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龙舞”舞出了七段龙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2月03日 01:24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浓厚的兴趣拥抱厚重的龙文化。常将龙身设计成雄健的造型,绣成龙袍、塑成龙脊、做成龙船。“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至尊至贵。最普及的活动是,百姓经常通过舞龙来祈盼腾飞好运。

江苏昆山先民对龙文化情有独钟,陆家镇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千多年之前就形成了舞龙习俗。不过,舞龙方式独具特色,在粗犷中见新奇,在豪放中见灵动,所以能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江浙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朵奇葩。表演时,每人高举一段拙朴的“龙身”,上下翻舞,若即若离,断中带连,由于增加了舞龙难度,所以在龙舞大家族中拥有一席地位。

陆家诞生《段龙舞》,是因为先有传说中的“断龙”事件发生。

为民降雨反遭灾

很久以前,陆家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数年未雨,河床干枯,田地开裂,庄稼无收,即使烧香求雨也无济于事,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正在大家焦头烂额之时,来了一位白发长老,他善于观云识天,认为必须先建龙王庙,然后虔诚祭祀,才能感动龙王赐雨。但百姓已极度穷困,无力出资,长老便慷慨捐助万贯银两。不日,一座富丽堂皇的龙王庙在陆家镇西的吴淞江边拔地而起。

龙王庙建成后,香火缭绕,直冲云天,分水龙王的七太子闻香后,感知人间定有急难在烧香求拜,便当机立断私出天宫下凡观察。果然,大地如火,万物涂炭,七太子心急如焚,当即决定作法降雨。刹那间大雨倾盆,禾苗即刻焕发生机。当地百姓感激涕零,于是集聚龙王庙跪谢七太子。正在此时,玉帝获悉发生了七太子私出天宫的犯规事端,就命令分水龙王将触犯天规的七太子绳之以法,便将龙身斩断,分成七段,惩罚其陈尸大路。

百姓悲悯念龙恩

老百姓看到这个血腥场面后,既忿恨又怜悯。忿恨分水龙王好像是个袖手旁观的“冷血动物”。人说龙王呼风唤雨,紧急情况下总能居高临下,运筹帷幄,实施分水调水的魔法,将水灾转危为安,将旱灾化险为夷。为此,昆山很多地方都建有分水龙王庙,以谢龙王的治水大恩。但抱怨那次陆家地区发生旱灾后,不知何故,龙王无动于衷,而且还向乐善好施的七太子下了毒手。

“龙生九子”中排行第七的太子常被看作聪明、善良的化身,所以当他得悉人间有难时,就敢于冒犯天规,私出降雨。不幸的是七太子居然为此被斩成七段,命丧人间。由此,百姓无比痛恨玉帝不怜民情照章法办,抱怨分水龙王盲目遵命而酿成命案,怜悯七太子落得了个“好人没有好报”的下场。

面对此番景象,百姓都为七太子的遭遇抱打不平。虽然他私出犯规,但毕竟是在行善降雨消灾,不该落得死于屠刀的下场。虽然天规绝情,但是人间有爱。面对“断龙陈尸”的惨状,当地百姓化悲痛为力量,用独特的方法为龙七子歌功颂德,因此舞起了斩断的龙身,就诞生了别具一格的《段龙舞》。

龙段接活舞如生

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采用竹架、绸布,分别扎制成被斩成七段的龙头、龙身、龙尾,再描绘龙鳞,美化龙睛,装上长杆,就能各执“段龙”舞动起来。只见龙身紧跟龙头,龙尾摆活龙身,就看到了似断非断的鲜活形象,好像段龙死而复生。

《段龙舞》一般由男性青壮年表演,尽显阳刚之气。他们身穿彩衣,腰系红带,在“急急风”、“走马锣”等时紧时缓的锣鼓点子伴奏下,有时像蛟龙出水、有时像腾龙翔云,有时像俊龙卧波,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矫健姿态,总能博得围观群众的热烈欢呼。其中,舞动龙珠的演员更是脚步敏捷,出手不凡,时而翻跟斗、时而舞绝技,看得百姓目不转睛,然后掌声雷动。

舞蹈动作中有“龙起水”、“龙打滚”、“龙腾云”、“龙脱衣”、“龙叩谢”等细节表现,把龙七子的爱心奉献和百姓的感恩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观赏《段龙舞》,有壮怀和激情随龙迸发,似在为冤魂鸣不平,似在为新生唱赞歌。为了极尽对龙七子的褒扬,制作龙头时还常考究地装置出可转动的眼睛,在抒情段落中还表现出龙体栩栩如生的灵性。如在晚上舞龙时,还在龙身上装上彩珠,亮出彩灯,高潮时还在龙嘴中喷出烟火,真像一条生气勃勃的火龙在广场上闪耀光华,辉煌无比。每当狂舞段龙,就像一条活力四射的巨龙横空出世,心中立刻升腾起对龙七子的无限敬仰。即使接活了“段龙”,还有许多爱戴和怀恋的不了情,所以常在舞动“段龙”时调集另一民族图腾“手狮”,为“段龙”接骨疗伤,慰藉心灵,盼望“段龙”重回人间,继续行善。

由于昆山陆家的《段龙舞》别有风味,所以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并且还进入江苏省级的“非遗”保护名录。为了弘扬龙文化,最近几年,昆山陆家连续举办了多届全国性的龙舞邀请赛,《段龙舞》总是盛装亮相,赢得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