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音乐剧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培养体系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2月01日 00:01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我国已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师范院校或是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创办音乐剧专业学科、歌舞专业或是与音乐剧专业相关的专业。笔者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校的调研,掌握了详实的资料,经过分析和思考,认为音乐剧教育在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并大胆的提出了“中国音乐剧教育的中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培养体系”这一概念。本文回顾中国音乐剧教育的中专、本科、研究生各教学层次的发展历程,并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对中国音乐剧教育的状况进行简析。

[关键词]音乐剧 音乐剧教育 教学培养体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歌剧院排演的《乐器推销员》成为第一部在中国上演的美国音乐剧,正式把音乐剧这种融“歌、舞、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引领到中国舞台表演领域。从九十年代中期,各艺术院校开始试办音乐剧专业教育,从中专、本科的音乐剧表演人才的教育,到研究生层次的研究,再到“工作坊”、“剧团式”的短期培训、民营培训机构等等,中国音乐剧人正在积极探索着培养中国音乐剧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对音乐剧教学的关注也进入艺术学术研究领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师范院校或是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创办、开设音乐剧专业学科、歌舞专业或是与音乐剧专业相关的专业。并且已形成了“中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培养体系”。

一、中国音乐剧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开设音乐剧及歌舞专业为培养音乐剧专门化人才提供了优质的生源和有利保障

1992年,大家都在以观望的态度对待音乐剧这一新事物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武汉市艺术学校,以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拘一格的招生方式、开创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具有综合表演能力演员的教育理念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音乐剧表演中专班——“综合音乐戏剧表演班”,学制四年, “此班33名学生在毕业后,七名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四名考取上海戏剧学院,两名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两名考取中国音乐学院,一名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 [1]武汉市艺术学校的“综合音乐戏剧表演班”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音乐剧综合素质的教育成果,也为中国音乐剧专业的基础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在1998年开设的歌舞专业,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中首个以“歌舞”为专业名称的综合性表演专业,虽名为“歌舞”,实为形、台、声、表的综合表演专业。因其在招生时对学生外形条件的特别要求,再经过严格的舞蹈训练、一定程度的声乐以及表演训练,依托着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的教学带动,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表演人才,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取各高等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歌舞专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音乐剧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基地。

继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和武汉市艺术学校之后,广东舞蹈学校和上海舞蹈学校等多所中等艺术学校也相继开设中专教育层次的音乐剧专业或歌舞专业,3——6年学制不等。中等专业学校的音乐剧教学的开展不仅为高校音乐剧专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后备军,也为中国音乐剧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和有利保障。

(二)、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在1995年拉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音乐剧教育的帷幕

中央戏剧学院1995年开始招收音乐剧表演专业,2012年从表演系分离,独立建系。自建立音乐剧专业以来,依靠学院戏剧教学的优势,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戏特色的音乐剧表演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有了比较系统的专业课及专业理论课程设置。”[2]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课程设置丰富而全面,在保持传统教学强项的同时,大胆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在强调基础素质训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培养了诸多优秀的音乐剧表、导演人才。不仅排演了多部国外优秀音乐剧,还创作了《伪君子》、《家》等原创音乐剧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在1995年创建音乐剧专业;2002年,创建音乐剧系;同年,首创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剧研究中心。“旨在培养具备‘整体戏剧思维的高级综合性演艺人才、教育人才和编创人才。”[3]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不仅致力于中国音乐剧教育及演艺事业的开拓与传播,还出版发行《音乐剧导论》、《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西方音乐剧史》、《中国音乐剧研究》等多部音乐剧专业教程,在音乐剧教育理念上也一直走在中国音乐剧教育的前沿。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歌舞综合基础教育和大学部的音乐剧专业本科教育有机结合,使北京舞蹈学院拥有了自体的阶梯化专业教学模式。

紧随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建立音乐剧专业学科之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河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及一些高等学府的二级艺术学院和师范院校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学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余所院校建立或开设相关于音乐剧专业的学科教学。

(三)、音乐剧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上的拓展和延伸为我国音乐剧的发展培养了表演专业和理论研究的高端人才

目前只有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三所院校招收音乐剧方向硕士研究生,三所院校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践基础设立了不同的音乐剧研究方向。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研究、音乐剧演唱、音乐剧作曲方向。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方向。

音乐剧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上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培养了我国音乐剧表演专业和理论研究的高端人才,也带动了音乐剧学科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的创新。不同领域的音乐剧研究方向带动了音乐剧学科表演、教学、创作、理论研究的“学科链群”的科研平台的形成,并且以“学科链群”平台的建设推进本科及中专教育层次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也提高了音乐剧学科的办学能力、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完善了以音乐剧理论研究与表演、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中国音乐剧多层次、阶梯式教学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分析

(一)、培养方向的目光多聚焦在音乐剧表演型人才的培养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没得到开展

音乐剧教育在中国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中专中等专业学校的音乐剧综合性基础教育、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剧表演专业教育以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音乐剧学科领域的专业研究,形成了中专、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阶梯化的音乐剧专业教学体系及良性循环的教学体制。但我们通过对各校课程的分析,不难发现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目光多是聚焦在音乐剧表演型人才的培养上,尤其是在大学本科生阶段,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是向声乐、表演、舞蹈类课程一边倒的形势。而笔者通过对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Carthage等大学的音乐剧系课程的研究后发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除声乐、表演、舞蹈及有关音乐剧的常规课程外,还补充了戏剧史,舞台艺术,音乐史,编舞,舞台管理,化妆,戏剧分析,甚至包括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课程。在以上这些课程之外,教师非常鼓励学生去寻求其他感兴趣的领域,如作曲,舞台管理,编舞、作词及剧本创作等。也会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和了解舞台各部门的技术技能,如舞台管理、舞台设计、灯光、服装、化妆和舞台装置等。使学生在毕业后也可能成为音乐剧导演,舞台管理、音乐剧市场营销,或其他与音乐剧领域相关的从业人员。

音乐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在对音乐剧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必须关注到其产业性的特征。对于音乐剧的教育来说,音乐剧表演型人才的培养只是中间的一部分,音乐剧的编创、作曲、编舞、理论评论、艺术管理及市场操作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也是音乐剧教育发展所不可缺的部分,但目前这些相关的专业教学并没有得到关注。

(二)、音乐剧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教学实践剧目等方面存在西方化的倾向

因音乐剧为舶来的艺术表演形式,各院校在教学中都一贯秉持向西方音乐剧教学体系学习的态度,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西方音乐剧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声乐教学中,教学曲目基本是以美国百老汇的经典曲目为主;舞蹈教学多以芭蕾、踢踏舞、和现代流行舞为主;教学实践剧目也大多是欧美剧目。而就中国目前的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来说,原创、新创的中国音乐剧剧目每年都有几十部,以西方音乐剧教学体系培养的音乐剧人才难以适应我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目的演出。笔者认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应该是在认真学习欧美音乐剧先进经验的同时,各院校依据自身的办学平台和基础,秉承着学习、继承、融合、发展的理念,向中国传统文化取经、向戏曲等其它表演艺术借鉴学习,逐步增加具有中国元素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

(三)、开设音乐剧或歌舞专业的中等艺术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对大学课程设置的简单模仿

开设歌舞专业的中等艺术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也基本都仿制大学课程的设置,舞蹈、声乐和表演三大类课程平分秋色。芭蕾、现代舞、爵士舞;声乐、试唱练耳、合唱;戏剧表演等等课程都有涉及,课程多而重点不够突出。中专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音乐剧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艺术能力的适合音乐剧表演的人才,中专阶段的教学应是大学阶段的前期基础,而不是大学课程的翻版,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应有别于大学。在中专阶段的基础教学中,舞蹈基础课程、试唱练耳这两大类课程才是重点。舞蹈是需要童子功的专业,从小打好基础是毋容置疑的,尤其是在中专低年级阶段,舞蹈基础课程的课量安排要有保证。音乐方面试唱练耳是基本的素质,没有识谱能力和音准是无法完成音乐剧表演中大段的独唱、合唱、重唱的声乐演唱。至于表演课程在中专阶段的课量可以少一点。

结语

通过文中对中国音乐剧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剧教育在中国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的音乐剧综合性基础教育、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剧表演专业教育以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音乐剧学科领域的专业研究,逐步形成了中专、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阶梯化的音乐剧专业教学体系。而这种多层次、阶梯化的教学培养体系的形成是由我国艺术教育一直在沿用前苏联的教学体制而衍生出来的。这种教学体制为我国音乐剧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表演人才及相关的从业人员,但由于目前我国音乐剧教育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教学阶段也都存在有某些问题。音乐剧教育工作者要用开放的姿态去学习,创新的精神去践行,更要用理论的高度去指引发展的方向,让中国的音乐剧事业走向朝阳。

参考文献:

[1].沈承宙.关于音乐剧表演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文化艺术出版社.音乐剧教育在中国——首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6):P20;

[2].刘红梅.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艺术出版社. 音乐剧教育在中国——首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6):P41;

[3].马杰.试论音乐剧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6):P21。

作者简介:韩洛怡(1975—),女,研究生,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及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