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黑都有人走路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2月03日 13:38

王培京

几千年来,临高人民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孤守着祖先的语音,坚守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形成了临高人倔强好胜、坚强不屈的禀性。

多黑都有人走路

“多黑都有人走路”是一句俗语,它是指不管在多么糟糕的情况下,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不管多么艰难和危险也都会有人尝试和挑战。这句话在明代的《王桐乡告御状》中被演绎得淋淋尽致。

王佐的相关事迹可见于《光绪·临高县志》等史料,因为所居乡里多刺桐,因号桐乡。任官高州府同知,其人博学多识,诗词温厚平和,文气昌明正大,被誉为可与唐宋诸大家相提并论的大文豪。

临高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王桐乡告御状的事迹:明朝景泰帝时,琼州道台胡玉清垂涎临高已婚女子蔡牡丹的美貌,利用手中权势逼迫蔡家收下聘礼不成,派人强抢牡丹拜堂。洞房之夜遭到牡丹剧烈反抗,胡道台见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无效,十分愤怒:“若是这样,山薯不吃捣烂烂!”命人捆绑起牡丹百般虐待致死。不久,蔡牡丹义兄、国子监生王桐乡(即王佐)回乡探望母亲,胡道台害怕罪行被王桐乡告发,便急忙派人去杀他。王桐乡得知后,便去广东告发,胡道台是当朝权贵胡太师的公子,按擦使不敢得罪,告状以失败告终。王桐乡不死心,不分日夜赶到京城,与其恩师翰林院大学士丘浚商议,决定向皇帝告状。王佐将胡道台逼迫民女不从虐待致死一事禀告,大学士丘浚将胡道台任官期间作威作福、民怨沸腾的罪状上奏,代宗皇帝大怒,下旨命王佐回琼查办。王佐接到圣旨后立即返琼,将胡玉清就地处决。

在临高人心中,王佐是不畏强权、敢于与黑势力斗争的正义化身,也是临高俚语“多黑都有人走路”的现实注脚。千百年来,这种振奋人心、鼓舞意志的言语,鼓励着临高人民在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危险的人生处境永不退却,奋发向前。

人个一为名个一,虎个一为皮个一

“人个一为名个一,虎个一为皮个一”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与“人活要脸,树活要皮”一致,但这句话更注重的是一个人重视节气、名声的行为。

临高的先民非常注重名节,名节的情怀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她)们的血液,尤以女性为甚。《光绪·临高县志》记载:“李氏,英丘人,许希贤妻。年二十二为海寇所掳,李氏誓:‘妇人血无污地,魂可贯天,寇逼辱,抱柱喊贼而死。杨氏,博文人,冯起妻。年三十八值海寇掠村庄,氏抱幼子遭掳,逼犯不从。贼露刃,齿其子以威之,愤骂不屈,与子俱殒。唐氏,蚕村人。王原恺妻,琼山唐侍御舟侄女,耽书娴礼,少寡守节。幼子佐自能言时即严教训,稍长,出就外傅。一日不学,则涕泣不食。闻有良师友,虽数百里外,必遣往从。后佐以文学名于世,历三郡丞。值覃恩,诰封母宜人。”此等为名守节、不畏恶徒、尊师爱学的烈女不胜枚举。虽然其中也有“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但这些妇女的高洁品行依然值得今人赞许。

知错已觉迟,认路天已黑

临高谚语有催人向前的话,也有引人警醒的话。在教育方面,临高民间老百姓对子女朴素的教育思想,在民间流传的有关教育俚语中也有体现,至今尚为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这使得临高人非常的重视教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知错已觉迟,认路天已黑”,这句俚语经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在为学时,一定要趁着年少加倍努力,莫等到白了少年头,最后只留下追悔和悲伤。

“父母暴躁孩子成水牛”,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皮鞭之下教不出好孩子。临高语中经常用“水牛”来形容孩子很顽劣。中国传统的民间教育思想是“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孩子犯错要严厉苛责,才会引导孩子走上正途。但临高老百姓却意识到,棍棒之下往往会出逆子,皮鞭之下往往会毁才。孩子犯错时,脾气暴躁的父母绝不会懂得如何正确地去教育孩子,往往代之以皮鞭,孩子就会更加逆反与顽劣。“父母暴躁孩子成水牛”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着真理。(本文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