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贷调查及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市场     2018年06月27日 11:40

...网金融背景下的校园分期借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罗颖 龚宇 许婷 钱婷婷 安港 杜江悦 吴晓光

[摘 要]近年来,非法校园贷横行猖獗,为许多学生和家庭带去了难以挽回的打击,而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关于校园贷的管理制度,虽然灰色校园贷被一定程度遏制,但还是存在学生无力还贷自杀、大学生贷款被骗等恶性事件。我们以550名大学生为例进行调查,调查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态度和使用情况,分析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原因,并根据结果进行简析,针对高校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调查;网络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3.052

1 校园贷的背景和现状

由于校园网络平台贷款具有门槛低、款项到账迅速等特点,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非常便捷的获取资金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手续简单、易操作的校园贷款。尽管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三令五申勒令对校园贷进行管制,可是网络上仍有大部分平台利用政策的缺失和漏洞,“换汤不换药”地向大学生提供非法高利息贷款服务,灰色校园网贷依旧疯狂生长,缺乏社会经验和理财经验的大学生,因为对网络贷款平台认识不足,更易签订高风险合同,对自身和家人造成损失和危害。一部分非法网络平台年利率惊人,经查阅相关数据资料得知,校园贷款网络平台的年利率多在10%~25%,更有甚者一些贷款平台会打法律擦边球,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如收取日息或管理服务费用等方式增加它们的利润,而这些做法都违反了国家法律制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36%的条例。还有部分校园网贷平台会采取高利贷的计算方式,前期先结算贷款学生的本息,后期在之后的借款中又重复计算利息,实际为“利滚利”的贷款模式,[1]而这些非法校园贷的贷款运营方式学生大多不了解,当其最初的贷款金额由几千元“利滚利”至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时,他们已经掉入这个无形的大坑,想再去了解为时已晚。

近年来由校园非法借贷引出的贷款问题层出不穷,如“女大学生裸贷”“学生还不起高额利息跳水溺亡”等新闻,都在为网络贷款平台敲响警钟,当今大学生受到校园贷的影响,除了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薄弱以及虚荣心作祟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非法校园贷各类组织或平台利用大学生想要超前消费的意识,利用政府和国家对校园贷方面政策的漏洞和缺失,钻了法律的空子,假兼职、创业、分期购物之名,行“校园贷”之实,让大学生以贷填欲、以贷社交、以贷还贷,终致女大学生裸贷,大学生无力还贷自杀的恶性事件,对家庭造成难以挽回的沉重打击,给社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恶劣影响。

2 本研究调查对象及方式

如今的大学生们接受着高等教育,站在时尚的前沿,他们都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对于校园贷也有着自己的态度与理解。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普通高等院校的550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价值观的错误和风险意识的缺乏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5%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校园的风险,并且有58.03%的学生能够及时并正确规避风险,不会贸然借用校园贷款,但仍有26.97%虽然意识到校园贷存在着不可避的风险,但是还是会使用,存在着15%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并无风险,缺乏风险意识。在对这些会使用校园贷的学生调查时发现,他們每月的生活费来自于家庭的供给,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生活费不够,除开每月的必需开销,剩余的钱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如购买衣物、游戏、电子产品等开销)和消费额,在侥幸心理作祟下,他们会去使用校园贷。

3.2 银行借贷复杂,校园贷程序简单便捷

在调查数据统计中,有53.37%的同学会使用申请门槛高,手续复杂但利息低有保障的银行,27.29%的学生倾向于随时随地贷款,且要求不高但有限额的正规网络贷款,剩余的19.34%则会铤而走险地使用贷款金额大的高利贷或者私人借贷。在选择校园贷或者网络借贷的人中,81.1%的大学生选择非法校园贷款的原因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手续麻烦、额度小以及自身对于银行贷款的了解度不够。相比较而言,18.9%的学生认为校园贷相关的平台所具有的借贷简便且能迅速到账的特点更吸引他们。

3.3 兼职岗位少、兼职信息缺乏

在调查“当你缺钱的时候,选择获得钱的途径”问题时,28%的大学生选择向父母求助,35%的学生则会先借朋友的来暂时应付,7%的大学生会去向校园借贷平台借款,30%的同学会通过自食其力打工兼职的方式来弥补空缺。在走访调查没有选择兼职方式还款的同学时(占70%),我们发现除去11.4%的同学表示他们没有打工兼职的想法外,剩余的58.6%虽然会有兼职的想法,但因为校外兼职存在着随机性、区域性过强(如必须去某一地点,如发传单)、工资没有保障、存在社会危险等特点,他们更倾向于有着较高安全保障的校内兼职,可是校内兼职岗位和能提供的兼职信息都很少,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打工兼职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4 建议

4.1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和风险意识的教育

对于26.97%的意识到了校园贷的风险但仍使用的大学生,他们要么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要么在频繁的同学聚餐、朋友聚会等人际交往方面支出不少。因此这类大学生一是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地规划消费,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2]不爱慕虚荣,不攀比,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过多的人际交往也会为生活频添烦扰,成为生活负担。

对于15%仍没有意识到校园贷风险的大学生,则需要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高校应当把理财教育、消费观教育风险教育加入学校的素质培养教育中,在知识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的理财和消费观也是必不可少的。①学校可以把理财消费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消费观念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技能,每名大学生都应该有着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消费观教育不应将贷款排除在外,适度的贷款和偿还相结合才是良好的消费。学校在引导大学生消费观时不应因噎废食,只要求学生减少开支,而是应该为学生规范地教授金融知识和贷款常识,高校可将消费水平、负债水平、储蓄水平锻炼加入大学生理财教育中。②可以通过举办校园贷知识竞赛,举行辩论赛,征集“打击非法校园贷”论文,召开相关讲座等方式积极开展有关活动,[3]提高大学生对于校园贷部分知识的了解度。学校可以将非法校园贷的弊端作为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大学生还没有接触到非法校园贷之前,切掉其源头,对其有早期的心理防范,减少校园惨案的发生。风险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生活中,更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强化同学们的投资理念、风险意识也是高校不可忽视的。高校开展专门的风险课堂,进行超前教育,专业教师通过理论与模拟课程培养学生感受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高校在假期也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外出兼职,独自处理问题、感受风险,从而在实践中培养风险意识。

4.2 高校可引入贷款进校园、设立校内贷款部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还是很想要从银行这样的正规渠道贷款,但是却因银行手续复杂、门槛高等特点望而却步。那么高校在学生贷款中是不是也应该起到正确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呢?如果高校做学生们的“贷款中介”不仅能避免学生陷入灰色校园贷,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使新一代的大學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消费时代。那么需要高校做的不是禁止学生贷款,而是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贷款。

①学校要与银行合作在学校开办小额校园贷款服务,例如在2017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小周就从青岛农商银行贷款中心贷到了5000元,成为了在银行进行校园贷款的第一人;青岛银行在山东省商业银行中领风气之先,率先推出了专门针对于大学生的校园贷产品“学e贷”,[4]“学e贷”是银行根据不同的资信状况给予大学生不同的授信额度(5000~20000元),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青岛也推出了大学生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项目“大学生融e借”。高校可以该地的银行校园贷模式作为模板,在合法且正规的前提下,简化学生贷款中的步骤,使得程序相对简单化,让学生倾向于使用正规的贷款途径,减少使用非法借贷的机会,避免落入校园贷的圈套,也使得“银行”补位能走得更远。

②高校可以设立自己的贷款单位,专门针对于本校学生开放,贷款数额不大且有一定期限(也可收取适当利息),并仅限于有着特定情况(贫困但不属于国家要求,用于学习培训等)的大学生办理。从科学的角度合理规范的学生借贷条例,例如某学生需要报培训班或者购买学习资料,如符合规定,那么就可以带证明提出贷款申请,学校在审批贷款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综合测评和购买物品种类或者实际情况调整贷款额度,避免因不能满足正常需要掉入非法校园贷的大坑。

4.3 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兼职岗位和兼职信息

兼职在大学生活中已不是新鲜事,也是大学生们补贴生活费,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的主要方式,大学生通过兼职可以更早地适应社会,接触更多的人,锻炼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无论是从锻炼大学生的意志、补贴生活费方面还是减少向校园贷平台借款的角度,兼职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从调查结果来看,校内应提供更多的兼职岗位,如已有的食堂兼职、图书馆兼职,还可以增加校内送外卖、校内送快递、器具看守员等兼职岗位,优先聘请校内学生。校内设立校外兼职信息社团,社团积极获取校外真实可靠的兼职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社团内,加入社团的成员可以根据社团内发布的信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兼职,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5 结 论

校园贷问题仍存在于校园中,并未停止,医学生使用校园贷的主要原因是对校园贷的认识不足,有着超前消费的思想和银行贷款程序比较复杂,校园贷其实并不可怕也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的高校能针对学生做好相应的消费观与理财观的教育,学生能摆正消费观、正确贷款,那么灰色校园贷事件就不会发生!

参考文献:

[1]尹刚.校园贷款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2):148-149.

[2]陈雪梅,曾青,赵怡雪.“校园贷”对学生和高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中国商论,2017(8):189-190.

[3]李启昊,王亚林.校园贷款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范路径研[J].法治与社会,2017(15):109-110.

[4]傅军.银行重返校园贷,能否成为赢家?[N].青岛日报,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