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一瓷片所见岳州窑青瓷与迦楼罗鸟装饰造型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1月12日 20:34

王一凡

[摘要]岳州窑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地区著名的古代窑口,它的烧造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时期。可是近年来学界对于岳州窑的研究并不深入,岳州窑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被人们忽视。此次岳州窑在南京地区出土的佛教装饰造型的瓷片体现了南朝时期岳州窑高超的烧制工艺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岳州窑 佛教装饰 迦楼罗鸟 南朝

一、序论

“南青北白”是形容我国瓷器初始阶段因地域和窑口的不同而形成的瓷器各自特点。并且我们也熟知青瓷的始烧年代早于白瓷,这学期在读书过程中做尔对青瓷的最初阶段产生好奇,它源自何方?是否如我们常识中在江浙一带的越窑?阅读《岳州窑》一书发现其实不然,青瓷的起源其实在岳州,即今天岳阳,湘阴一带。笔者在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所藏中偶见一装饰特殊、意义深远的岳州窑瓷片,希望通过此对岳州窑及瓷片上的装饰和该瓷的烧造作一定考释,故成此文。

二、岳州窑窑口溯源与始烧年代

湖南中北部地区自隋唐以来就有这么一句民谣:“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从考古发现来看,湖南湘阴一带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窑口。岳州窑就是其中的精品。岳州窑被学界誉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见图1)陆羽在《茶经》中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次,洪州次。……岳州瓷青,青则宜茶。”而目前,岳州窑的价值却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到。

我国最早对于岳州窑的科学考察是1952年对湘阴铁角嘴窑址的调查。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又在今湘阴县城关镇立新坪一带找到了岳州窑的早期窑址。1973年在铁角嘴窑头山梨园一带也找到了岳州窑的早期制品。既然有如此发现,那么岳州窑也就应该有其相应的源流。

对于岳州窑始烧年代的确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历经上述三次科学调查后,湖南周世荣先生于1988年对距离铁角嘴东北15公里(东北距离湘阴县城3公里)的青竹寺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的青瓷标本,并有少量的青白瓷。在形制和风格上与湘阴城关镇所发现的器物有不少相似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件标示有“汉安二年”字样的青瓷残片,汉安二年是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为公元143年,大约是东汉中期。用考古学方法分析,该瓷片在第三层出土,它下面还叠压着一个第四层,所以第四层的年代会更早,再联系到湘阴一带的纪年墓中曾出土过类似青竹寺窑址的瓷器,墓葬的纪年在公元103-135年之间,显然要早于汉安二年。虽然还不能确证这些墓葬的青瓷就是来自青竹寺窑址,但从器物形态上至少可以旁证青竹寺窑址的肇始年代不会晚于东汉中期。因此岳州窑的始烧年代应为东汉中期左右。

细细审查《岳州窑》一书的架构及写作视角,虽说此书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考古报告。但确实是周老先生集数十年来对于岳州窑所做工作的一次总结,作为研究岳州窑唯一的专业书籍,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瓷器的相关学习,其胎质、釉色、器形无疑是关键所在。纵观全书,笔者对此些方面有了宏观的认识:

1.“岳州窑”胎质细腻、灰白,器形厚重;

2.敲击有金属般声音,瓷化极高;

3.青瓷开片,且开片处釉色较它处更为深沉;

4.造型古朴美观、光洁;

5.釉下荧光闪烁,釉层薄,玻璃质感强;

6.对于岳州窑与越窑的区分,时常被混淆,其实鉴别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从支钉来看,早期越瓷茶具采用支垫烧制,往往残留支垫痕,这是美中不足之处;而岳州窑采用先进的匣钵装烧,一般不用支垫,因而几乎见不到支钉痕。另一方面从积釉处的玻璃质强度来区分,相对来说,岳州窑釉表的玻璃质成分较强,其晶莹程度和器形完美无损(无支钉)等条件比越窑要好(见图2)。

其实,虽然岳州窑在历史上并不与越窑青瓷乃至于后来的邢窑、定窑、哥窑等著名窑口一样为人熟知,但对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洪州窑,下启长沙铜官窑及江浙越窑青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地位。

三、南京出土岳州窑瓷片所见迦楼罗鸟装饰形象

岳州窑在南朝时期已被长江流域人民大量使用,下面笔者就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的岳州窑青瓷片为例(见图3),用实物来谈谈岳州窑的瓷器以及其上所具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佛教的因素。

该岳州窑青瓷残片呈不规则五边形,长约14.7厘米,宽约8.9厘米,应为一盘口壶器腹部残片。有系一处,贴塑造型一处,通体呈青绿色,釉薄处隐约可见灰白色胎。釉层较薄,表面有不明显的积釉现象。开片细小致密,在釉厚处呈现结晶状,玻璃质感较强。残片近颈处有粗、细弦纹各一道。胎厚约0.8厘米,淘洗精细,未加化妆粉增白剂,胎质紧密、细腻,呈灰白色(见图4)。内侧亦施釉(见图5),但较外侧显薄,可见清晰的轮制痕迹,少数釉斑呈酱黄色。与系部相连接处有一明显的贴塑装饰,而该瓷片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此装饰上。经笔者考证,应为佛教中迦楼罗鸟在南朝时期的造型。迦楼罗鸟又称大鹏金翅鸟,梵语suparnla,或suparnlin。音译苏钵剌尼。意译羽毛美丽者。又译食吐悲苦声。是印度神话之鸟,为印度教毗湿奴神所跨乘。于佛教中,为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两翼广阔,住于须弥山下层。头顶上有熠熠放光的宝珠,金眼如同日月般闪烁,宛如宝剑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动。金翅鸟的双角代表二谛,即俗谛和真谛。是方便和智慧的结合。

这件瓷片上的迦楼罗鸟造型气派华丽。形体虽小,但其工艺上的精美与艺术上的造诣,令人欣赏。整体为倒置俯冲形,尾翼后张并形成两个孔洞且与系部相连,头部两侧翅膀一对,又似牛角形象,头部毛发如火焰。体态优雅,如正展翅高飞。翅膀的羽毛以五道流畅的刻划弧线勾勒,划刻规整,其上有精细的卷毛状纹饰。鸟的双睛及顶饰集中于头部顶端,塑造抽象。在头部中央能够清晰地识别出花蕊状颗粒即宝珠。这是佛教迦楼罗鸟塑像上头部的典型装饰,常见于铜像上。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青瓷上的迦楼罗鸟装饰造型仅此一例。

迦楼罗鸟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唐卡上,我们在很多唐卡的佛像背光之顶上经常能见到一只口叼长蛇的鸟形象,这种藏语称之为“琼”的鸟即大鹏金翅鸟(见图6)。

在西藏色达喇荣一带,人们的脖颈上带有一枚迦楼罗鸟像章,鸟是人身鸟面,头顶上是熠熠发光的宝珠(一说是花蕊),两翅硕大有力。人们佩带迦楼罗鸟像章是希望借此获得无穷的威力,消除一切难以治疗的疾患,使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这种相似的崇拜也出现在云南大理,大理崇圣寺三塔,塔顶四个角都立有铜质的迦楼罗鸟形象。崇圣寺塔以迦楼罗鸟作为塔顶装饰的原因在于“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古时洱海经常泛滥,苍山峡谷泥石流时有发生,淹没农田房舍,人畜遭受灾害,百姓认为都是水中邪龙作怪所致。佛经说龙性敬塔而畏鹏,金翅鸟常取龙为食,所以就在三塔塔顶的四角立有四只大鹏金翅鸟,目的是“求鹏伏龙治水”。

北魏及南北朝时期迦楼罗鸟作为装饰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典型代表是云冈石窟的迦楼罗鸟造像。它们出现在北魏的窟龛上,而且雕刻在屋脊的正中央,作展翅欲飞状,形态据屋脊而变化,姿态各异,各具特色(见图7)。

考量各种场合、各种器物上出现的迦楼罗鸟这种外来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形象,在我国境内存有如此广泛的分布与使用,不难发现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地域特征。而这块岳州窑青瓷所展现的迦楼罗鸟造型与北朝形象相比就更具有南方色彩。精致灵动,小巧而又不失尊贵,体现出岳州窑在南朝时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超工艺水平与制作技巧。

四、结语

岳州窑,长期以来虽然其各方面价值大大被低估,但它不仅在长江中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有其应有的位置。高超的工艺技巧代表了湖湘先民先进的物质文化。南京出土的迦楼罗鸟瓷片也体现了处在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民族、各种宗教意识大交流、大融合期的岳州窑所表现出的包容性与互动性。岳州窑瓷器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珍贵文物,展现了岳州青瓷的悠久历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而岳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得岳州窑更显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