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适宜性研究
   来源:中国市场     2018年02月08日 11:11

地域文化背景下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南靖...

宋佳玮 席鸿 刘瑞强 张博文 邵琦 冀瑞欣

[摘 要]文章基于韩城旅游发展规划下,对周原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等。利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希望借此研究能引起大众对我国传统村落的更多关注,希望对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意义的思路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周原村;文化保护;旅游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239

1 背 景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原有的传统居住模式已满足不了居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结果就导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衰败和历史建筑的严重破坏。因此要发掘其潜在的巨大经济文化价值,借助外部因素的介入所产生的契机,更有效、更积极地融入当今现代社会的大系统中,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 认识周原村

周原村位于韩城市中心市区东侧,城域总用地304.8亩,共7个小组,550户,2121人,主产玉米、小麦、苹果、核桃、西邻G5京昆高速。周原村地处黄河岸边50米高地,黄土台原,海拔420多米,西去7公里为梁山山脉,西南面一马平川,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东对山西万荣县汾河入河口。早在新石器时周原就有人类居住生活,是古人滨水居住的最佳选择。尧舜时周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码头重镇,南北贡船在此交汇后沿汾河上至尧都。

2.1 历史沿革

周原村是一个有四千年古老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村。周原村分为南、北两村,原有居民为避战乱共用一个周原寨。寨子在村子的东边,相距不远,离黄河很近,古称周原堡,后改称周原寨。传说周原村是公元前周代时期就有的村落。南周原村设东、南两门,面向黄河的东门上书“东带黄河”南门上书“周原妩妩”。周原村先民一直把村南的塬称为周塬,“妩”是妩媚的意思,用“妩妩”两字重叠,是表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北周原村设西、北两门,西门上书“相内招商”北门上写的是“虎踞龙盘”四个大字,现已不复存在。

2.2 自然与传统文化资源

周原村南北两村相互依存,高塬上筑村寨防御外敌,临河为周原古渡口,凸显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

严整的村落整体形态资源——村域主要传统资源有:国保级元代大禹庙、涝池、张氏永孝祠、张氏八甲祠堂、张学昌祠堂、周原古寨、张氏九院四合院、前四家张氏祠堂、张氏小神祠、二队张氏小祠堂等。周原古村四通八达,以涝池为中心四条主要巷道向四周辐射,由30多条巷道连接而成。

丰富的建筑类型资源——周原村大禹庙:建筑格局完整,内部壁画保存完好,大殿文化底蕴浓厚,殿内放有泥塑,是少见的一庙多神的殿宇。祠堂:现存张家祠堂,小神祠等建筑格局完整但破坏较严重。守望所:祠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守望所就是一栋哨门楼,传统民居:周原村传统的民居形制是四合院,包括门房、厅房和两溜厦房,现今所留古老且完整的院落有张氏九院四合院,格局较大,保留有完好的建筑格局和门楼雕饰(图1),但年久失修,中间的三进院落由于火灾,其中一间已被烧光(图2)。

2.3 现实和问题

2.3.1 传统院落的破坏

村中自发拆建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人家将厅房拆除或自建现代化的房屋,结果就造成古建筑的严重破坏和建筑格局的改变。经济困难的家庭没有能力对老房进行维护,导致老房破旧甚至成为濒临坍塌的危房。

2.3.2 傳统建筑文化的衰落

传统民居的改建基本是自发性的,以解决实际居住问题为目的,在一味追求方便的改建的同时,无形中伤害了传统文化和建筑,表面上发展内在是一种落后,破坏了整体的建筑环境特色。在周原村的多户人家中,厅房被整个拆除或是废弃,或是在门房处加建,改变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村民保护意识淡薄,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传统建筑文化却走向了衰败。

2.3.3 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

不论是现存完整得到保护的文物单位,还是遭到破坏的聚落建筑文化,都是具有传统文化价值。如今这么多的传统村落都需要保护和发展,如何才能让发挥其特色部分?全面改造可能会不伦不类,刻意保护又失去其历史价值。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要基于其特色的资源,选择一条周原村适宜的发展之路。

3 发展周原村

3.1 村落重构

基于周原村自然景观和地理因素,挖掘深层次景观资源和旅游休闲功能,对村落功能区进行重构。北边以居住区和商业以及公共服务区为主,南边为生态休闲区。南北向为村落的主要发展线,南北居民多,因此要发展相关产业。原周原寨为农业生产区,临水为滨河观光区,最大限度发挥其自然景观优势。

3.2 老院重点保护开发

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相关资料的研究,针对周原村特色院落——张氏九院四合院进行重点保护开发。因其格局完整且少见,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且旅游的主体都是围绕着特色空间进行的。

现状利用:传统的老院都有门楼、照壁、侧壁,颇为讲究,雕饰变化多样。门楼上雕饰精巧现存完整。门楼前有“抱鼓石”“上马石”以及拴马桩。门窗均精雕细刻。许多公共空间,街巷空间等都是可以加以利用。

历史追忆:周原村内的祠堂、庙宇、戏楼、涝池等在过去都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不仅仅要加以保护,更要充分发挥其功能特点,可以使人们围绕不同的空间展开丰富的行为活动。

现代升华:对传统院落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对其现状的保护,或对其历史的怀念,而是要通过保护,在发展中继承。对张氏九院的保护,在对其保护复原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的设施,找到适宜性的发展语言,增加居住条件或公共空间,将其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建议增加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展览空间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功能,不打破历史文化氛围,产生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共处的模式。

3.3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模式可由村子集体自主开发经营,也可以由外来企业承包经营。鉴于周原村的现状,更多地考虑第一种模式,村民是村落的主体,村委应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旅游创新,在现今城镇化的良好形势下,除了旅游收益外,村子应该拓宽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各种社会资金介入并鼓励村民集资,为村落的各项建设和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4 结 论

周原村因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得以闻名,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决定其保护规划的方向,又因其少见的建筑格局决定其发展设计特点,基于上述条件,寻求特点最大化发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韩城市文物旅游局.韩城市文物志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 周若祁,张光.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陈小红.传统聚落型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温州苍坡古村为例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