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1月19日 19:24

泉州海交馆新馆初步设想效果出炉

吴峰

[摘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海交馆成立的50多年中,充分体现了保藏、研究和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海交馆在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认识海交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更要不断强化这种作用。

[关键词]泉州 博物馆 功能 作用

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曾是世界各国博物馆专家学者关注的命题,有过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三大功能”说。近代更有“三E原则”和“五大功能”说。但归根结底仍不外乎保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下简称泉州海交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外形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大海船,内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古代船模馆”四个展馆。泉州海交馆藏品丰富,布展精良,泉州海外交通文物、宗教石刻等多达上千件。

泉州海交馆丰富而珍贵的文物反映了中世纪的东方大港——刺桐港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泉州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讴歌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悠久而辉煌的海洋文明。泉州海交馆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海交馆成立的50多年中,充分体现了保藏、研究和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应该认识海交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同时也要认识海交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更要不断强化这种作用。

泉州海交馆有了解古代船舶及海运史的基本作用。中国有绵延1.8万公里的海岸线,先民在唐、宋甚至更早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充分认识并利用了海洋上的交通方式,并在海洋交通的载体——船的使用和创新上都有重要的贡献。海交馆“中国古代船模馆”中展出了两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实物和宋、元、明、清时期石、木、铁三种材质的锚具以及各时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其中有一艘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还有大量伴随出土文物和数十根木、铁、石古代锚具。宋代沉船,不仅成为镇馆之宝,还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宝级文物。藏品中既有造型宏伟的远洋大船,也有精致别样的少数民族船型——雅美族船,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造船技术。160多件根据残件修复的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古船模型,可以让参观者更直观地认识到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图片历史资料,相当一部分资料来源于真实史料和考古发掘。船舶和图片资料让参观观众在认识古代船舶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海运的发展历程,了解泉州这片土地在中国海运史上的重要作用。

泉州海交馆在“一路一带”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闽南侨乡泉州,古称“刺桐”,别名“鲤城”,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往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南朝时,即开始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唐代,当地成为我国四大海外交通商港之一。宋、元时期,则进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黄金时代。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而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絲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行动的几年问,政府问推动统计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海交馆又是泉州这个起点所包含的深厚历史的最佳见证。馆内的大量文物见证了这段历史,成为今天“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往来发展历史的来源和依据,无疑将增强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动力。

泉州海交馆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展出宋、元时期外来宗教中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墓碑、墓盖、雕像、寺庙建筑构件等300多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元代伊斯兰教塔式披巾墓盖石、元代伊斯兰教潘总领墓碑石、元代印度教大象与林迦龛状石、元代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等。数百方宋、元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以及数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均是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等是国内仅存的国外宗教石刻。凭借这些文物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古代海外交通、船舶建造、国外宗教等的研究中心。

自1959年成立以来,泉州海交馆接待了数十万参观者,观众遍布五大洲,尤以欧洲、北非、中东、印度以及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观众为众。泉州海交馆先后在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科威特、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专题展览,均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不仅扩大了影响,更是增强了与这些国家的交往与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的。这极大地提高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而这其中,海交馆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这说明海交馆不是仅在理论上,而是具体直观地让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进入联合国的视野,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其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的推动是巨大的。

在认识泉州海交馆的基本功能和传统认识及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传统认知。一是要扩大宣传。博物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必须注重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去推销博物馆。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大众前来参观,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达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海交馆,提高知名度,更多地吸引观众。探索新的、多种样式的渠道进行宣传,并要持久,深入地宣传以此激发大众对博物馆的参观积极性。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强化大众的参观动机。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人民也会自然而然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博物馆的市场化需求要求博物馆要特色化,尤其是泉州海交馆这样具有独特个性博物馆。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当然在针对是海外的观众时,要继续更多地到国外去展览,更便于吸引观众。尤其“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观众,发掘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二是提升知名度和认同感。要依托馆藏文物研究,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加。海交馆的文物研究工作的提升就应在加强专业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到如何使研究成果应用于博物馆教育工作,如何帮助公众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等方面。博物馆应创造条件,让藏品走出博物馆,走进大学,走进社区,走向海外。拓展博物馆藏品利用范围,增加民众与博物馆藏品接触的机会,运用藏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对泉州海交馆这样具有特色博物馆意义的探讨,其目的是更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让民众了解泉州海交馆馆藏具有多国文化特征的文物,具有吸引海外学者兴趣的潜质。可以邀请国外学者到馆内,实地参观考察。因有的放矢,研讨活动可以让国外的学者有话可说。也可以组织馆内专家组团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去,宣传本馆藏品和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力。

三是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要继续发现、发掘、增加馆藏文物,使展品越来越丰富;继续加强博物馆接待解说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意识;继续加强场馆建设和陈列更新,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展览形式展出文物。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充分利用政府和人民群众支持,利用社会参与,使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位越来越提升。泉州海交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成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