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08月31日 00:47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杂志投稿 哲学类杂志 B美与时代美术学刊杂志社编...

杨思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基础教育的缺陷、管理体制的僵化、教学模式的落后以及师资队伍水平的良莠不齐等都是制约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理念,立足国际视野,从本国的现实出发,改变僵化的思想观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问题;改革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考艺术热潮和大学扩招的影响,很多学生选了美术专业。引起艺术热潮的原因在于,有的高考生不想面对文化课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不想去挤独木桥;有的考生由于偏科严重亦或者文化课成绩不佳转而选择了艺术门类。可见在学习美术教育的考生中大多数人的出发点并不是喜欢美术,而只是为了更方便地迈入大学门槛。大学的扩招也影响到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资金在美术教育专业上投入较少,师资力量匮乏,重“技”轻“艺”,教学体制和课程模式的陈旧等都在影响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自己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在立足本国国情和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对美术教育教学体制和内容的改革做了深度研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内涵

美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美术方面的教育。只有将美术和教育两方面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一种学科教育。美术教育除了发挥其本体,延续和发展美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外,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健全人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是在为我国中小学输送合格或优秀的师资。

(二)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美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将美术教育推到了最前沿的位置。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它更是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是让学生在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下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同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进而为我国中小学提供大量合格和优秀的师资。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艺术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可是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而美术教育就是具有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文精神的迷失正需要美术这样的学科去唤醒人们真实的内心,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四)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一项需要培养和开发的潜能,而这个最佳时期就是在幼时到青少年时期。因此对于每一位将来要任职中小学的美术老师来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都至关重要。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误区

(一)艺术观念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的频繁交流,西方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观念随之进入我国,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也深受其影响。比如,把美术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美术技能方面的提高,但是这并不适合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也影响到了高校美术教育,有时追求经济利益创造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忽视了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教學定位的误区

我国高等师范因为所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没有能力对每个学生进行清晰的培养计划,进而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也不清楚具体的学习目标。在综合类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开设美术课程以前,我国美术专业院校已经开设了美术课程,所以我国的大多数师范类高校一直在学习与模仿美院的培养模式,却忽视了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就业方向并不是培养画家或者工匠,而是中小学美术教师。

(三)教学体制不合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复杂多元化,功利主义和浮躁风气使得高校美术教学内容出现空洞乏味的现象。由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不合理,也致使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做科研和项目等方面,对教学有所忽视。在教学当中又存在与教学大纲脱节的现象。由于大班教学模式使得老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个学生,而老师与学生之间课下交流又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距离感。由于资金和师资等诸多因素使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没能做到严格的科学合理安排,真正潜心研究艺术教育的人越来多越少,都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误区

第一是课程体系陈旧。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停留在在入学前两年或者第一年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美术绘画技能,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分设专业,基本包括的专业设置有美术学专业(国画、油画、水彩、书法),设计专业(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就国画这一专业来说,在大二从线描入手,线描人物、白描、工笔花鸟、人物、青绿山水、写意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等课程都需要在两年内掌握,还有专业选修课,例如,黑白木刻和丝网版画等。显而易见,由于分科较多,导致每一门课的学习时间缩短,每门课学不精,效率低下,而且在高校的美术技法课堂上,老师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

第二是教材整合待优化。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材数量偏向于在大一、大二时居多,大三、大四时教材就会减少甚至没有。大部分教材是公共课学习的,专业课学习的书籍较少,技法课的教材偏向于名家名作却缺少对技法系统学习的书籍,美术教育学、美学、艺术史论学习的相关书籍也相对较少。

第三是理论教育薄弱。在高校中,学校会普遍认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底子差,而学生自己也有这样一种观念,会不自觉地逃避对理论课的学习。学校对于美术教师的评选等也大多是基于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因为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美术技能更容易评定。这两方面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于文化课的不重视,但是高校要培养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是基于对美术技能的学习,还是对美术教育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铺垫,而且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还是普遍性存在重“艺术”轻“师范教育”的现象,美术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方法等课程在许多院校都是空白。大多院校的教育类课程还是请公共课的教师进行教学,显然师范理论课更是处于一种不被关注和重视的位置。

第四是创新性活动缺乏。综合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来看,学校美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活动学习等现象。例如,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技法课程都停留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名作,而后进行临摹、写生、教师在一旁辅导为主,这是一种单一、重复却又枯燥的学习模式。虽然有的院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写生基地,但是写生基地与学生的学习联系很少。写生课也大多沿袭一种老师画、学生看、学生临摹老师或者照景写生的状态,缺乏创新性活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也有悖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会间接地阻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是无法充分利用教育实习。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实习的时候大多是学校进行安排,统一管理,但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的毕业生却并不受中小学青睐,中小学并没有争先恐后地去高校争夺优秀师资,相反,是学校在努力沟通交流安排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实习期间较短,在高校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微格试讲教学、也没有系统地学习如何写教案,全部的学习压力都堆在了教育实习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就会导致效率不高。

第六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高等师范对于美术教育这一专业投入的资金较少,但是,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导致美术教育专业教师数量并不足以承担数量如此巨大的学生,师资力量匮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虽然努力在美术造诣上进行自我挑战和自我提升,但是由于多年传统模式的影响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与当代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方式

(一)清晰教学定位

当前社会,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具有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美、创造美并能够从事一般美术事业的拥有较强的社会生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来说,他们所需要培养的大学生是应该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所需要的,这就要求他们仅仅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功底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同时重视他们的艺术理论教育,在坚持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模式

第一是改善教育管理形式。高校教育事业要发展,就要转变教育管理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规范的作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减少学生抵触学习情绪的产生。

第二是完善教学体制。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应该从自身专业特点出发,大多数为小班授课,增加实践课与练习课,并且充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联系,能够将理论教育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同时,学校应该多举办有关学术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比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是完善课程设置。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增设学生的课程内容选择范围,扩大选修课的规模,但是选修课的内容必须与美术教育本专业有相关联系,在充分考虑本校情况、师资等条件下给学生选修课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增设一些关于人文素养、美学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主动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第四是优化教材内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教材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与高校所设置课程相匹配,使教材不与课程脱节。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实施教学的有效工具,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同时,高校可以自己编写适合于本地区和本校的校本课程,以供学生学习。

第五是创新教学方法。在硬件设备上,高校在不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手段,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活跃学生思维,充分理解和保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习惯。

第六是重视理论教育。首先,高校美术教育应该认识到,仅仅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不能更好地理解与诠释世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单纯培养他们的技能并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应该保证艺术理论教育的课时,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美术教育事业要发展,教师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身为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能力,还应该有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不为社会的功利性和浮躁所影响。高校应该优化教师聘用机制并改进教师评价体系,用良性竞争促进教师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道德责任感,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此外,高等院校还应该多邀请同专业的业内资深专家、教授来学校开讲座,并能给本校老师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

(四)强化教育实习

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来说,教育实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以后的教学情况,所以,高等师范必须对这一环节引起重视。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校内的“微格教学”,高校应该延长这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从大一到大四都应该系统地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实习基地观摩、学习,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学校感受真正的课堂。第二部分是“实地教学”,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教育实习的研究课程,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联系,与当地教师互相探讨适合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培养方案。在实地实习期间,每个环节衔接紧密,有效联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实习机会为将来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结语

目前,艺术教育被推到了前沿的发展地位,美术教育也引来繁荣时期,但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承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正视问题,积极应对。可以先从调整高考模式开始再到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和国家所要的人才,促使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事业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2]常瑞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彭小虎.高等师范课程比较研究与我国师范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09).

[4]黄宗贤.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透视[J].藝苑(美术版),1998,(01).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