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北现象”下的新一轮东北振兴突破路径探究
   来源:中国市场     2018年06月21日 11:59

朱冬琦

[摘要]农业生产遭受冲击、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及第二、三产业的泡沫式繁荣等因素导致了“新东北现象”的产生。文章认为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的机遇是: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一带一路”倡议契机。指出新一轮东北振兴突破路径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变化,淘汰落后产能;转变企业投资方向,政府切实简政放权。

[关键词]新东北现象;东北老工业基地;突破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803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起开始受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东北地区产业结構、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断突出,出现“新东北现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6年4月20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努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活力和整体竞争力,通过优化升级、结构创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性调整。

1“新东北现象”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

东北老工业基地从2003年到2012年,历经十年的不断振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年增速达127%。但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始明显回落,下行压力加大,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跌落全国后五名之列,“新东北现象”开始引发各方关注。

1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困境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东北地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只是阶段性的,从2014年上半年起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不断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第一,东三省仍以传统产业结构为主。农业方面,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灌溉水源丰富,促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受到国外转基因产品的影响,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工业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良好的工业基础因为现今东三省面临资源枯竭、技术老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及全国经济放缓、世界范围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现实情况,使得东北地区重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减弱。

第二,东三省所有制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远超全国其他城市严重依赖政府,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东三省的经济效益要以上级指示为主要目标,无法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几年由于东三省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势头逐渐加快,再加上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决策力方面的缺陷,使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不断下滑。

第三,东三省经济增长动力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东北三省的工业增加值指数主体波动较大,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随着东北地区传统资源产业优势的丧失,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投资,仅仅依靠工业和房地产等投资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经济增长动力持续放缓,再加上地方财政的回落,使得东北三省的改革的步伐沉重,发展缓慢。

12“新东北现象”的产生原因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振兴与发展受到各界的关注,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121农业生产遭受冲击

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还不完善,生产设施和农产品培育技术相对落后,传统农业生产的思想也影响东三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法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再加上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很难被农民接受,阻碍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和先进科技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遏制东三省地区的粮食总产量,从而阻碍东三省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工厂排出的废物、废气污染着土地资源和灌溉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122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东三省地区是全国最早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其经济一直是由投资来带动的,这就使得它的产能和增量一直处于扩张的状态之中。东北的消费率与投资率的比重差距明显,由于设备的基础设施明显老化,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又再度被强化,使其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实窘境。东北地区过度依赖政府的调控,忽视了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剂作用,无法解决东北地区经济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使得受限制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升,这种现象的产生给已经开始衰退的经济又重重地敲上了一棒。

123第二、三产业的泡沫式繁荣

“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层面,其主观层面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从中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自中央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2年这十年间,东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27%,而同期全国的年均增速为107%,相比于东三省地区低了两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对外联系不断加强,在“新东北现象”出现以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利润、过度依靠投资拉动产业发展、忽视创新潜力,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上急需“增速换挡”和“转型升级”。

2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的机遇

21政府体制机制改革

东北振兴不能仅从经济层面开展,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途,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也是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一大基础内容。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需要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完善政府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审批制度变革,不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改革的基础上,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推进重点专项领域的变革,主动、积极地参与对外交流。

22产业经济结构调整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再发展。中央提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必须跟紧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步伐,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根据世界新形势和新环境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结构发生转变的措施,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构建和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等,这些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提供了新机遇。

23“一带一路”倡议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不仅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还为国家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将东北三省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完善黑龙江与俄罗斯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动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的构建,使东北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战略契机。

3新一轮东北振兴突破路径

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突破路径就在于东北地区需要通过促进自身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经济新常态和“新东北现象”下的现实问题。

31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大,黑土肥沃,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广大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生产清洁,实现农业产业循环和农业领域生产方式的转变。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实施黑土地保护,提高现今农业种植标准,可以从调整农地治理、农田修复,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保证灌溉水源等方式出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实施精准化种植、加快农产品设备研发、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和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保障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三是国家要加强东北地区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灌溉设施,实施农产品种植补贴、初加工种植补助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

32调整产业链结构变化,淘汰落后产能

“新东北现象”是老工业基地自身衰退、政府体制机制变革和全球化冲击的结果。新一轮振兴东北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传统的发展思维,推动市场发展,增强市场活力。还要注重创新在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生产性为主的现代型服务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人才的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9日参加吉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加减乘除”,要做到淘汰东北地区的落后产能、实现东北地区的创新驱动。现今东北地区资源日益枯竭,产业衰退严重,国家针对这些问题要合理整合资源,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并突出新型城镇化的突出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3转变企业投资方向,政府切实简政放权

政府针对东北地区“新东北现象”的情况,要着重调整投资方向。东北地区房地产所占比重过大,在一些省份比重达四成之多,因此可以大力增加一些技术含量高、资源浪费小、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尽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活力,排除政府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干扰,放权与管理相结合,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2014年吉林省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就已拉开序幕,对不同企业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长春市也开始深化制度改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简政放权。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造成的政府体制机制问题,也是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东北地区必须注重改革开放,以政府转型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手段,抓住新一轮振兴的机遇,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儒煜,杨彬彬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几个问题[J].经济纵横,2016(8):62-66.

[2]徐扬,刘斐做好“加减乘除”习总书记为破解“新东北现象”指方向[N].新华每日电訊,2015-03-12(004).

[3]于平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解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