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绘画模块中漫画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0月27日 06:35

高中绘画模块之 版画 教学研究

邱京京

摘 要:深入研究中国高中的美术教学,自从新课改以来,对于模块教学的设置越来越科学化和合理化,其中充分体现了我国高中教学的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们多元化的兴趣和专长,多模块教学方式可以为美术多元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填充。通过分析新课改之后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可以丰富漫画专业相关的知识,更加了解当前信息时代的流行文化。

关键词:漫画课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分析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设置目标,分析高中美术绘画模块加入漫画章节的应用意义,设定调查问卷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程反馈。对学生所偏爱的漫画作品进行多维度分析,调查参与漫画活动的主要方式,开展较为完善的漫画课程教学模式。在展开漫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入动画来加以辅助,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未来漫画课程教育成果进行展望。

一、漫画在高中美术绘画模块中的应用意义

(一)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国近现代大多数漫画作品都涉及到民族情感,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反侵略反战争的素材为主,充分地表达了顽强的反抗力和战斗力,同时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在乱世当中人们对和平是非常的憧憬,在民族危机现实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漫画成为了精神发泄的有力武器。漫画是一种文化的宣传途径,可以成为政治宣传的强大武器,漫画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当中,身负救国救民的重要责任。西方的大多数漫画都是以娱乐为出发点,东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中国漫画当中,其中所体现的大多都是普通民众,漫画当中所寄托的也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漫画整体的构建上来看,漫画家充分地采用了人们熟悉的艺术方式,运用了对比、夸张以及比喻等修辞。在中国漫画当中,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用简洁的表达形式展现了出来。

(二)取西方精华的中西融合的漫画风格

在中国漫画当中存在着许多比较优秀的作品,大多数漫画的主旨体现着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仔细观察也可以看出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西方漫画描绘手法。在《新钟馗辟邪图》当中,其中展现人物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戏曲年画的形式,西方装饰线条被充分地应用于画作当中,最明显的代表就是对于身体轮廓的绘画。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漫画装饰画派开创者张正宇,具有非常丰富的漫画创作经验,同时具有创新性的开拓思维,将西方画法和中国传统工艺创造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经过许多年的技术磨合和文化融合,将西方漫画画法和中国传统工艺创造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此便开创了新型的漫画风格,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南海美人鱼》《桃园》。在这些画作当中,绘画的手法和技巧发生了非常大的突破,德国的漫画形式主要以諷刺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乔治·格罗斯,在线条的勾勒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通俗易懂的象征手法

中国的漫画当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夸张、象征和比喻,这样可以更加突出漫画的主题,使描绘的形象更加的深化和直观。在漫画当中,如果想将复杂的事物进行直观的描述,就必须运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具有一定暗讽的含义。《时局全图》是历史课本当中最经典的,其中生动形象地将西方各帝国主义列强比喻为不同的猛兽,将每个国家的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且将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得生动淋漓。《老猿百态》是钱病鹤的代表作,其中将袁世凯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充分的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与此同时在命题时也应用了同音暗喻,其中所要表达的寓意非常深刻并且浅显易懂。在漫画当中,如果想要将事物的特征进行刻意放大,就需要通过夸张的形式来加以表达,从而可以达到将特点变得更加鲜明的目的。在漫画描述当中夸张是最为突出的描述形式之一,《误人青春》其中充分揭示了形式主义所带来的弊端,所构造的人物形象就是满脸胡须不修边幅,用较为憔悴的人物描写方式,表示出了讽刺务虚的深刻含义。

(四)活用传统艺术精粹

中国漫画和其他的传统绘画艺术不同,虽然两者之间发源的最初理念相同,但是随着艺术的快速发展,分支流派越来越明显,两者之间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漫画在整体创作技法上面,充分地融合了传统的水墨技法,对于人物的细节以及传神描绘生动形象,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中国漫画的特色之一就是诗画配合,由于传统绘画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限制住了中国漫画人物的表现形式。为了营造更加变幻无穷韵味十足的人物形象,需要对人物以及环境进行整体的构造,画家通过精心的设计以及整体的布局,对漫画整体的美感进行严格的审核。中国漫画传承于传统的绘画艺术,从传统文学当中汇集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都可以应用于漫画当中。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涵盖了典故流传、古训、格言、传奇故事以及预言。将这些内容应用于漫画创作当中,可以赋予这些形象更加新颖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创作出言简意赅但意义深刻的漫画作品。优秀的漫画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整体欣赏过程当中,解读起来毫不费力,并且其传播力是非常强大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不仅突出了漫画家丰富的文学底蕴和知识修养,同时还会应用到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简单来说,中国漫画就是传统艺术门类样式的综合体。

二、漫画课程教学研究运用的方法

(一)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教学整体的效果设定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教学方向,教师会根据漫画鉴赏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目标的总体设定。在学习漫画之前,要明确漫画于社会实践当中的一些关系,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细节,丰富自身看待事物的情感和思想。漫画当中的素材大多数是来源于生活实践当中,培养自身更加热爱的生活有利于漫画方面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获得较为个性全面的发展。学习漫画相关的理论知识,高效地对语言进行全面的表达,对于漫画人物的造型一定要进行熟练的掌握,将掌握的造型应用于漫画创作当中。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在观察事物的过程当中学会进行整体的观察,学习漫画创作相关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的全面学习,不断地对漫画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探索和创作。endprint

(二)问卷调查,筛选资料

教师在开展课堂之前,要对漫画方面的艺术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学习,其中要包括漫画艺术的发展起源、绘画技巧、理论知识以及风格形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爱好,因材施教进行较为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互融合在一起,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漫画艺术,帮助学生逐渐构建漫画知识体系。在讲解漫画发展起源的过程当中,需要为学生进行相关代表作的详细讲解,比如说《灌篮高手》《唐老鸭和米老鼠》《名侦探柯南》。在欣赏外国著名的漫画代表作之后,再将目光放到我国优秀的漫画作品当中,将西方漫画的艺术风格和我国传统的漫画表现手法相互结合在一起。在欣赏漫画代表作的过程当中去感受漫画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讨论,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自己喜欢的漫画表达形式,然后将这些独特的漫画人物风格融合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通过欣赏漫画代表作以及自身创作,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漫画绘画风格。写实派在表达漫画主题时所利用的方法是速写,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给人真实的感受,为了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唯美感,作者們通常会将漫画风格归属于浪漫派当中。漫画人物在初步构造当中,无论是人物表达形象还是线条勾勒都会比较粗糙,为了进一步地对人物造型进行处理,作者通常会采用理想化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丰富。

(三)营造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美术教师在整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逐渐地培养学生去模仿优秀的漫画作品,而不是将优秀的漫画作品作为创作的模板。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教学当中的漫画理论知识,其次,在生活实践当中去搜集漫画创作的素材。两者相互融合重新构建新的情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漫画创作,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漫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由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此之前,教师要教授学生漫画绘画的技巧和手法,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身漫画绘画水平,从而达到漫画教学的最终目标。近几年,随着教育快速的发展,互联网也在快速地向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为许多漫画家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漫画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真实情感的漫画作品。许多学习漫画的人并不缺乏对于漫画的创作热情,缺乏的是美术绘画的功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对于缺乏美术功底的学生,老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用文字进行故事内容的创造,最终再思考画面上整体的呈现方式。在学习美术的过程当中,不断地鼓励学生坚持日常练习,将学习美术养成一种习惯,展开由浅入深的针对性学习。在美术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还要注重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从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结语

在展开漫画教学的过程当中,漫画家充分地采用了人们熟悉的艺术方式,运用了对比、夸张以及比喻等修辞。在中国漫画当中存在着许多比较优秀的作品,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西方漫画描绘手法,经过许多年的技术磨合和文化融合,将西方漫画画法和中国传统工艺创造充分的结合在了一起。漫画在整体创作技法上面,充分的融合了传统的水墨技法,营造了更加变幻无穷韵味十足的人物形象,传统文学当中汇集了大量的素材,应用于漫画创作当中,可以赋予这些形象更加新颖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周艳慧.多媒体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霞.美术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04)

[4]张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信阳学院艺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