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诰命、敕命圣旨艺术特色浅析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1月18日 19:22

【摘 要】圣旨是古代帝王所专予特发的宫廷文书,中国各大博物馆及档案馆等都藏有不同朝代皇帝所颁布的各种类型的圣旨。本文主要以厦门市博物馆馆藏的四道清嘉庆时期的诰敕圣旨为例,阐述了这四道圣旨形制、相关的历史信息及材质,探讨了清代诰命、敕命圣旨的样式,清代封赠制度以及圣旨载体织锦、绫的工艺特点。

【关键词】清代 诰命 敕命 圣旨 内容 形制 工艺

清代诰命、敕命圣旨是皇帝封赠时所用的诏令文书,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清代诰命圣旨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敕命圣旨只有单色,颜色越丰富说明受封官员官衔越高。厦门市博物馆藏有三道清嘉庆帝加赠李廷钰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诰命圣旨,一道清嘉庆帝加赠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外委把总陈致诚父母的敕命圣旨。现就这四道圣旨的形制、内容、纹样等作一简要分析。为论述方便,笔者将这四道圣旨标注为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圣旨四来进行区分。

一、诰命、敕命圣旨的形制

(一)七色圣旨和单色圣旨

嘉庆帝加赠李廷钰曾祖父母的诰命圣旨(圣旨一)长310厘米,宽31厘米,为七色圣旨。从右至左的颜色为墨绿、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明黄,灰绿、橘红、金黄等七种颜色重复使用。圣旨一采用满汉文对照的方式书写,满文用黑色墨字从左向右竖写,大致为33行;汉文用金色小楷从右向左竖写,大致为39行,共284个汉字。满汉文合于中幅,满文结尾题款处印盖朱红玺印,印迹已模糊,汉文结尾处题款为“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没有玺印(见图1)。

汉文书写内容为:

天承运

皇帝制曰:国有爪牙之/选克宣力于旗常朝/颁纶浮之荣必勤思/于水木用褒先世以/大追崇尔前赠振威/将军李宗德乃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之曾祖父树德务/滋发祥有自敦诗说/礼克垂撙□之猷勇/战敬官早裕熊罴之/略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三等壮烈伯锡之/诰命于戏懋功有赏/荣则溯于所生庆典/欣逢恩不忘其自/出加兹宠秩尚克/钦承/制曰令仪淑慎启奕/叶以凝休懿则昭/垂溯芳型而锡祉/爰申嘉命用表慈/徽尔前赠一品夫人/赵氏乃现任二等侍/卫一级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之曾/祖母温恭有恪淑慎/其仪范著宜家秉/珩璜之训仁能裕后/丕昭礼法之仪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一品/夫人于戏紫纶贲宠/惟能历世而□昌彤/管增辉庶使光前而/妣美用承优渥世席/阴庥。(□为字迹残缺或辨认不清,/为每一竖行的分隔)

嘉庆帝加赠李廷钰祖父母的诰命圣旨(圣旨二),长381厘米,宽30.5厘米,为七色圣旨。从右至左的颜色分别为墨绿、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明黄,灰绿、橘红、金黄等七种颜色重复使用。圣旨二采用满汉文对照的方式书写,满文大致为29行(残缺辨别不出),汉文大致为39行,共286个汉字。满汉文合于中幅,满文结尾题款处印盖朱红玺印,印迹不清,汉文结尾处题款为“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没有玺印(见图2)。

汉文书写内容为:

天承运

皇帝制曰:物本天而□/本祖谊重所生忠□/君者孝于亲恩推自/近欢治谋之式榖信/绳武之多贤尔前封/武显将军晋赠振威/将军李希岸乃现任/二等待卫加一级世/袭三等状烈伯李廷/钰之祖父仁心垂裕/令问宣昭钟美厥孙/衍箕袭于再世□重/乃视聚簪绂于一门/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三等壮烈伯锡之诰/命于戏树德百年弥/表善余之庆邀荣七/命益崇佑启之模爰/沛徽章聿膺荣宠/制曰家庆蒙庥善必归/于大母朝章锡类恩/亦逮于重恽载扬闺/闼之仪用著本源之/尔前赠一品夫人/余氏乃现任二等待/卫加一级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之祖/母履丰守约处逸恩劳翟烂然尔子/孙之贵缟衣犹在利/□人之贞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一/品夫人于戏笄/大珈被宠光于再/世仪五采照规/范于一门宠寿□/泉庆绵翼世。

嘉庆帝加赠李廷钰父母的诰命圣旨(圣旨三),长447厘米,宽31厘米,为七色圣旨。从右至左的颜色分别为墨绿、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金黄、米黄、深咖、灰绿、橘红(由于年代久远已变色)、明黄,灰绿、橘红、金黄等七种颜色重复使用。圣旨三采用满汉文对照的方式书写,满文大致为29行,汉文大致为39行,共292个汉字。满汉文合于中幅,满文结尾题款处印盖朱红玺印,印迹已模糊,汉文结尾处题款为“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没有玺印(见图3)。

汉文书写内容为:

天承运

皇帝制曰:宣威效力事/父资以事君锡类推/恩激劝志慰显扬尔/原任浙江提督总统/闽浙水师提督军务/追封三等壮烈伯世/袭李长庚乃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之父倜傥员奇老成/垂范鲤庭授传家之/训国有爪牙虎臣策/拨主之勋入敦诗礼/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三等壮烈伯锡之诰/命于戏莅官能敬已/开昌后之基有子亢/宗益励在公之念予/何吝于爵赏尔克世/其弓裘/制曰:能仕敬宗式谷固/由于母训推恩逮下/疏荣必逮于慈帏用/答恩勤特颁荣宠尔/吴氏乃现任二等侍/卫加一级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之母/顺桑叶德婉□宜家/盛年不御丹铅相夫/以俭长夜时闻机杼/教子能劳兹以覃恩/封尔为一品太夫人/于戏先国后家惟贤/母独知大义作忠移/孝俾劳臣能绍前徽/翟弗有辉燕喜无□。

嘉庆帝加赠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外委把总陈致诚父母的敕命圣旨(圣旨四)长240厘米 ,宽31厘米,为单色圣旨。从右至左的颜色为橘红(包首)、金黄(隔水)、米白(正文)。圣旨四采用满汉文对照的方式书写,满文用黑色墨字从左向右竖写,大致为14行;汉文用黑色小楷从右向左竖写,大致为16行,共207个汉字。满汉文合于中幅,滿文结尾题款处印盖朱红玺印,印迹模糊,难以辨认印字,汉文结尾处题款为“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外委把总陈致诚”,印盖朱红玺印,印文已模糊(见图4)。

汉文书写内容为:

天承运

皇帝制曰: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蔚/起门用表庭闱之训尔陈敖乃□/建水师提标左营外委把总陈致诚/之父义方后□光前善在躬/树良型于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绪于/韬钤以覃恩封尔为修礼校尉/锡之□□于哉□□□□章□□/恩泽何天家之庥命增耀门闾/□□恃同□□子勤□□□□□□/著绩王朝锡类以荣亲尔李氏乃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外委把总陈致诚/云母七诫娴明三迁勤笃令仪不□/早□□□□□□教有□见□□/之器兹以覃恩封尔为九品儒人/于戏锡龙纶而焕秉用答□劳被□/服以承庥允光宠。

(二)清代诰命、敕命圣旨形制与受赐官员品级

清代诰命、敕命圣旨都是写在丝织物上的,为卷轴式。宽度在30厘米左右,长度因官员的品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在1米到5米之间。在颜色上,诰命圣旨为多色,用于五品以上官员的封赠,颜色、底纹图案比较丰富,有三、五、七色之分,顏色越丰富,说明受封者官衔越高;敕命圣旨为单色,用于六品以下官员的封赠,颜色比较单一,为纯白色。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为七色诰命圣旨,说明受旨人官衔品级极高。圣旨四是单色敕命圣旨,为纯白色,说明受旨人官衔品级在六品以下。

清代诰命、敕命圣旨均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然后接叙册文,册文用骈句,多为誉美之词。清朝还明确规定了各品级诰敕的句数,品级越高,句数字数也就越多。清代诰敕圣旨均采用满汉文对照的方式书写。这三道七色圣旨的汉文都用金色小楷书写(见图5),端庄秀丽,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其行文精悍简洁,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笔画突兀,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委实令人惊叹。

清代诰敕圣旨的轴柄也有着严格的区分:一品用玉轴,二品用黑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用金轴,五品用黑牛角轴,六品以下用乌木轴。这四轴圣旨的轴柄皆已丢失,辨别不出为何轴柄,甚是遗憾。

(三) 圣旨的历史信息

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分别是嘉庆皇帝加赠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钰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诰命。李廷钰(1792—1861),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人,字润堂,号鹤樵,李长庚嗣子,二十二岁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历任江西九江镇总兵,广东潮州镇总兵,浙江提督,福建水师提督。1841年,时任潮州镇总兵的李廷钰率兵418人与关天培及其部下一同戍守虎门炮台,与数十倍的英军浴血奋战,关天培战死,李廷钰因弹尽粮绝、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李廷钰秉承了其父李长庚文武才华,在金石书画上亦有建树,尤擅画兰花。李长庚(1751—1807),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清代江南著名水师将领,骁勇善战,大半生转战于闽、浙、奥、台洋面追剿海盗,每战身先士卒,为公而忘私。常年过着“长洋夜静鸣烟斗,战舰风和听鼓笳”的海上生活,也使贼寇常有“不畏千万兵,但畏李长庚”的戒备[1]。1807年在追剿海盗蔡牵时中炮战死,嘉庆帝追封其为三等壮烈伯,予以世袭,钦赐祭葬,赐谥忠毅。李长庚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兼备的将领,常以诗言志,著有《水经战略》《诗文遗稿》等作品。

李廷钰承袭的是三等伯爵爵位。清代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三种。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级爵位一般是封给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的。蒙古爵位一般是按宗室爵位例行,但又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汉号世袭罔替。异姓功臣爵位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共有九级,有的爵号又分数等,其中公爵、侯爵、伯爵地位都是在一品以上,李廷钰承袭的是异姓功臣爵位中的伯爵爵位,属超品级(见表1)。

清代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不计次数,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另一种是按次承袭,按爵位高低规定承袭次数[2]。

圣旨四是嘉庆皇帝加赠给外委把总陈致诚父母的敕命。陈致诚,生平不详。外委把总是清代武职外官,正九品。清代有外委千总、外委把总、额外外委职位,额外外委执掌与外委千总、外委把总相同,但薪俸较低。

二、清代封赠制度

清代的封赠,是最高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笼络朝臣,赐予官僚自身以及其祖父母、父母、妻室、子孙一定官爵或名号的一种荣典,生者受封,死者受赠。封赠常以诰命和敕命两种形式来体现。这种封赠除了对官员本身封授以外,还可以对官员的先代、妻室、子孙后代实行推恩封赠,可以承袭数代。

清代封赠五品以上的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用诰命,本人得封称诰授,推恩封赠官员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夫人健在者称诰封,已逝者称诰赠。封赠六品官以下则授予敕命。清代封赠制度承袭明制,规定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到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只封本峰,并按官员不同品级封赠其曾祖母、祖母、母、妻不同名号。史上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只是得赐诰命、敕命的各级命妇的泛称,受封赠者的曾祖母、祖母、母、妻的封赠称谓因官员品级的不同而不同,一品官的曾祖母、祖母、母、妻封一品夫人,二品官的祖母、母、妻封夫人,三品官的祖母、母、妻封淑人,四品官的母、妻封恭人,五品官的母、妻封宜人,六品官的母、妻封安人,七品官的母、妻封孺人,八品、九品官的妻封八品孺人、九品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为绿营正七品妻封孺人。

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是嘉庆皇帝加赠世袭三等壮烈伯李廷玉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诰命。我们从圣旨中可看出,先人可以跟着子孙后代一起受封的,李长庚为国捐躯功劳卓著,嘉庆帝认为是其父母教子有方,故圣旨中不乏对其父母的誉美之词。清朝嘉庆二十四年,按公元年计算应是1819年,虽已历时198年,但这三道诰赠圣旨依然字迹清晰、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昔日的富贵、豪华气息不减当年。

圣旨四是嘉庆皇帝封赠陈致诚父母的敕命,由于此圣旨损伤严重,很多字迹残缺致使文意中断,但从残存的文字当中大概可以得知其内容多是褒奖陈致诚的功勋以及对其父母教子有方的称赞。

三、圣旨的织造工艺

(一)提花织锦

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的载体是清朝专供圣旨使用的提花织锦(见图6)。织锦是用精炼过的熟丝作原料,先染色而后织造的多彩提花织物,它是丝织物中最为精致的高档缎类丝织物。明清时期织锦生产集中在江苏南京、苏州,除了官府的织局之外,民间作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织锦生产的繁荣时期。织锦花纹的配色是用不同颜色的梭子通梭所织,由于每一梭道上不露于表面的色纬都沉于织物的背面,便增加了织物的厚度。织锦因系通梭织制花纹,显花部位彩纬露在外面,不显花时彩纬织进织物的背面,由一根专门用来压住背面彩纬的地经压住,形成“扣背”,故而织物厚薄均匀[3]。

織锦有经起花和纬起花两种,也叫经锦和纬锦。经锦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线同一组纬线交织,通过提花使综框产生升降变化而起花。经线多为二色或三色,一色一根作为一副,如果需要更多的颜色,也可以使用牵色条的方法。纬锦的纬线有明纬和夹纬两种,夹纬用来把每副中的表经和底经分隔开,用织物正面的经浮点显花;明纬是纬向的浮点在布上面显现的花纹。圣旨一、圣旨二、圣旨三是重经重纬组织,重经组织是经纱与经纱重叠,可以加大经密;重纬组织是纬纱与纬纱重叠,可以加大纬密。重经组织可以制织双面经效应织物,而重纬组织则可以制织双面纬效应织物。

(二)绫织物

圣旨四的载体是绫织物(见图7)。绫是古代常见的丝织品种之一,古代的绫都是经面斜纹组织的,而现代的绫除采用斜纹组织外,也有采用平纹组织及缎纹组织的。古代的绫只有蚕丝织品,现代的绫既有蚕丝和人丝的交织品,也有全真丝织品[4]。

绫为斜纹组织,其特点是组织点连续而成斜向的纹路,最少由三根经纬纱组成一个完全组织,由于斜纹的每个组织的经纬纱数目较平纹为多,而组织点则较平纹为少,因而经纱与纬纱之间、纬纱与纬纱之间的间隙减少,使单位长度内经纬纱的根数得以增多,而较平纹组织的织物致密厚实[5]。

(三)吉祥纹样

三道七色诰命圣旨上皆错落有致地布满提花织成的祥云与仙鹤(见图8)。祥云代表吉祥,仙鹤代表长寿,两者都寓意吉祥如意。在清代,仙鹤纹样只用于一品高官,祥云纹样用于二到五品官员。这三道七色圣旨的首尾两端都织有头尾相对的两条升降银龙,相拥“奉天诰命”四个篆字(见图9)。明清两代,最高统治者为了突出帝王的权威都用龙来神话自己,所以帝王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以龙纹作为装饰。清代,龙的形象为:龙头毛发横生,出现锯齿形腮,尾部有秋叶形装饰。从龙的形态上来看,既有头尾相交的团龙,也有探首张爪盘于梁柱之上的蟠龙,还有在空中腾飞的翔龙等[6]。这些体态矫健、雄健有力的龙纹,无不折射出帝王的威严与尊荣。除了奢华与权威的象征外,清代的龙纹还有另一种含义包含其中,那就是“和”的体现。这一时期的龙纹,尤其是在服饰上,大多以“成圆形”的姿态出现,代表了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和”,是对“天人合一”理念很好的诠释[7]。

云纹也是清代宫廷织绣中应用最多的纹饰,凡有龙,必有云。龙翱翔于云海之间,显示出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的威严气势。元明清各时期的云纹形式不同,清代常见的有如意云、四合云、骨云、行云(也称流云)、卧云等。清代还以云纹配其他纹饰,如云和龙纹相配,称“云龙”,和蝙蝠相配,称“云蝠”,和仙鹤相配,称“云鹤”,和大雁相配,称“云雁”,等等,组成有动有静的装饰图案[8]。

四、 结语

四道清嘉庆圣旨无论从形制内容上,还是材质纹样上都为我们研究清代历史、等级制度、织造工艺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依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仲淳,林原平.台海遗珍[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

[2]舒顺林,乔润令.清代文官制度概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3):71-77.

[3]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5]张保丰.中国丝绸史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6]何晶,张雨.浅谈“龙纹”的文化内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3(7):55-58.

[7]梁昭华,门捷.浅谈中国传统龙纹的演变及其造型特征[J].美术大观,2011(10):63.

[8]李英华.中国古代织绣艺术[M].台北:南天书局,1997.

沈金颖 厦门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