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康
摘 要:位于山西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大院以其精巧的结构布局、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文章以石雕艺术为例,对大院的建筑艺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乔家大院;石雕;古民居;民间艺术
乔家大院素有“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之美誉,在民间亦流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佳话。2001年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代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乔家大院古建筑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其璀璨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其建筑整体的营造思想到局部的装饰题材,皆蕴涵着广博而深远的意义。院内砖、木、石雕和彩绘等工艺俯仰可见,异彩纷呈。这些建筑装饰含蓄和谐,寓意吉祥,体现了当地人们普遍的传统思想和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为我们进行古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笔者仅以其中的石雕艺术为例,对乔家大院的建筑艺术略作探究。
乔家大院中的石雕图案题材以神话人物、戏曲故事为主,也有四季花卉、祥禽瑞兽组合而成的图案,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大院石雕多以质地平整细腻的青石为主,也有少数砂石,砂石的石雕风格更显质朴而粗犷。院内石雕工艺品多见于门墩、柱础、照壁等处。
乔家大院的石雕门墩多由条形和方形青石两层组成,这些门墩左右成对,均采用石雕工艺进行装点。门墩的石雕手法以平雕线刻为主,图案的表面多采用阴线进行刻画,画面四周绘有万字花纹锦或暗八仙图案,少数为变体龙凤纹样。大院中的门墩除少数因风雨侵蚀变得模糊不清外,大多依然清晰可辨。上面的图案丰富多样,画面形象逼真,故事引人入胜,线条细密流畅。其中比较典型的雕刻图案有以下几种:① “辈辈封侯”图,刻有一老一少人物,身着文官服饰,左右对称,有期望后辈加官进爵、显耀门庭之寓意。②“封侯挂印”图,一猴蹲坐树上,一人策马飞奔而来,一方官印挂于树枝,亦称 “马上挂印”图。③“喜气盈门”图,两侧门墩正面各雕一只喜牛,牛的鼻孔里冒出团团仙气,寓双喜临门之意。④“四季如意”图,由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等四季花卉构成。有简约概括的花朵,也有典雅美观的盆花,取意自然,技法精湛,表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和谐统一。⑤“梅竹双清”图,郑燮在题《竹梅图》中曾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的诗句,以物喻人。梅在冬春之交开花,耐寒开放,是传春报喜的象征。竹寓意颇深,俗语云“门前先见竹,家藏万卷书”,以示“书香门第”。另竹子是空心的,常示谦虚与君子的高风亮节。同时,竹子一节比一节高,表示生活节节高。因而梅、竹图案在石墩等很多建筑构件上都可以看到。⑥“花开富贵”图,一老者端坐树下,一少者敬献盆花,构思巧妙,手法细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⑦“灵仙祝寿”图,由灵芝、仙童、仙桃、仙鹤等组成,也有福寿双全之意。⑧“五子进宝”图,五个童子喜气洋洋抬送宝物,画面充满喜气和财气,蕴含着主人希望富贵如意、子女德才兼备等美好愿望。⑨“渔樵耕读”图,一面为一樵夫和一孩童,孩童骑在牛背上,牛角上挂书攻读;另一面为农夫和渔夫,他们皆在读书,民间也称为“四逸图”。⑩“神荼郁垒”图,民间相传古代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在门墩上刻他们的画像可御凶邪、避鬼魅。“燕山教子”图,《三字经》里有赞扬窦燕山的句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竇燕山将自己的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家法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同时他周济贫寒,广行方便,其德行广受人们称赞。“八仙庆寿”图,以古代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所执的器物而组成图案,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相传汉钟离常执小扇,吕洞宾常背一剑,张果老常执渔鼓,曹国舅常执玉板,铁拐李常带葫芦,韩湘子常执一箫,蓝彩和常携花篮,何仙姑手执荷花。只刻出他们所执器物,而不画仙人,故称“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与仙桃图案结合则意为“八仙祝寿”。这些门墩石雕图案布局各不相同,有的整个平面上布满各种雕饰;有的却只在中间饰以主要图案;有的雕刻缜密精致;有的仅饰单一纹锦,变化多端,又各具特色。
由于我国古代佛教的传播,狮子的形象也广泛传播。传说狮子能“食虎豹”,为“百兽之王”,在佛教故事中狮是护法瑞兽,民间常以狮子作为权利和富贵的象征。明清时期,民间雕刻逐渐成为传统雕刻艺术的主体,狮子形象也日渐变成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石狮雕刻大量运用在牌楼、桥梁、门楼等建筑中。民居建筑中的门墩石狮便是这一时期建筑历史留下的重要证物之一。乔家大院内的护门石狮皆为圆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狮子四肢、五官轮廓为圆雕,丰润逼真;狮身纹理毛发细部为阴纹线刻,精致细腻。院内大门两侧门墩石狮体型小巧,表情上温顺,但也有一分威风与神气。筒楼院二进院的石狮体型较大,刀法圆润,线条柔美,二狮雄立门侧起着护家避邪的作用。狮子也称喜狮,有欢天喜地之意,故“二狮护门”又称“双喜临门”。另外,在祠堂台基的栏板望柱上也有石雕狮子图案,由较为粗糙的砂石雕刻而成,小巧玲珑,神情威严,与祠堂庄重的气氛相互协调。
大院中的明柱下都垫有石礅,也叫柱础,可以承受柱身荷载,防止地面潮湿或碰撞损坏柱脚。柱础图案的雕刻手法以阴纹线刻为主。有的简朴素面,有的精雕细刻。柱础四面刻有不同图案,但同一对柱础的图案是对称的,内容基本相同,图案主题鲜明突出,雕刻工艺精湛细致。如西南院大门外的柱础上有石刻“贵子图”,四个高举琴棋书画的童子两两相对,侧面刻有由古琴、棋盘、书籍、画卷构成的“四艺图”。古人讲究抚琴、弈棋、读书、绘画,体现一种清逸高洁的风度,也流露出主人对儒雅生活韵致的追求。东南院的柱础上刻有博古香炉,意为“香火不断”。该院正院正房门楼的柱础上还刻有表现主仆忠良的“杨排凤抡烧火棍”的杨家将戏曲故事。新院大门外的柱础侧面刻有盛放铜钱的香炉、放置于几案上的三国书籍、插有如意的喜瓶等物,意为“财源不断”“平安如意”。新院正院柱础上刻有凤凰和梧桐树,暗合俗语“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刻工精湛,刀法流畅。此外其他柱础上还刻有许多人物故事的图案,如“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桃园三结义”“拾玉镯”“五子夺魁”“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这些图案极具曲线美感,风格古朴,既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又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除鲜明的图案外,也有一些柱础上只刻有重重书卷纹样,寓意“书香门第”。乔家大院中的这些石雕装饰品化俗为雅,古朴而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体现了乔家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展现了晋中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民间艺术。
旧时人们认为正门或者对着巷口、桥梁的外墙会受到气冲,故常在外墙上嵌立一块长方形石碑,上面刻“一善”或“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镇宅去邪。乔家大院的大门以北、向东有条小巷,正对巷口的院墙处建有一座“泰山石敢当”石雕照壁。顶部建有出檐,以灰瓦覆顶,脊兽、猫头滴水齐全,造型典雅,做工考究。掩壁正中镶嵌着一块2米长、40厘米宽的石雕,上部精工雕刻着虎头,下部是莲花宝座浮雕,中间刻有“泰山石敢当”一行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从图案到文字一气呵成,自然和谐,给人以古朴大方、美观庄严的感觉,是一件罕见的石刻艺术品。
乔家大院石雕艺术风格古朴而典雅,既传承了中国农耕社会传统审美观念,又体现了晋商崇尚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和宅院主人在特定的社会时代和空间中所具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民间艺术图案和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