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用评级质量的思考
   来源:中国市场     2018年06月28日 03:28

外部信用评级质量评价分析.pdf

贾紫兰

[摘 要]我国债券市场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债券信用评级也越来越重要。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信用评级机制还尚不完善,信用评级质量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债券信用评级虚高、评级较集中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目前信用评级质量不高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信用评级质量的因素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和利益冲突;最后,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评级质量;盈余管理;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3.045

1 前 言

我国债券市场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债券信用评级也越来越重要。债券信用评级是市场债券投资者判断发债企业偿债能力和违约率的重要指标,债券评级是否客观合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债券信用评级能够有效缓解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助于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是用来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的机构,对投资者来说更具有信息优势,不仅可以使投资者获得企业未公开的信息,并向市场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的企业信息。2014年的“11超日债”利息因为没有办法按期完成全额支付,成为了国内第一例实质性违约的公募债券事件,中国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就此结束。从此之后,我国债券市场频发债券违约事件,这些债券违约事件不断地警示债券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参与方要非常谨慎地审视债券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2]因此,我们针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质量进行研究。

2 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信用评级普遍虚高和比较集中的事实,引发了我们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思考。影响信用评级最主要的因素是发债企业的赢利能力,由此盈余管理动机在企业具有信用评级前,影响信用评级质量。除此之外,产生利益冲突与声誉机制的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也会影响信用评级质量。因此,对信用评级质量的探讨是个有意义的话题。

2.1 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影响信用评级质量

评级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可以反映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债券的信用评级越高,就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具有越小的发行成本,如此,有强烈动机的企业就获得较高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3]公司及债券的信用等级的划定需要依赖会计信息,企业改善自身的“赢利能力”进行的盈余管理,是为了能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降低会计稳健性与扩大操纵性应计项目是目前多数公司会选择来增加会计利润的两种方式,公司业绩基准水平如若是通过盈余管理而达标,信用评级公司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盈余管理对评级带来的影响,[4]因而也会影响评级机构的评级决策。

2.2 信用评级机构付费模式产生的利益冲突影响信用评级质量

投资人的利益与发行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为发行人支付评级费用,投资者可以免费获得评级的结果,可是发行人与信用评级机构拥有共同的利益,而发行方与投资者的信用评级需求方面却不是一致的。在这种信用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下,发行方只是想获得高的信用等级,而投资者想要获得准确值得信赖的信用等级。这种模式下,评级机构会作出为了利益而与发债企业真实赢利水平不相符的信用等级,[5]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3 问题现状分析

3.1 我国评级过度集中、评级虚高的典型事实

下图给出了中国截至2017年末存续期间债券信用评级的分布情况。

图 中国债券信用评级分布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中国的评级分布情况99%的债券分布于A+到AAA级,评级等级的覆盖范围较小,在全部信用等级中,以AAA类最多,信用等级整体平均值较高。从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和整体均值上看,中国信用评级的集中程度过高,存在信用评级过度集中、评级偏高等问题,根据wind资讯,截至2017年发行的公司债券中,超过99%的企业主体评级在AA-以上,40%的债券主体评级为AAA级。中国债券信用评级过度集中、评级偏高和频繁上调的事实或许意味着,在中国名义上属于同一信用等级的公司的实际信用状况可能会差别很大。

3.2 债券信用评级机制发展不完善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有效性还很低,在信用评级制度、评级方法、信用等级设定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地完善。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处于垄断局面,具备一定规模的评级机构占了大部分竞争市场,发展形势严峻,其中的业务包括证券评级和企业评级等。债券市场的现状导致债券等级的普遍偏高和趋同,这就使得债券评级的市场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6]由于我国的评级行业起步较晚,信用评级产品趋向单一化状态,整体市场的规模十分有限,同时导致信用评级机构的第三方独立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行业自律性差、监管不到位和缺乏约束等问题频现。并且我国信用评级的付费模式是发行人付费,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为了利益做出与发债企业真实赢利能力不符的结论,从而影响市场上投资者的判断。

3.3 中国信用评级的质量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

债券发行公司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将债券发行前的业绩装饰得更加漂亮。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应计盈余管理对中国债券的信用评级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监管较少的短期融资券市场尤为严重,这意味着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甄别能力较弱,不能排除盈余管理等污染信息的干扰。[7]

4 问题原因分析

4.1 评级机构付费模式造成信用评级虚高

信用评级虚高,主要的原因就是评级机构的付费模式,评级的费用由发行人支付的模式使得信用评价机构的利益与发行人一致,就导致评级虚高的现状问题。投資者想要获得值得信赖并且贴合实际的信用评级,但是发行方只想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5]信用评级机构在利益冲突下做出信用评级,评级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4.2 评级机构的声誉机制影响信用评级质量

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8]

4.3 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措施不到位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十分晚,评级公司的声誉资本非常薄弱,同时由于其外部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在债券发行前的盈余管理对债券信用评级结果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上市公司制造出来的虚假的业绩信息被评级公司错误评估,并最终体现出虚高的信用评级结果,也说明了中国债券市场具备的较弱的信用评级结果甄别能力。[9]债券类型影响信用评级的甄别能力,当外部监管越少的时候,期限越短的类型其评级结果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就越大。期限较长、监管较严的债券和票据发行时盈余管理就减弱。

5 提出建议

5.1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信用评级质量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监管力度,从而改善信用评级的质量。在发行者付费模式下,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的成本产生与信息生产成本的上升,都是因为进行外部监管而形成的。那么监管者要做的,就是要对评级质量的监管成本与收益做好权衡,并且进行改善,尽量实现利益最大化地做好监管措施。[10]同时,制定监管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信用评级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尽量降低因为同行竞争而导致的声誉机制的破坏,尽量减少由于竞争引起的评级质量降低问题,避免产生过量竞争。避免评级机构将主观评判作为评级标准,由而使得评级质量降低,应该监管单个需要把握评级机构的主观调整标准,应该将流程标准化:预付费用—自动披露评级结果—审查评级标准。由此尽可能将因利益冲突产生的扭曲的评级现象减少。

同时,为了提高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质量、防止信用评级机构的虚假披露,对虚假披露监管者要实行监管惩罚,例如,罚款、吊销执照或取消评级资格等,使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受到威胁。监管的力度越大,虚假评级就会受到监管的惩罚,因虚假披露承担的声誉成本越高,评级机构评级质量也越高,并且越可能真实披露。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都可以用声誉机制进行抑制。

5.2 完善收费制度,改善付费形式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付费模式是“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发行人付费”模式潜在的利益冲突是信用评级机构为了留住债务人或发行人会做出较高的评级,这样有利于留住发行人,而不是给其相应的正确级别。信用评级机构必须避免某些利益沖突,在制定政策和程序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受利益冲突影响的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1]张新星,孙安其.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1.

[2]陈东梅.信用债市场违约的“红与黑”——从“ST超日信用”债券违约说起[J].国际金融,2014,5(14):54-57.

[3]何平,金梦.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J].金融研究,2010(4):15-28.

[4]李琦,罗炜,谷仕平.企业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J].经济研究,2011(2):88-99.

[5]徐庆.信用评级机构付费模式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北金融,2016(7):10-14.

[6]马榕,石晓军.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结果具有甄别能力吗?——基于盈余管理敏感性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5(1):197-216.

[7]邢天才,詹明君,王文钢.评级机构竞争、声誉与信用评级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2016(6):66-71.

[8]杨大楷,王鹏.信用评级前的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4(4):23-28.

[9]邓博文,曹廷贵.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与评级质量[J].国际金融研究,2016(3):40-50.

[10]曹艳蓉.信用评级付费模式改革的法律透视[J].学术交流,2012(8):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