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实证研究
   来源:中国市场     2017年12月16日 08:16

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实证研究

张天琪+胡军珠+王金花

[摘要]精准扶贫的提出,为首都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在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中,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基础和源泉,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是低收入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海鲸花特色蜂产业扶贫模式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积极推进简单易行的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发展“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量身定做——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定位上抓住了贫困农户的“贫根”和贫困地区生态与资源特色,以简单易学、接地气、“滚动扶贫”等特点带动贫困户走出“救济式扶贫”越扶越贫怪圈,增强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自身的“价值回归”,既扶贫又扶智,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实证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38

习近平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1]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件,这些扶贫政策对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总体布局、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路径办法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划,稳固推进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

1 扶贫发展总体现状

我国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3—2000年)》、两个十年(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在加大对“三农”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实施对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减贫道路,扶贫成效显著。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报道,从1990年到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89亿减少到2.5亿,贫困人口比例从60%降低到19%,[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3]

但是,农村地区贫困状况依然严峻。农村长期困扰贫困群众的出行难、用水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按照世界银行每天2美元的标准测算,2011年中国仍有2.5亿贫困人口,但根据2011年中国贫困新标准(相当于每日1美元),[4]2015年全国农村尚有5575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5.7%,如表1所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任务异常艰巨。

2 平谷区农村扶贫情况分析

平谷区农村低收入村相对减少,但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有五十多个贫困村,涉及十多个乡镇。低收入村大部分产业单一、资源条件相对较差、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脱贫工作相对比较严峻。平谷区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原因:一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增收空间有限;二是人口老龄化,创收能力低,完成脱贫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土地碎片化,家庭农业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收益;四是贫困家庭成员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增加工资性收入较难。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有限,部分贫困人员存在“等靠要”意识,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3 海鲸花特色蜂产业扶贫模式

3.1 特色蜂产业扶贫模式产生背景

贫困群体中大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低,缺技术又缺资金,发展产业的能力都很差,“高精尖”农业不太适合扶智型、参与式、造血式的扶贫模式。因此,平谷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提出根据资源优势和贫困户自身条件,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积极推进简单易行的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发展“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量身定做——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对低收入地区特色资源挖掘分析,以资源扶持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实现低收入地区良性发展,走出“救济式扶贫”越扶越贫的怪圈。其中,海鲸花养蜂产业链就是典型的代表。

3.2 平谷蜂產业发展优势分析

3.2.1 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优势

平谷区地处北京市远郊,是首都生态发展涵养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由于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地形地貌,形成了包括十八弯、桃花谷、九里山、丫髻山、北寨、将军关和黑水湾的7条沟域生态区域,素有“北京生态谷、都市桃花源”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首都生态第一区”,是北京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平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5℃,环境及气候利于蜜源植物的生长。

3.2.2 植物资源和蜜蜂资源优势

平谷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既有热带亲缘植物,又有东北寒冷地带亲缘植物加上地形复杂具有十分丰富的蜜源条件。平谷区植被茂盛,蜜粉源植物丰富,而且分布集中,给养蜂生产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66.38%,林木绿化率达71.26%,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5]山区海拔400米以上的植被以侧柏、油松、山杨、栎、平榛和荆条等杂木灌丛为主,低山岗台植被以油松、果树、刺槐和荆条丛、黄白草为主,山间平地、平原河谷、村庄周旁以果树、杨柳树为主 [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鲜果以大桃、苹果、梨、柿子等为主。全平谷区有野生植物资源227种。

3.2.3 蜂产业支撑体系较强

北京蜂产业研发实力雄厚,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蜂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蜜蜂授粉技术普及等方面优势明显,蜂业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负责管理养蜂工作和指导培训的专门的养蜂管理机构“北京市林业局蚕蜂业管理站”;有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国家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蜂业专业机构;有大中型骨干蜂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如百花蜂业;具有大量从事蜂产业的蜂学专业的本科毕业优秀人才。

目前,平谷区蜂农达200人,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并在区农业、科技、扶贫、民政等部门大力支持下,与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蜂产品协会、百花蜂业有限公司等进行广泛合作,在蜜蜂种群建立、饲养、管理及蜂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2.4 蜂产品市场前景好

近年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追求无碳,安全,环保、健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原生态、安全环保的蜂蜜、蜂王浆、蜂蜡、蜂花粉和蜂胶以其保健及药用价值在保健食品行业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同时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我国逐年上升,使功能型蜂产品营养食品受到了中老年消费者的欢迎。

3.2.5 蜂产业脱贫效益好

蜂业发展符合贫困户这一弱势群体实际,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投资风险小,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并与平谷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养蜂是山区贫困户农民致富的最佳选择。饲养蜜蜂投入较少,饲养蜜蜂的主要投入是蜂箱及种群,饲养一群蜜蜂投入700元左右,管理得当,一群蜜蜂年产蜂蜜30~60公斤,一群蜂年纯收入可达1000~3000元,超过养一头猪的收入,当年投资当年受益,有时一个收蜜季节就可收回投资。

3.2.6 生态效益好

蜂产业除收获蜂产品外,还可通过蜜蜂采花授粉,一方面使油菜、苹果、棉花、荞麦、向日葵、柑橘等栽培作物增产,并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蜜蜂授粉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以及其他生物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如果没有蜜蜂授粉,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仅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200多万群的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可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价值,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 [7]。所以,蜜蜂授粉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巨大的。

3.3 具体做法

北京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现有社员170户,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合作社残疾家庭养蜂脱贫致富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形式,以“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量身定做——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本着共进共退、共生存为基本原则为蜂农服务,对帮扶对象一对一指导,全方位帮扶,2015年带动89户残疾家庭养殖蜜蜂。蜂产业除提供蜂产品外,还通过养殖蜜蜂为平谷区上万亩桃树、草莓授粉,有效地保证了果品的坐果率,大大地提高了大桃的产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作为科普基地,为游人提供观光体验,2016年接待由平谷区妇联组织的亲子活动就20余期。荣获妇字号基地、科普基地、助残基地、青年基地 “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级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等荣誉。

合作社扶贫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入户选择。贫困户优先入会,推动抱团式脱贫。贫困户选择原则和要求:一是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有积极的养蜂意愿;二是其居住地或自有地附近蜜源植物充足;三是养蜂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的企业。第二,蜂资投入。合作社免费提供蜂箱蜂具,还统一提供蜂群、蜂王、白砂糖等一系列投入品,保证投入品质量安全。第三,技术培训。聘请蜂业协会专家做技术指导,制定蜂蜜生产操作規程;利用现场学校开展养殖培训,免费为蜂农提供统一养蜂技术培训,包括蜜蜂的春季管理、蜜蜂的秋季管理、流蜜期的管理、蜜蜂的冬季管理、蜜蜂越冬技术培训等;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从蜂王移植,交配,产仔,摇蜜,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指导。第四,蜂蜜供应链质量管理。质量与品牌是产品得以长久发展的保证。为加强蜂农质量意识培训,合作社与社员签订《蜂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严格按照生产规范进行操作,不掺假、不做假、不违规使用抗生素,保证蜂产品质量;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了年销售合同,既保证了社员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了货源供有量,对表现好的蜂农及合作社进行表彰。第五,蜂产品销售。先按照市场价格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对蜂蜜统一收购蜂蜜,收购价格比市场上高20%以上,年底再根据盈余情况进行二次返利。蜂产品进行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益共享以“诚信求生存”为发展理念,为蜂蜜注册商标和进行QS认证,并聘请专家对蜂蜜进行产品升级研究,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蜂蜜品牌。

根据对养蜂的残疾贫困户随机抽取十户调研,脱贫效果显著。1、2、5、10号四户由于家里无劳动力人员相对较少,养蜂时间长,蜂群多,有一定技术,仅靠养蜂就达到脱贫目的,4、6、7、8、9号五户家庭养蜂虽然蜂群少,但加上果树经营收入,可以达到脱贫,仅有3号一户由于家庭人口多,需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达脱贫。结果如表2所示。

3.4 海鲸花养蜂扶贫模式启示

蜂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业,特别是特色农业,可以实现价值的“重新回归”,让农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3.4.1 蜂产业定位抓住了贫困地区生态与资源特色

平谷区植被茂盛,仅大桃等果品面积达40多万亩,山区植物种类众多,蜜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蜜蜂饲养,发展贫困山区养蜂,成本低,见效快,技术成熟,选择山区养蜂作为扶贫项目非常符合。蜂产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一产、二产到三产,从初级农业生产到医疗保健、美容,再到蜜蜂文化的全产业链形态,有效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完全符合中央对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 [8],北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空中生态产业。

3.4.2 简单易学效果好对接“贫根”

蜂产业“成本低,见效快,当年见效”,是扶贫的最大亮点,适合贫困弱势群体低门槛、低风险心理。与高精尖产业不同,养蜂是一项不占田、不占地、成本低、收益快、无污染、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是农民易学、省工省时、适合贫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蜜蜂是高自主繁殖的生物,按一箱蜂计算,每两个月就能增加到两箱蜂,一年可增加五箱蜂左右,一箱蜂收入按1000元计算,也就是一箱蜂一年最高可达5000元左右的收入。据测算,平谷区有3000吨的蜜源,但目前只有蜜蜂近万群,年产蜂蜜不到200吨。按照全区的蜜源测算,还能发展蜜蜂10万群,户年净收入可达20000元以上,可带动1000户贫困户脱贫,实现精准扶贫。

3.4.3 “滚动扶贫”方式实现可持续脱贫

海鲸花采用“滚动扶贫”方式进行。比如合作社今年发放5箱蜂,明年收回3箱蜂转发另一贫困户,这种长期不间断可持续养蜂扶贫,可以以点带面,实现“小规模,大群体”的战略、以滚动帮扶的方式带动群众拔“穷根”,连片发展蜂产业,增强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增收致富。

3.4.4 能人带动型扶贫接地气

“80后”平谷农家女王金花,懂技术、会经营,了解贫困户疾苦。她打造的养蜂合作社,不仅解决妇女就业,还带动残疾家庭养殖蜜蜂。2014年获得“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郊区致富带头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称号。充分发挥能人型的自发性强、示范性强特征,且接地气、群众的信任度高,与农户利益关系紧密,是产业精准扶贫中比较有效的模式。

总之,海鲸花养蜂产业扶贫模式,是特别适合贫困山区脱贫发展的“空中农业”“速效农业”,已成为平谷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蜂二代”利用甜蜜事业实施精准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向甜蜜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J].老區建设,2015(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R].2015.

[3]鲁春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6(9).

[4]彭春凝.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2016(5).

[5]平谷区统计局.“十二五”幸福平谷监测评价报告——平谷区“十二五”系列分析之九[EB/OL].(2016-06-12).http://www.pg.bjstats.gov.cn/tjsj/ztsj/38576.htm.

[6]平谷区简介[EB/OL].http://www.bjaw.org.cn/pg/awjj/jj.htm.

[7]杜兰萍.挖掘蜜蜂授粉对农业增产的潜力[N].农民日报,2013-07-03.

[8]刘进祖,吴忠高,梁崇波.北京:建设生态产业 实现养蜂富民[J].中国畜牧业,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