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 正义的昭示 抗战遗址遗迹述要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2018年01月19日 00:03

台湾同胞抗战知多少 让遗址遗迹告诉你

李宗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20多个省区,侵占过900多座城市。如今,抗日战争的烽火早已熄灭,但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包括抗战遗址遗迹在内的大量实物形式的历史符号,串联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整体历史记忆。

据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有涉及日本侵华及中国抗日战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处,涉及全国28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80%实现了对外开放,13处罪证类遗址已全部开放。国家文物局审核备案的抗战、反法西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共137座。

抗日战争留下大量历史遗址遗迹

这些抗日战争历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涉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日军暴行、国际援华、战后审判等各个历史侧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的遗址遗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紧密协作,抗击和牵制了日军主力,有力配合与策应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些不屈的奋战与抗争组成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主脉。

瓦窑堡会议旧址。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并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瓦窑堡会议会址是一排面向东南的砖窑洞,共有五孔,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毛泽东在会议期间的住室,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的会议室,第四、第五孔也是会议室。除此之外,瓦窑堡革命旧址还有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中央军委驻地旧址等。

西安事变旧址。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及其随员。在中共中央的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旧址包括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8处。

卢沟桥宛平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演习中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后,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1987年7月7日,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建成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遗址。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115师3个团冒雨设伏于平型关并成功伏击了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主力及其辎重车辆,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八路军出师首战平型关,给日军以迎头痛击,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唤起了世界进步力量对中国人民的声援与支持。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西桥一带,包括平型关关口、主战场乔沟、老爷庙、邓峰寺等。

忻口战役遗址。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攻打太原。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忻口战役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至今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余皆保存完整。

台儿庄战役旧址。1938年3月至4月中旬,历时半个月的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台儿庄战役旧址包括残存的建筑物及在遗址上复建的原建筑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门、火车站、新关帝庙及新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

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的“囚笼政策”,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攻守兼备的战略性战役。百团大战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坐落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包括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百团大战纪念馆两个部分。

昆仑关战役遗址。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5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攻击,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昆仑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对日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素称精锐的日军第5师团。昆仑关战役旧址主要包括南牌坊、北牌坊、纪念塔、将士墓、纪念碑亭、古关楼、古驿道、中村正雄墓等。

上高战役遗址。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军队在赣北上高进行了为时25天的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多人。上高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上高战役遗址包括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洽降旧址。1945年8月21日,中日双方在湖南芷江进行洽降会谈,日方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并接受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洽降旧址主要包括洽降纪念坊、洽降旧址(包括洽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洽降史料陈列展馆、兵器陈列馆、洽降亭等纪念性构筑物和少量辅助建筑物。

(二)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和反映中华民族遭受灾难的遗址遗迹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奴役和摧残,罔顾国际公法,大量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丑恶的一页。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辽宁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旧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等都是日军暴行的铁证。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总计遇难人数达30万人以上。1983年,南京市开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同时南京市还在17处大屠杀遗址设立纪念碑。

辽宁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1932年9月15日夜,日军以“通匪”为名,于次日出动守备队和宪兵队包围了平顶山村,对全村3000余无辜村民进行集中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1951年4月5日,抚顺人民在平顶山召开万人公祭大会,悼念平顶山遇难同胞,并修建“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1970年夏,开始发掘平顶山惨案遗址,并于1972年9月16日就地建成纪念馆,供人们参观凭吊。

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旧址。731部队始建于1933年,是日军进行大规模细菌战实验和实战准备的基地。现有23处重点遗址,包括731部队本部大楼旧址、南门卫兵所旧址、动力班遗址、黄鼠饲养室遗址等。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旧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的基地。1982年,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题馆,用大量实物、图片和证人证言,有力地证明了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恶活动。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1942年起,日本开始在奉天(今沈阳)关押盟军战俘。1943年,建成了“奉天俘虏收容所”,这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囚禁时间最长、施暴最凶残、涉及国家和民族最多的战俘关押场所。从1942年末到1945年二战结束,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了2000多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战俘,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人。据统计,二战期间,盟军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死亡率为12%,而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战俘死亡率超过16%。因此,有学者称这里为“东方的奥斯维辛”。

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日军占领大同煤矿8年期间,实行“以人换煤”的政策,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抓夫骗到大同煤矿当劳工,造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现存较大的“万人坑”就有14处之多。1962年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建馆,并于1966年12月开始,对大同煤矿“万人坑”进行了遗骨整理,得出了“万人坑中的尸骨为日军占领大同煤矿时期所抛弃,其中大部分为非正常死亡”的结论。

(三)反映人民战争的遗址遗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共同形成中国抗战的两个战场。

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地下则完整保留了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

北京市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该遗址还保留着长约650米的地道,内有休息室、指挥所、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斗设施,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及瞭望楼。

山西省定襄县西河头地道战遗址。该地道于1942年开凿,1947年形成现有规模。西河头村地道全长5千米,南、北、中3条主干线横贯东西,纵横交错的52条支线网络全村。地道分3层,上层有出入口、出击口、上下翻口、卡口等,地道与高房工事、祠堂等相互联通;中层设有指挥部、休息室、储藏室;最下层是武器库、机要室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多次展开了大规模的地道战,同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四)反映中国人民博大胸怀的遗址遗迹

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数千万生灵惨遭涂炭。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体现在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与强敌抗争并最后战胜强敌上,而且体现在中国政府及人民本着人道主义立场对日本战犯的宽待和改造。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建于1950年6月,是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羁押与改造、审判战争罪犯的监狱遗址,共接收、关押、教育、改造了日本战犯982人,使他们完成了从魔鬼向人的转变。1956年6月至1964年3月间,关押在该所的日本战犯被分批分期释放回国。中国政府改造并全部释放日本战犯行为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博大胸襟及人道主义精神。

(五)反映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法西斯侵略的遗址遗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柳州旧机场旧址。

柳州旧机场旧址。始建于1929年,现存遗迹包括飞机跑道旧址、机场指挥塔旧址、机场指挥部山洞旧址、山洞飞机库旧址、机场油库及哨所旧址、机场驻军营房和飞虎队营房旧址、飞虎队俱乐部及其弹药库山洞旧址、机场碉堡旧址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此处曾驻扎中国空军部队、苏联志愿航空队、美国飞虎队。他们以柳州机场为基地与日军展开血战,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纪念死难烈士的碑、塔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更是奋战不屈抗战精神的核心。面对残暴的侵略者,中华儿女把殒身不恤的英雄气概和毁家纾难的家国情怀,转化为抗击日寇的实际行动,并最终赢得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北京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为缅怀烈士英灵,继承先烈遗志,1985年10月在陵园中部修建纪念碑,碑高1.6米,宽3米,碑座高0.9米,面积100平方米,碑身刻有抗日时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同志的亲笔题词“抗日战争在平西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及平西抗战英烈的事迹。此后又相继修建了碑亭和平西抗日纪念馆。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41年9月,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担负后卫阻击任务的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在子弹打光后,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1942年9月,在五勇士跳崖的地方竖起了一座烈士塔,次年被日本鬼子炸毁。1959年又重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86年,纪念塔又进行了第三次修建。

保护抗战历史遗址遗迹的重要意义

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是抗战历史的物质载体,承担着唤起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抢救、修复、保护、研究、利用有价值的抗战遗址,既是给后人留下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加强与国际开展此方面交流合作的需要。

(一)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是抗战精神的载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枢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御外侮,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历史遗址遗迹,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厚重历史,承载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更体现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抗战历史遗址遗迹以其直观的物质形态,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无论是卢沟桥上的弹痕,还是松山战役布满弹片的古树都是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史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抗战历史遗址遗迹的参观及凭吊,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一次重温抗战历史的过程,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佳教科书。

(三)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是反击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武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日本当权者和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罪行的声音甚嚣尘上,这种否认历史史实、美化侵略罪行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粗暴践踏,更是对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公然挑衅。卢沟桥石狮身上的斑驳弹痕、“万人坑”中屈死同胞的遗骸、七三一旧址的实验场所等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正是反击日本右翼势力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

加强对抗战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不仅是对抗战历史及抗战英烈的纪念与缅怀,更是要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获得警示与启迪,从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责任编辑:文丹)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性博物院。同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秦始皇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在秦始皇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974年,秦兵马俑坑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79年,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放,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6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近2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秦兵马俑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城市展出,海外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秦兵马俑每到一处就引起当地轰动,已成为增进国际间政治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09年初,陕西省政府批准在秦俑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同时,被列入国家、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工程也加快了进度。2010年10月1日,占地3386亩位于秦始皇陵陵区核心区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10月1日,秦始皇陵9901、0006陪葬坑陈列厅建成开放,这是目前为止秦陵遗址公园内最先建成的两座遗址陈列厅,是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秦兵马俑博物馆共同构建起秦始皇陵遗址区的公共展示体系,也初步形成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院多馆”的发展格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负责秦始皇陵遗址区的总体规划、长远建设、考古发掘、科研业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以其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景区综合管理领域的出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南岳忠烈祠落院第一进全景。广场正中为“七七”纪念碑,为立于三层方形台基上的五颗指向苍穹的炮弹,在碑的正前方、东、西三侧的青石碑上,均用汉白玉镶嵌“七七”二字,象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与此同时,全体中国人民携手抗日,共赴国难。其后为纪念堂、致敬亭。(殷力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