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粤西碑刻及拓片的文物价值与利用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0月09日 19:58

...下挖出多块清代碑刻专家鉴定有文物保护价值

[摘  要]粤西碑刻及拓片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源。相对于纸质文献而言,当前的碑刻及拓片保护与研究工作相对滞后。论述加强粤西地区碑刻及拓片的价值和收集整理情况,对粤西的碑刻资料及拓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设想,希望粤西的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本地方的碑刻及拓片保护、收集、整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碑刻  拓片  保护  文化遗产

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古代石刻文化占有一个重要比例。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的人文环境、文学艺术也不尽相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北方古道西风瘦马相对干燥的气候相比,地处中国岭南的粤西是杏花烟雨、小桥流水的江南湿润多雨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一幅与北方大刀阔斧的艺术相异的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大花园中独具一格的奇葩。这当中就有粤西碑刻拓片这一个还未被大家重视的领域,有待我们进一步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

本文拟对湛江市博物馆馆藏的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的碑刻《高州会馆》进行拓片创作为例,就其搜集、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等与学界专家、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

一、古代碑刻及拓片的价值

古代碑石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墨子》中就有“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的记述; 《太平御览》卷536《礼仪部》引桓谭《新论》云: “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千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有二”。古代石刻品种繁多,有碑刻、墓志、摩崖、塔铭、题记、石经、石帖、造像、画像等,且分布地域广阔,内容形式丰富。作为文献载体之一,古代石刻具有记事、纪功、颂德、褒奖、警策、训谕、惩戒、纪念、抒情等多种功能及多方面的独特价值,其内容也极为广泛,有政治、军事、法制、吏治、文字、语言、宗教、民俗风情法、文学、经济、科技、建筑、中外交流、名胜古迹、灾异、天文、科技等,几乎无所不包。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古代石刻,“与简帛文献、纸本文献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献中的三大主干……其中蕴藏着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史学、医药、科技等多种学科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

“拓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中国传统技艺,它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通过一系列的工序,清晰拷贝出来。拓片以1:1的比例,真实反映了原物的面貌,在不能接触原物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替代原物的作用。拓片从种类上来说,有甲骨文拓片、秦汉瓦当拓片、墓砖拓片、汉画像拓片、古币拓片、铜器拓片及碑志拓片,而尤以碑志拓片数量最多。拓片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保存文献、考证史传、增补遗闻的重要资料,还是研究书法史的珍贵实物标本。如造像铭文拓片,多为历代造像的发愿文,研究者可以从不同时期发愿文内容的变化,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对生活的追求。”[2]

二、研究粤西碑刻文化的特殊意义

“粤西的特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以流放文化、清官文化、抗战文化、石狗文化、古商贸文化及历史文人、历史文物、文化古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雷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从汉朝开始,雷州城就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千多年从不间断。[3]

在这样的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中,自古至今,粤西保留了中国很多政治文化名人的书画作品,例如:唐、宋两代,贬于雷州或贬于徐闻、海南而路经雷州的朝廷命官共22人,其中宰相就有7人,包括苏轼、苏辙、寇准、李纲、汤显祖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雷州在唐代以后已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遭贬谪海南的官宦们一般都在雷州停留数日甚至数月。在他们看来,过了雷州,也就意味着开始步入真正的化外之地。从海峽那边过来的海南士子,也会在雷州稍作停留,因这是步入大陆接触中原文化的第一站。海南的名人海瑞,就在天宁寺写下了“天宁古剎”的题词,与苏轼所题的“万山第一”交相辉映,均是存世珍品。特别是位于雷州市雷城镇西湖内十贤祠东壁,保存着大量的珍贵碑刻。这些碑刻文化,对粤西的古代文化研究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但粤西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潮湿多雨的气候,使得大部分的碑刻和书画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损坏,这股咸潮之气,对书画作品或裱件的保存带来很大的难度,古代没有干燥设备的情况下,那些先贤们留下来的墨宝,大多湮没怠尽。只有碑刻因材质原因才得以保存得更久远些。因此,研究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碑石刻文化便是我们开启粤西古文化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三、研究碑刻及拓片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粤西状元林召棠是湛江吴川人,由他所题的碑刻除了《高州会馆》,还有保存于吴阳文塔的碑刻和《金莲庵》的题字等,另外还有保存于肇庆端州的碑刻和流落于民间的各种木刻、拓片,对研究林召棠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是有着重要史料价值的。林召棠所书的碑刻《高州会馆》,遗址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高州街,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该会馆旧址现为湛江市第四小学,操场处百年古榕尚在。该碑现保存于湛江市博物馆户外,碑长约230CM,宽约70CM,有上款和下款,字口清晰。高州会馆四字为榜书,书法猷劲有力,宽博森严,可以看出林召棠对顔真卿的书法研究很深,此碑有别于林棠召一贯以二王一路面目存世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

在中国古代,拓片是在复印技术还没有产生的之前,被人们认为是下真迹一等的作品。一幅拓工精良的拓件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中国大部分的书法字帖都是通过拓片形式保存下来,为中国书法艺术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拓片以特殊的手段复制了原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原物的作用,又因为拓片比原物更容易保存和携带,即便是原物遗失,也可供人们继续研究”。比如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瘗鹤铭》,就有着落水前本和落水后本的区别。该碑原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后来因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捞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捞出五石七十余字,但已经不完整了。如果不是因为有拓本流传的缘故,书法史上就没有这份珍贵艺术瑰宝了。

四、碑刻及拓片的收集、保护与利用

当下学术界对纸质文献的研究而言,粤西等地的石刻及拓片的搜集、保护与研究,还比较落后和薄弱。古代碑刻得以流传至今,在现代电脑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显得特别珍贵。加上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加剧了空气污染,对碑刻的腐蚀很大,使得碑刻表面风化,文字、图像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而一旦碑石刻上的文字、图像消失,它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殆尽了!因此,拓片的保存也就成了这些碑刻的第二次生命,有着重要保存意义。

此外,由于许多群众缺乏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及文物保护意识,不少珍贵石刻被当作日常生活器具或建筑材料的替代品而遭到损坏。在吴川,过去就有人把林召棠题字的古代木刻当作洗衣板用。后来被有识之士收购,并制作拓片加以保存。

结语

由于粤西的碑刻保存分散,流失和破损相当的严重,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就显得迫在眉睫,抢救古代石刻及拓片的任务刻不容缓。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遗产保护原则,粤西地区的历史文物遗产,特别是古代石刻及拓片的征集与保护。要做下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由文化部门成立统一机构,对粤西一带有开发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碑刻,通过考证、登记、造册,把这些遗落于民间的文化明珠整理好,保护好,充分发挥这些民间文物的史料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二)组织专家学者,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碑刻进行碑文拓片创作,有条件的可以把这些优秀作品出版发行,使得这些碑刻可以焕发出第二次生命力,也有利于这些作品的传播和流传。

(三)政府相关部门划拔一定的经费,组织专家学者,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碑刻进行鉴定,现后实施进一步的保护文案,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发掘、清理和保护。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碑刻应用玻璃罩密封并作真空保存,力所能及地延续这些碑刻文化的生命力,为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心明.论历史文献中的石刻文献.理论学刊,2006(3):P88-92;

[2]牛振东,朱先忠,孙一钢.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P6-8;

[3]吴志强.打造粤西文化中心.湛江日报,2007年8月21日。

作者简介:王维东(1972--),男,助理经济师,现任职吴川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