艺术表现。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当代艺术规律的一种教育方式[1]。具体可以通过纸本和水性媒介材料的拓展在教学实践中展开。

在传统水彩画中,纸是承载水和媒介的主要载体,水彩画所表现的也是水与色的透明感和畅快,一幅幅小品式的装裱在玻璃后面的小幅画作也是人们对水彩画固有的概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承载水彩颜料的“纸”在概念上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延伸。首先,纸的种类日益丰富。由于纸本尺寸的限制,传统水彩画的尺幅都相对较小,所以人们对于水彩画的概念是“小画种”。如今造纸技术的进步,很多水彩纸已经可以突破很大的尺幅,在全国的各大美展中水彩画在尺寸上的距离正和其他画种接近,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画种,以至于策展方不得不限制水彩画的尺幅。其次,是纸的克重也不断增大,这样更有利于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在肌理和底层的运用上实现更多的可能性。最后,纸的概念也在不断延伸,很多水彩画已经突破“水彩纸”的范畴开始运用皮纸、宣纸、卡纸、铜版纸等进行水彩画创作。鲁迅美术学院水性媒介工作室在水性媒介的实验性教学中甚至利用丝绸、尼龙、麻布、木板、水泥板等载体进行水彩画创作,画面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在绘画的基层为你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无限的可能,扩大了水彩表现的舞台,使水彩画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

水性材料顾名思义是以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传统水彩画中所涉及的水性材料不外乎水彩颜料、水粉颜料和一些特殊技法的媒介如牛胆汁、阿拉伯树胶等。传统水彩画教学也将水彩画中水性媒介所表现出的透明、水痕以及水色淋漓感作为水彩画好坏的教学成果评判标准。但在各画种间界限不断模糊的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标准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审美评价体系,与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在水彩画教学中对于水性媒介的拓展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湖北美术学院水性材料技法工作室对于水彩画传统水性媒介的拓展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首先,在教学中将所有可能溶于水的绘画材料进行尝试,湖北美院青年教师邵昱皓将丙烯颜料、国画颜料与水彩颜料共同使用,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了《青花鱼》系列作品,在全国各大美展中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其次,湖北美院的青年教师白露洋还利用透明水色进行水彩画教学尝试,使画面的颜色饱和度和纯度更高,克服了水彩颜料干后变灰、变暗的缺点,使水彩画也具有了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湖北美院教师李宁将油性媒介沥青运用到水彩画创作和教学实验中,利用沥青不溶于水的油水分离的特点创造出带有偶然性的肌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效果。

综合材料绘画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和研究方向,之所以叫“综合”就是因为它不受媒介和材料的限制,在表现空间上存在着无限的拓展性和可能性。也正是综合材料的这种强大的“包容性”给了它与水彩画相互结合的契机。水彩已不仅仅是水与彩的交融,而是在综合材料的介入下去增加画面表现的趣味性和偶然性。综合材料水彩带来了新的画面语言和信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美学价值。正确运用综合材料可以拓展和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力,使得水彩画产生出多样的艺术效果和视觉美感,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水彩画以塑造形体为主的观念,使材料本身的结构美感成为画面表现重要一环,每种不同材料因材质的不同产生了特殊的美感,它既是一种艺术语言,又是艺术家个性和气质的体现[2]。正是因为综合材料与水彩画的这种碰撞,在当代高校水彩画的教学当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已经受到很多美院的重视,并将其列为水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水彩画教学中综合材料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通过对材料进行长时间的“尝试-失败-尝试”的实验性积累而达到对材料的感性和理性上的双重认知。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将所应用的材料的物理属性与材质特点和学生对于材料的个人理解、绘画经验、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相互结合起来,让综合材料与水彩处于可控的、富于变化的艺术创作中,让各种不同的材料间的偶然效果与学生的创造力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在画面语言处理上的新思考,这样学生在日常创作和绘画实践中产生出的艺术效果才可以充分彰显其个性与气质。在综合材料水彩画的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学生的“炫技”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和相关的技法只是一种水彩画的表现手段,一味片面追求玩弄各种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而不注重画面的内容内涵和精神气质的表达是一种舍本求末且没有意义的做法。无论是什么样的材料和多么精湛的表现技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现画面的内容,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因此,在高校水彩画综合材料的教学中要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加以强调,加强学生对材料和内容的双重认识,从而避免了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中所出现的空洞和浮躁。

随着文化的发展水彩画语言观念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新的物质材料的不断出现,为水彩画语言提供了新的媒介材料,同时也开辟新的研究角度与途径。这种变化带来了水彩画语言教学方式的拓展及多样化。水彩画教学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就能创造出新颖奇特的语言效果,丰富水彩画的内涵,使水彩画的艺术表现领域更为宽广,中国水彩的艺术语言也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李方华.中国当代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多元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张军,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彩画教学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