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文物里的鸡文化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1月19日 12:54

感受文物里的鸡文化

李泾婷

【摘 要】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属于黄土高原地貌。庆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存及民俗遗产极为丰富。本文选取庆阳市博物馆馆藏的与鸡相关的文物和民间艺术作品,从造型特点、艺术审美、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展示了庆阳延传不息、源远流长的鸡文化。同时也例证庆阳文物与民俗艺术都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本源文化和本源哲学观念,两者互相映证、一脉相承。

【关键词】庆阳市博物馆 鸡文化 文物 民俗艺术

我国的鸡文化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证实,家鸡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在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都发现了家鸡骨骼。鸡被驯养,使之与人的关系愈加密切,逐渐形成了丰富的鸡文化。庆阳鸡文化与庆阳农耕文明息息相关,是庆阳独特的地域文化中的一部分。庆阳的各歷史时期都遗存有大量与鸡相关的文物,证实了庆阳以鸡为家禽、歌鸡咏鸡的传统,展现了庆阳人勤劳、积极开拓的品质,是庆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历史写照。

一、庆阳文物与民俗的关系

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鸟衔鱼造型在陇东民间艺术中也非常常见,鸡与人、鱼等动植物相结合,都喻意着天地交合、男女相交、子孙繁衍,这一信仰在现在陇东婚俗依然还有反映。演变到当今社会,结婚时新娘的轿车上会放一只雄鸡伴从,俗称“压轿鸡”。这只雄鸡代表的正是阴阳哲学观念中的阳性,具有生殖崇拜的寓意。这证实原始先民崇鸟敬日、祈福生命繁衍旺盛的文化延续到了今天的生活里。

“鸡若凤凰,锦衣红冠”,所以鸡也被称为小凤。鸡在人们心中是大吉大利之物,通“吉祥如意”之“吉”。庆阳人常说,鸡若在家门啼鸣,必有喜事;鸡能辟邪消灾、镇宅守福。逢年过节,庆阳一些乡村还保留着剪窗花鸡,为孩子做香包鸡,贴门神鸡的风俗。

庆阳人认为鸡有招魂的神力,丧葬习俗离不开鸡。当有人在外去世,恐魂失魄散,需要一只“引魂鸡”将魂引回家中。若在家中去世,棺材下也必拴一只“守魂鸡”。鸡必须是公鸡,在镇原县的习惯是选一只红色的公鸡,而在宁县会选一只白色的公鸡。

二、庆阳市博物馆与鸡相关文物的文化蕴含

1.战国铜车马饰

车马饰是用于中国古代车马上的青铜配饰。西周时期车马制度开始出现,马车被作为等级身份的象征。战国晚期,骑兵逐渐取代战车成为主要的作战手段,马车主要被作为出行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这件铜车马饰呈铜绿色,扁壶状,壶顶部站一凤鸟,壶下有长方形銎,銎孔可插柄(见图1)。夏商青铜器的鸟、凤图腾装饰纹样极多,这件凤鸟铜壶车马饰说明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壶上依然流行使用凤鸟纹装饰。

2.红陶鸡 灰陶鸡

汉代的陶鸡造型日趋写实,形象生动。墓中的家鸡模型以陶质为主,这样的陶鸡、陶羊、陶鸭、陶狗、陶猪在庆阳地区出土极多(见图2-1~图2-3),说明庆阳人民当时已经饲养猪、狗、鸡等各种动物,农业发达。尽管这件红陶鸡尾部残缺,但冠、眼、喙、羽刻画得相当逼真,整体造型简约有力、形体准确、眼神犀利,仿佛现实生活中一只英姿逼人的公鸡,体现了创造者深厚的艺术造型功力。

3.鸡首柄灰陶壶

唐代鸡首柄灰陶壶(见图3),是盛酒器,造型沿承自西晋以来的鸡首壶,鸡首高冠,细颈,颈部一道箍纹,鸡嘴处即为流口。这件灰陶壶弧鼓腹、线条优美、平底稍撇、器型丰满、通体磨光、古朴大方,有安定沉稳之感。

4.龙凤纹紫砂壶

这套清代紫砂茶具是在合水县太白镇征集的,茶壶、茶杯、茶盘完整,是宜兴李兰熙造(见图4)。凤流龙柄紫砂壶独具创意,盖面窿起,宝珠钮,上饰二龙戏珠;流口为回首凤,凤颈连壶肩,凤眼细长,凤冠璋璋,壶腹刻凤羽;龙首为柄,龙鬃衔肩,接麟于壶身,威严勇猛。茶盘底部阴刻二龙戏珠,茶壶龙凤合一,茶杯绕壶如星拱月。整套茶具别致精巧,尽显玲珑富贵。

三、文人画与民间艺术里的鸡形象

1.花鸟图四条屏

图5的四条屏是写意花鸟,分别为鹰菊图、鹤梅图、金鸡牡丹、鸭戏莲,四禽四花相互照应,喻春夏秋冬。其中的金鸡牡丹图金鸡立岗,傲首探花,展翅嘶鸣,气势高昂。旁书:“国色艳绝品功名快壮游,洛阳春色好不必道扬州。”这里的鸡寓意功名,有封官进爵、仕途光明、意气风发之意。

2.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为黄帝族族徽,流行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生命繁衍与保护之神。抓髻娃娃顶天立地,发髻剪成鸟或鸡,鸡也可装饰周身。这幅是镇原县张雪峰剪的喜女抓髻娃娃(见图6),多贴于婚房。鸡是属阳之物,喻男性,贯钱喻女阴,牡丹属阳,莲花喻女,整幅剪纸反映了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观念。

3.鸡衔蛙剪纸

鸡衔鱼与鸬鹚衔鱼、鸡衔蛙与鸬鹚衔蛙的寓意相同。鸡、鸟属阳属天,而鱼、蛙在与鸡的结合中寓阴寓地,鸡衔鱼、鸡衔蛙喻天地交合、男女相交、子孙繁衍不绝。图7剪纸中的蛙身以圆点纹装饰,圆点纹为生命符号的一种,象征对子多福。鸡以柳叶纹、牙牙纹、月牙纹修饰,锦羽华丽。鸡引颈昂首、展翅翘尾、步伐遒劲,呈现出强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4.鸡除五毒

鸡能除五毒,可避邪毒、防鬼怪、祛病害,保佑一家平安。在庆阳,端午节时都会给孩子佩戴一个金鸡大香包庇护子女。剪花娘子常说:“鸡,猫逮哩。”图8剪纸中的猫调皮可爱,以猫为中心,围绕着五只形态各异衔着五毒的大公鸡,并巧妙地以花草相连。猫戏鸡、鸡除五虫,整幅画面生动活泼、极具动感。

5.鸡绣花针扎

针扎是旧时妇女存放绣花针、缝衣针的用具,分为下部内芯和上部外罩两部分,内芯填充了棉花可扎针,罩上外套,方便安全。针扎形式多样,图9是鸡绣花针扎,鸡尾变“云勾子”,云勾在民间美术中为生命和阳性的符号。鸡身绣莲花,鸡喻阳喻男,莲花喻阴喻女,暗喻男女和合、多子多福之意。

6.鸬鹚牡丹花瓶

在许多古老的传说中将圆形的容器象征妇女孕凸的子宫。出土于正宁县宫家川的人面纹葫芦瓶将两性人面同绘于葫芦瓶上,正是寓意男阳女阴交会,母体葫芦诞生生命。据靳之林先生考证,民间艺术中广泛流传的盆、碗、瓶等象征着生长扶桑的大海,是混沌生命之源,而盆中的树、花、鸟、鸡、鱼、人等动植物为通天生命符号,喻天地相交、阴阳相合、繁衍兴旺、生生不息。庆阳镇原县祁秀梅的这幅《鸬鹚牡丹花瓶》(见图10),正是这一文化内涵的延续。

7.双鸡葫芦瓶

鸡首壶中有一类被命名为“鸡首瓠”(瓠读音同“壶”),壶盖是惟妙惟肖的鸡头式样,瓠(壶)身为瓠瓜形。瓠又称水瓜、葫芦,果实呈圆形,是葫芦的一个变种,庆阳方言中也叫葫芦为“瓠子”。且瓠瓜是古代的星名,指代“天鸡”,最早的瓠型壶、葫芦瓶是古代祭祀时与天相接的象征。这两幅《双鸡葫芦瓶》正是保留了古文物中鸡与壶(瓶)结合的造型(见图11-1、图11-2)。剪纸中的葫芦装饰着象征生命符号的寿字纹、云勾纹,天鸡高立于瓶顶,象征祭天祭日、接天连地、生命不息。

8.双鸡窗花

春节或新婚之际,在陇东黄土高原窑洞民居会在正面窑口的门窗上贴窗花。天窗中央贴上圆形的大红剪纸,天窗下三十六格中心贴上图腾动物,四角贴上角花,组成“三十六格窗云子”斗方,象征宇宙生生不息,体现窑洞民居天圆地方的建筑观念。庆阳市博物馆展出的多幅小巧细致的双鸡剪纸正是窑洞窗花一部分(见图12),有绿、黄、黑、红多种色彩,题材有比翼双飞、交尾鸡、双鸟盛碗、鸡踏兔等,以双鸡双鸟比喻男女情爱,祝颂新婚夫妇之意。现在庆阳民居发生很大改变,大部分居民从窑洞搬至平原房舍,这种细密精小、寓意深刻的窗花已不常见。

结语

通过庆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民间艺术中鸡文化的双向解读,我们发现庆阳文物与民俗两者并不截然相反,而是互相映证的。汉代的鸡陶模型,或古拙或写实,在庆阳香包刺绣中有与之非常相似的鸡造型;出土的鸡首壶文物与庆阳民间剪纸中鸡葫芦瓶的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象征生殖崇拜的陶壶(瓶);无论是文人书画中金鸡牡丹花鸟还是贴在洞房里的抓髻娃娃喜花都体现着阴阳对偶的思维观念。我们发现庆阳崇鸡尚鸡,源于生命繁衍这一古老的主题,体现着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的本源文化和本原哲學观念。从远古到现在,这一文化基因在庆阳民间文化生活中仍然保留和延传着。■

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乔晓光.本土精神[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李建荣.传承的力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4]刘凤君.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庆阳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