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存武侯祠初步对比研究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2018年01月16日 00:06

武侯祠

安剑华

摘要:古代典籍文献中,特别是地方志中记述的武侯祠不胜枚举,其数量之多、地域分布之广,史上少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发展,武侯祠多数已消失不见。目前全国现存具有一定规模的武侯祠大約不超过20座,其中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祁山武侯祠等九座武侯祠最具有代表性。这九座武侯祠在分布区域、建筑形制、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诸多共性,亦各具特色。特别是成都武侯祠,以其君臣合祀的独特文化内涵区别于其他武侯祠,成为现存武侯祠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座。

关键词:武侯祠;诸葛亮;祠庙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千百年来,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为他修祠建庙。这些纪念诸葛亮的祠庙多数称为“武侯祠”,少数有称“孔明庙”、“丞相祠”、“诸葛亮庙”等。

古代典籍文献中,特别是地方志中记述的武侯祠不胜枚举。四川历史上曾经有过30座武侯祠,分布在20多个市、县,仅成都就有7座。其他如新都、绵竹、梓潼、剑阁、广元、阆中、眉山、泸州、会理、合县、兴文、珙县、南溪、宜宾、筠连、雷波、马边、冕宁等地,也都曾建有武侯祠。这些武侯祠有的处于闹市,有的地处边陲;有的规模辉煌,有的建在古庵、城楼等处;有的是诸葛亮个人独享,有的则与关帝等同祀。如会理县武侯祠,在州北二里许,明隆庆时期建;泸州武侯祠,在西宝山之峰,祀诸葛武侯及其子瞻、孙尚,称三忠祠。作为历史人物,纪念诸葛亮的祠庙数量如此之多、地域分布如此之广,史上少有。可见,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执法公允、忠贞为国的品格社会影响之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数武侯祠已消失不见。目前全国现存具有一定规模的武侯祠约20座。本文择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九座(详见表1),从地域分布、形成时代、建筑布局、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厘清这九座武侯祠的基本面貌,以期对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从地域分布上看,这九座武侯祠均分布在诸葛亮活动过或影响深远的地域。隆中为诸葛亮青少年隐居蛰伏、躬耕苦读之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汉末隆中隶属南阳郡之邓县,故而既有湖北襄阳隆中武侯祠,又有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均颇有盛名。

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于公元221年建国,定都成都,诸葛亮为丞相,在成都施政治国、开济两朝,成都武侯祠的规模和影响在全国屈指可数。刘备伐吴兵败,忧郁成疾,临终前召诸葛亮等在永安宫托孤,史评“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位于瞿塘峡口的奉节白帝城武侯祠记录了这一段为世人称颂的历史。

诸葛亮用“攻心”战术平复南中叛乱,对南中地区的影响历史上无人与之能比,诸葛亮足迹并及滇西,现存的保山武侯祠是民族地区对诸葛亮尊敬爱戴的见证。

诸葛亮一生兴复汉室,矢志不渝,六出祁山,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军中。甘肃祁山武侯祠和陕西岐山五丈原武侯庙记载了诸葛亮八年北伐的悲壮人生。诸葛亮遗命薄葬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后,即263年,由后主刘禅亲自下诏,勉县武侯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武侯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勉县武侯祠的建立颇有曲折。蜀汉朝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曾向后主刘禅上表曰:“……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倡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沔阳即今勉县。

从形成时代上看,诸葛亮刚刚病故,人们即请求为他立庙,朝廷认为与礼不合未同意,百姓则私自于田间道旁祭祀他。《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历史上第一座官方意义上的武侯祠为263年刘禅亲自下诏修建的勉县武侯祠。以后历代均有武侯祠不断修建、改建、维修、扩建等等。比如成都武侯祠,最早建于东晋时期少城内,大约在南北朝时期迁入惠陵范围,到唐代已经形成“古柏森森”的盛景了。本文所提及九座武侯祠多数始建于宋明时期,这与《三国志评话》、《三国志演义》在民间的流行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宋明以来统治层面对诸葛亮的推崇有关。然明末清初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各地建筑、民生都在战争动乱中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各地武侯祠也未能幸免,基本被损毁殆尽。张献忠的幕僚刘达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成都,“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昔之亭台楼阁,今之狐兔蓬蒿也;昔之一贯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现存武侯祠基本都重建于清代,其格局的确定也大致在这一时期。如成都武侯祠重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卧龙岗武侯祠重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隆中武侯祠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勉县武侯祠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丈原诸葛亮庙重建于清光绪四年至十年(1878-1884年),白帝城武侯祠与保山武侯祠主要建筑亦是清代重建。清代统治者非常尊崇汉文化,正视汉民风俗,以挽揽百姓尤其是士子们的向心力。诸葛亮忠贞不二,辅佐刘备成就帝业,正是儒家文化中君臣观念、忠义思想的最好诠释。因此,清代成为全国各地武侯祠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从建筑布局上看,现存武侯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东汉蔡邕《独断》曰:“宗庙之制,古学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官。”即古代宗庙的建筑仿宫室“前朝后寝”的布局,前立正庙,内藏神主,是祭祀朝拜的地方,后立寝庙,内藏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是供灵魂器具饮食的地方。武侯祠虽没有严格按照古代宗庙的标准排布,但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地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均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纪念诸葛亮的主体建筑至少有前后两殿,前殿或称拜殿、过殿、过厅,后殿或称大殿、正殿等。成都武侯祠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武侯祠不同。其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君尊臣卑的封建礼制排布,刘备殿在前,东西两廊有文臣武将廊,规模较大,在空间上处于最高处;诸葛亮殿在后,相对处于地势较低的位置且规模较小。

现存九座武侯祠除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以外,均有风格多样、布置灵活的功能建筑相映衬,组成完整的建筑群落。在建筑群形成初期,一般都是先有主要的殿堂,后為满足功能的需求,经过逐渐的增建、扩建,又形成了殿堂两侧的厢房与附近的功能用房。在建筑群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殿堂或增建的殿堂都尽可能的按照原有殿堂的中轴线进行纵轴方向的增建,以保持庄严肃穆的氛围;而功能用房在增建时并不严格按照对称方式进行,布置灵活多变。如隆中武侯祠内除狭义的武侯祠外,还有纪念刘关张三顾茅庐的三顾堂以及展现诸葛亮青少年交友内容的卧龙深处。

从文化内涵上讲,每座武侯祠均塑有诸葛亮像,神态安详,给人以安静肃穆之感。多数诸葛亮像两旁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陪祀,以体现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辅汉的精神。虽同样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庙,不同武侯祠又有不同的特点。隆中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多围绕诸葛亮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及刘备、诸葛亮风云际会的历史内容而建,祠内有躬耕亭、抱膝石、茅庐、三顾堂等建筑,多塑有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徐庶等诸葛亮青少年时期接触的重要人物。白帝城武侯祠之主体分明良殿和武侯祠,着重突出了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的历史事件。保山武侯祠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元素。保山地处边陲,蜀汉时属于南中地区,因而保山武侯祠内塑有对南中地区统治颇具影响的吕凯和王伉像。吕凯和王伉都是忠于蜀汉、抵制南中叛乱、保境安民的功臣。勉县武侯祠、祁山武侯祠和五丈原诸葛亮庙则更多地体现诸葛亮治蜀特别是北伐时期的主要功业。如五丈原诸葛亮庙正殿诸葛亮坐像两侧有王平、关兴、张苞、廖化侍立,东西耳房中分塑杨仪、姜维像。又如勉县武侯祠诸葛亮像两旁站立关兴、张苞,东西厢房所塑文臣武将也多数是参与了北伐的重要军政要员。其琴楼的设计来源于诸葛亮设空城计弹琴退仲达的故事。以上八座武侯祠虽在文化内涵上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是诸葛亮专祠,诸葛亮是其最重要的主角,所有的文化内容均是围绕他展开。而成都武侯祠则不同。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的君臣合庙,这一点来看,在全国独一无二。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先主武侯同閟宫”正说明了武侯祠和先主庙同在一处幽静神圣之地。明蜀献王朱椿出于君尊臣卑的封建礼制观念,废去武侯祠,将诸葛亮像移至昭烈殿内西侧,与关羽、张飞、刘谌等共同陪祀。明曹学俭《蜀中广记》曰:“昭烈祠左右侍者,后主、北地王谌、诸葛丞相亮、亮子瞻及关张两侯。”清康熙年间对成都武侯祠的重建是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次重建奠定了成都武侯祠今日的规模和格局。重建后,由二门、刘备殿与东西两廊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刘备端坐正中,颇具帝王之气,关羽、张飞陪祀于偏殿内,东西两廊内各塑有十四尊蜀汉一朝忠臣良将。此院落仿若再现蜀汉朝廷盛世。刘备殿后,由过厅、东西厢房、诸葛亮殿又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此院落精致典雅,温文尔雅、睿智安详的诸葛亮端坐中央,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陪祀两侧。此院落既保持了武侯祠的独立性,又与前殿紧密相连,正如清四川总督蔡毓荣在“重建汉丞相诸葛忠武侯祠碑记”中写到“余以为从祀于高祖、光武,则侯之志明;附祠于昭烈,则侯忠益明,岂非祀典之盛事哉!”成都武侯祠的独特性即在于此。它虽名曰“武侯祠”,大门牌匾却书“汉昭烈庙”,民国政治家、教育家邹鲁写诗曰:“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白代思”。可见,在百姓心目中诸葛亮的功绩和威望远远地超过了刘备。而刘备、诸葛亮为人千古称颂的君臣情谊正好有了成都武侯祠作为最好的载体。

综上所述,现存保存较好的九座武侯祠在分布区域、形成时代、建筑形制、景观打造、文化内涵上均有诸多共性,当然,亦各具特色。特别是成都武侯祠,以其君臣合祀的独特文化内涵区别于其他武侯祠,成为现存武侯祠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