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01月07日 21:03

张后林

喜送金蛇迎骏马,神驹更上旖层楼,此刻说马最合时宜。说到“马”,人们脑海里首先涌现的是蕴含“马”的吉祥成语,譬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人强马壮”“马不停蹄”“龙马精神”“千军万马”“老马识途”等等。

马是一种比较温顺通人性的动物。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马一直被人类视为最友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马姓在中国是常见的姓氏之一。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一部分。马年即将到来,让“马不停蹄”的精神给我们更多的支撑与鞭策。

马,从远古的沙场尘烟中驰骋而来,雄浑、高昂、豪迈。几千年来,马用自己的力量和赤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随人类的发展流动为一种精神,成就了源远流长的神韵。一些名马甚至与名将一样载入史册,使这些马威名长存。三国时代,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又有“人中张飞,马中玉追”之说。

马的精神,是忠诚,是高贵,是奔驰,是不可征服。马的神韵,则是马在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奉献美的史诗。马的忠诚本质更是令人赞叹不已。马被人类驯服后,就成为了人们生存中的助手。

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居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之首,是因为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帮手,或者说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一直到近代社会农业生产尚未普及机械化之前,马几乎包办农村的一切繁重工作。以至今日,在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一些落后地区,马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力量,因而被农民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历史上有许多咏马的艺术珍品:旧石器时代有些岩画上面有马,战国秦汉的瓦当上面有马,从秦开始的很多俑类都有马(如秦兵马俑、汉景帝阳陵的小马、唐三彩马、元代车马等),还有些漆器上也绘有马的纹饰。而要说到青铜器中的马,不得不提到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它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马自从活跃在战场之后,便成为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早期画马造型强调雄壮之体格、健劲之筋肉,以展现雄健阳刚之美。宋元时期,文人画潮兴起,画马崇尚回归自然,追求萧散清逸之趣。明清以来,更是不乏画马之精品,如南京博物院藏的艾启蒙所画《八骏图》,一直藏诸深宫,极少向外披露。其尺幅之大、装裱之精,甚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所绘八马与真马一样大小,均为中亚等地进贡清王朝的罕见名马,对景写生,神形各异、栩栩如生。每幅皆可单独成画,八幅合一又可为一组大型联画,画幅巨大、气势恢弘,实为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

古代建筑,包括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窗体顶端装修,大多与马有关。例如,座座文庙都有下马碑,许多大户人家安有拴马石,众多封火墙做成马头形。至于建筑装修中的大量木雕、石雕、砖雕、灰雕等部件,“禄马扶持”图案比比皆是。在庞大的下马碑家族中,立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府文庙者,造型最美。

马,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还是给国家安全做出的牺牲,都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华夏浩浩的青史中,到处都活跃着马的飒爽英姿。滔滔江河上赤兔腾空,巍巍山岳间乌骓追风,承载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英雄业绩。

马,负载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愿望与梦想:或腾或跃的进发力,或拉或负的耐久力;驰骋沙场,风驰电掣,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速度;不低头、不返顾、不徘徊、毅然向前向上、永远昂首扬尾的生存态度;正义、忠诚、善良、协作的品格;威武、雄壮、飘逸、洒脱的气度;健康、欢快、轻松、自在的情绪;即使衰老了,依然是志在千里,不用扬鞭自奋蹄;即使病弱了,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几乎所有能想得出来的长处优点,人们都愿意交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