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的关系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1月17日 07:22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了新的要求。流行音乐起源于民族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是我国巨大的音乐宝库,因此,在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中放弃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等于是让流行音乐无法扎根。随着流行音乐的传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只有两者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积极拓展各自的生存空间,才能使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具有中国特色,才能把中国的音乐事业推向另一个新的高潮。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大众文化重要的、也是现代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然而,处于市场化竞争中的流行音乐变得越来越商业化,音乐创作缺乏了应有的生命力,阻碍了我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对于拥有民族民间音乐这个巨大的音乐宝库的中国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流行音乐创作的一个宝贵的资源,两者的相互借鉴、吸收定能使中国流行音乐得到一个新的发展。下面就通过阐述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概念、特点、历史概况和发展现状,来分析两者相互依存、借鉴、吸收的意义。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概念和特征、历史概况及现状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它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大类,而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在不断的交流和交融中,它们互相辉映,互相竞争,进而衍生、发展。它的特征:音乐语言简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表现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也最能反映民族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和社会生活,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且还保持原始的自然形态,过去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民间音乐的作者基本上是普通劳动人民,他们往往既是作者又是表演者。

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泛受众的音乐形式,因此被称为“大众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它的特征: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简练,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

通过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概念、特征,可以得知他们有着相同点:1、两者的音乐风格都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2、两者都是易于流传,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这些相同点为两种音乐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历史概况及现状

1、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概况和现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宽广、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朝代的政治变迁,以及我国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人文背景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中国传统音乐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融会贯通了各民族的精神。在不断的交流、交融和发展中,中国民间音乐有了地域性的张扬,也互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形成风格迥异却又涵盖整个中华文明的传统音乐形态。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方言声韵十分鲜明的《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再到极富魅力的宋词元曲,无不显示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和变化,民间音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世界音乐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思维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民族民间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目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流行音乐的涌入,对原有的音乐文化结构和审美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又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思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第二,培养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人才力度不足,音乐形式的吸引力不足。这归根结底就是传承的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未能从小培养民间音乐的创作人才,引入不了新的血脉,给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 ‘

2、流行音乐的历史概况和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相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来说实在是很短暂,最早的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流行音乐在我国出现过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电影音乐的创作活动,如:《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天涯歌女》,从而奠定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第二个高峰时期出现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家电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内地,盒式录音机、录音磁带,作为一种媒介传入了内地。随着流行音乐盒带与录音机的销量急剧上升,流行音乐的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提供了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和探索,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摆脱了单纯的模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定位和风格。于是便有了李谷一、成方圆、程琳等第一代内地流行歌星的出现,继之又有韦唯、刘欢、毛阿敏、那英等,他们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给中国乐坛带来了一股流行风,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流行音乐越发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使其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业产物。许多唱片公司急功近利,使得流行歌手和创作人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小,被公司当作单纯的产品,失去了很多生活的空间和创作的时间。各种选秀造星的节目,也使得很多歌手和创作人急功近利,让国内流行音乐的根基和支撑越来越无力,使得其普遍滞后。

综上所述,国内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滞后,而流行音乐创作走到了一个瓶颈的位置,要突破这种格局使两者走到一起,就要促使二者相互依存、借鉴、吸收。

二、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存、借鉴、吸收的现象

随着音乐市场的拓展和完善,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情感需求的理性化,中国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又不可避免地走到一起,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借鉴、吸收的关系。中国人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正是扎根于这样的土壤,才有着深厚的根基。而流行歌曲则更多地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以及符合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需求。因此两者的相互依存、借鉴、吸收,这种既有新鲜感又有归属感的音乐必然会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音乐评论家金兆钧曾就音乐创作抄袭问题发表了一篇评论说:“地球上最后一个音乐宝库就是中国民歌,建议音乐人向民歌取经,民间音乐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宝库,是可以培养出伟大的音乐人的。”

说到伟大的音乐人,笔者想起了出自番禺的伟大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中国摇滚乐的先驱崔健、中国乐坛颇受听众喜爱的男歌手韩磊。笔者在冼星海的创作札记中了解到,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以及一些交响曲都是取材于南方的一些民歌和广东音乐。他写了无数的工人歌,而《顶硬上》是一首唯一的纪念母亲的歌,这首歌是根据流行于禺南一带的劳动号子重新编写而成的;在他创作的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中采用了带有南方音乐特色的吹打乐,创作《后方》采用了广东音乐《饿马摇铃》、《双飞蝴蝶》,创作《中国狂想曲》采用了山西民歌《五月鲜》和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下山虎》;他还改编了广东民歌《月光光》、《鸡公仔》等给当时的儿童演唱。这些歌曲和乐曲都多次在音乐会中上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冼星海曾经在国外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音乐,但他的创作没有因为在国外学习而盲目模仿,而是运用民间音乐的元素与一些新的音乐表现手段来引起受众的共鸣。因而,他创作的音乐在祖国危难时期唤醒了中国人民起来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国主义,激励着中国人民顽强地与敌人斗争。

说到中国摇滚乐的先驱崔健,他的成名作《一无所有》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把外国的摇滚音乐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并没有盲目追求国外摇滚的疯狂,而是在他的摇滚作品中吸取了民歌的资源,特别是他的《假行僧》,有人认为“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这几句的旋律是抄袭了少数民族的民歌,但其实这首歌只有前两句是借用,后面都是崔健自己的创作,这首歌成为崔健原创的优秀歌曲。而且他还很喜欢到少数民族中去采风,去向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手了解更多的民歌。

再说到近期很受关注的歌唱比赛类节目《我是歌手》,其中的中国乐坛颇受听众喜爱的男歌手韩磊,在节目中屡获冠军,所有媒体、乐评人以及歌手们都看好他是本季比赛的冠军大热。为什么他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肯定呢?首先他的唱功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个比赛里,每一位歌手都是有着足够的实力的,而为什么偏偏就是韩磊能够那么的让人注目?这就跟他对音乐的追求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他也深深的了解,要在众多歌手中突围而出,必须要打动观众的心,所以,他选择了改编经典的曲目。他曾在节目中用爵士元素来改编新疆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爵士钢琴、倍大提琴和爵士的唱腔,用一种中乐西唱的全新感觉去诠释这首经典的民歌,让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还有最近的一次表演,他用新疆手鼓、胡笳朝尔(蒙古民族乐器)、弗拉门戈吉他(西班牙民族乐器)、西塔琴(印度乐器),四种特殊的乐器再加上蒙古族呼麦,全新再现了王洛宾老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让他在半决赛上拿到了决定性的胜利。正如一位乐评人所说:“韩磊的这个版本是在给王老师演唱了一个结局,最终把遥远的那位她娶回家了。”韩磊改编的成功案例,让我们了解到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的关系,不单单是音乐风格、音乐元素的借鉴与吸收,还可以是乐器运用上的借鉴与吸收,只要你运用得巧妙、用得恰当,经典老歌一样能受到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喜爱。这一点也恰恰说明扎根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这个根基上的艺术,会让更多的受众产生共鸣,从而使我们的民间音乐继续发挥余热,使流行音乐流淌着“根”的情感。

这三位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环境中的音乐家把民间音乐与自己创作、改编的音乐成功结合,可见,民间音乐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它是民族和文化特征的宝库,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二者的相互依存、借鉴、吸收能让流行音乐在民间音乐中吸取一些具有特色的创作资源,使流行音乐的创作更具有生命力,使得其受众不再单一。民间音乐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宝库,把民间音乐的元素应用在流行音乐中,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继承我国的优秀民间音乐。我国的流行音乐一直都走在西方的后面,要使我国的流行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让我国的流行音乐向民间音乐吸取多一些民族性的素材,使其具有明显的特色,从而让世界更好认识我们中国的音乐。流行音乐中承载着的民族民间音乐借助于“流行”这一个快速通道会迅速地传播,并且感染着整个民族,这将极大地促进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而流行音乐则能在有着深厚民族根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散发出更热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魏巍.对美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思辨[J].音乐生活,2009(03);

[2]颜晓辉.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J].音乐创作,2011(04);

[3]戴蒙利.流行音乐存在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4]滕晓梅.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互相依存关系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0(02);

[5]张颖.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通俗歌曲,2013(08);

[6]冼星海.冼星海创作札记[M].1995(08);

[7]苗虎.从当代流行音乐谈音乐的雅俗问题[D].河北大学,2004;

[8]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梁颖(1983-),女,助理馆员,现任职于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