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原岩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2月08日 09:41

南召县现巨石岩画群 有助研究中原岩画形成发展

武子龙

摘 要:岩画象征着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展现了古代原始人类的聪明智慧与审美倾向。本文以我国已发现的中原岩画为例,主要论述了基本类型与研究现状,着重对它的开发利用现状问题与保护利用策略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中原岩画;人类文明;发现;类型;研究现状;开发利用;保护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在境内区域发现岩画点989个,其中有岩画5380处,画面19662幅,单体图像超过15万个。这些岩画点遍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河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据统计我国拥有岩画点的省份地区已经超过20个。

1 对中原岩画的调查研究概述

从已发现的岩画点可知,我国岩画在针对少数民族区域的研究更多,非常强调对生态环境、文化区域及人文风俗内容的描述,所以根据已发现的岩画点分类,它还可以分为北方岩画、西南岩画和东南岩画三大典型系统。

早在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就记载了多幅岩画作品,不过由于其未能引起学术界关注,所以在已知岩画点系统分类过程中,中原岩画未能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中原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更早步入文明社会,该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更高,且此时出现了文字,因此岩画这种相对不方便、不直观的象形表达文化就被取代,岩画创作早早消失于中原地带。2008年,河南省新郑市邀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家高等教育单位深入具茨山探索中原岩画的具体分布、类型与基本特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也相继发现了与中原岩画相近似的巨石遗存与凹穴岩画。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中原岩画数量多、规模大,总数已经超过6000处。

根据过往在具茨山的岩画调查研究报告结果中指出,目前中原岩画的类型丰富,从艺术内涵上还可分为具象和抽象的岩画类型,生动有趣。例如裸体男女人物形象代表具象岩画,另有圆形凹穴、沟槽、网格、字符符号等代表抽象内涵的抽象岩画。

在调查中,在具茨山发现了一处人物型中原岩画。该岩画画面由3个人组成,具体即由6个凹穴与1个网格共同组成女性形象图案,每名女性的高度都在23厘米,宽度在10厘米左右,小人双腿分立,中间形成菱形结构,整体剖面呈现V字形,根据现代推测其表示为女性的阴部部位或女人所孕育的后代。对于该类人物型岩画的解读也非常丰富,如“神人子”“子神人”“人甲子”等解读都有其一定道理。相比较而言,抽象型中原岩画更多,像方形凹穴、沟槽、方格等岩画在具茨山内都有发现。而最能代表中原岩画特色的还是巨石岩画与巨石遗存,表现了最为原始的人工劳作形式,同时也有一定的多子多孙生殖崇拜意味,对中原文化的反映更为深刻客观,为现代人研究中原历史提供了有利参考[1]。

2 中原岩画的研究现状分析

以近年来业界领域专家对中原岩画的分析解读发现,它所反映的中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生殖崇拜说,由于中原岩画中有90%以上都由凹穴组合而成,这种杯状坑结构也表明它应该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题材。在原始文化中,它有丰产之意,是人们对生命最强烈的渴望象征,也表示人类对于生殖繁育行为的顶礼膜拜。

其次是游戏起源说,实际上该观点可以立足,因为在具茨山中也发现了类似于中国象棋棋盘的中原岩画造型,近似度超过80%,所以说它的游戏性起源说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像河图洛书说、钻孔通天说都与抽象型岩画的基本设计造型有关,同时也有中国居民模式同源说这样代表原始人类信仰的中原岩画类型。总而言之,在具茨山所发现的中原岩画在造型内涵表象上还是充分展现了中原早期文化内涵的,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3 当前中原岩画保护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中原岩画的开发、研究与保护力度还尚显不足,笔者认为其具体问题应该基于以下四点来展开分析。

3.1 基础研究深度不足

当前我国中原岩画的研究范围主要围绕具茨山展开,实际上中原地区广袤,其岩画点资源绝非仅仅在具茨山才有。而其他地区的岩画调查工作实际并未展开,更没有基础资料披露与相对系统的资料调查,客观讲其研究深入程度还远远不达标,在对中原岩画的科学规划度与合理保护程度上也无从谈起。就以当前新郑市所建成的岩画研究中心来看,它的内部研究条件还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达到理想技术水平.再加之地方政府对中原岩画的开发力度不到位,导致地方岩画调查研究机构向前发展也步履维艰。

3.2 岩画科学研究存在技术疑难

目前针对中原岩画的科学技术研究存在疑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岩画本身的断代进行分析是业界技术难点,间接阻碍了对于岩画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就现有技术来看,它还无法实现对岩画绝对年代的有效测定(岩画测年技术),在考古方面的科学分类、分期也并不到位,其所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屡受质疑。

3.3 岩画解读科学参与偏少

除高科技研究以外,中原岩画的解讀科学也要融入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因为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现代人类社会需要了解它的社会背景,然后才能判断它的社会功能、文化思维、审美意识与原始人类的心态活动。但我国目前并未能做好对中原岩画的初步民俗文化及人文文化研究,还不能给出符合实际的合理解读,整体上缺乏考古佐证,致使考古进度无法正常推进。在未来,尽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在中原岩画点周围的村庄进行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调查研究,挖掘岩画点周围的活态信息才是关键。

3.4 科学管理与保护措施不到位

在对中原岩画进行研究之余,还应该做好针对岩画点的科学管理与及时保护工作。因为岩画自创作以后就受到外部因素侵扰而被消耗和破坏,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就目前来看许多中原岩画的风化情况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与保护措施。不仅仅如此,除自然破坏之外,中原岩画本身还遭遇了严重的人为破坏,这是不应该发生的。通常情况下,岩画点的最初发现者多为地方百姓,所以可能会造成初期保护不利或人为破坏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需要思考行为策略或法律策略加以提前发现、提前保护[2]。endprint

4 中原岩画的未来保护及开发利用策略

就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来看,对中原岩画的未来保护及有效开发利用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也提出了三点针对它的未来开发利用与保护策略。

4.1 及时申报文物保护

要首先借助政府及法律力量来保护中原岩画点,尽快为其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资格,提高单位保护级别,这对有效提升中原岩画的研究力度、管理完整度与保护水平都是有必要的。

目前具茨山已经联合河南省政府对中原岩画进行了文物保护单位资格申报,逐渐将中原岩画整体视为是一个完整的文物保护单位来建设和保护,也有望在未来由河南省省政府将其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断提升它的保护等级资格。

4.2 推进岩画立法

中国是岩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所以积极推进岩画立法保护是很关键的。以中原岩画为例,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省一级别的管理与研究机构,而且专门针对它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到位,这说明地方政府对于岩画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到位。具体来讲,要学习像我国宁夏地区对岩画的立法保护流程,编撰并颁布类似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这样的相关法律规范,成为我国第二个专门针对岩画实施省级保护的地区,实现分级划定保护,明确立法保护范围。

4.3 启动病害监测机制

当前中原岩画自然破坏严重,许多岩画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所以在岩画病害防控方面必须建立病害监测机制,搭建监测网络,保护岩画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在启动病害监测机制后,应该多利用像GS、GIS、GPS这样的“3S”技术来直观把握岩画的分布规律与保护情况,同时建立监控体系实时观察岩画的开发性破坏、研究性破坏与旅游性破坏情况,从整体上明确岩画的病害类型与病害数量体系。有必要建立中原岩画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编制一套完整有效的整体保护规划,多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中原岩画实施科学性保护,长远考虑编制保护计划[3]。

总而言之,对中原岩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就要做到合理利用和长久传承,基于高科技角度和高度负责的人文思想意识来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使其成為中原历史神秘文化的健康展示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原岩画》简介[J].三峡论坛,2012(3):72.

[2]史道祥.从原始岩画看原始意识——由"具茨天书"的发现说开去[J].殷都学刊,2005(2):96-101.

[3]张颖,宋豫秦,姜维等.中原岩画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东方艺术,2017(11):82-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