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铜版画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对其的影响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0月14日 19:52

摘 要:版画作为一种平面艺术形式早已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版画在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给画家们带来的绘画思路也是创作源泉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作为平面艺术表现之一的铜版画,对于灵感思维的需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辅助作用,使得铜版画在抛开了平面艺术的效果之外,同样作为一种魅力无穷的绘画形式而存在着。

关键词:铜版画;灵感思维;平面;顿悟思维;直觉思维

一、灵感思维在铜版创作中的含义

版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且属于平面艺术,这种至关重要的艺术形式早已经逐渐走人大众的视线范围内。当一幅完整的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对于观众而言它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表达作者观点和想法的强有力媒介。当然在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灵感思维给画家在生活中带来的切身感受,无论是画家切身所感受到的,还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他们都可以将这种感受进行更多的“浓缩和提炼”,才得以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铜版画作品。

所谓灵感思维,就是指通过直觉而产生的快速的、顿悟性的思维。它不单单是一种简单逻辑思维或非逻辑思维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互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这其中灵感思维还包括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因此在铜版画创作过程中更多了些随机性和偶然性,从而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铜版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受限于技术和材料,但是加上灵感思维(包括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影响,最后的画面效果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画种。正所谓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之前说到铜版画在制作过程中受到技术性和材料性的限制比其他画种稍大些,如若没有灵感思维的支撑,我认为,即使一幅再完整的铜版画作品,充其量也只是一幅画,并不能称为一幅令人称赞的作品。讲到这,让我不得不提到一位我最欣赏的德国著名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她毕生创作了铜版画、木版画等等几百幅作品,而在她众多的作品中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幅非常出名的铜版画作品《纺织工人》。凯绥·柯勒惠支自己原本就是工人身份,加上对之前看过一场关于纺织工人暴动的戏剧演出的影响,而现实中自己的工人身份也深深受到资产阶级的压迫……我想当时凯绥·柯勒惠支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综合原因深深触动了她的灵感思维,试图将这一现状用版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浓缩和提炼”出来,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到自己的画面上,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当然,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两个方面的因素——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

我们众所周知的是灵感思维还包括其他两方面内容: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所谓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顾名思义:在面对某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时,突然间有了灵感和顿悟,也正应了古人那句老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因为顿悟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相互作用,再加上灵感思维的作用,画家得以把铜版画在创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画面的形式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灵感思维在铜版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内在表现

在当代众多铜版画作品中,每一幅优秀作品都充分展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思维以及其中的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并将这些思维在平面性的画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我国当代著名的版画大家——徐冰,在他最早出版的《徐冰版画》书中说过这样的话:“这些旧作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很‘土的,不管是观念上,还是技法上,都比不上今天的许多刻木刻的学生。但好在它们是老老实实的,反映了一个人在一个时段内所想、所做的事情。”由2004年创作的艺术作品《尘埃》,其本身的原型是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徐冰将这些霜一样的粉尘从纽约带到威尔士,并把它们吹到展厅内,让人们看到后内心感到十分的孤独、紧张、压抑。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徐冰在构思这幅作品的时候不单单是把普通的尘埃作为原型,而是展现了在大楼失衡的一刹那,顷刻间高楼夷为平地飞溅出来的尘埃,尘埃本应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最为恒定的物质,为什么世贸大厦消失的一瞬间,物质就要回到原始的状态。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要素,徐冰在感受到世间万物褪去光环之后,最终都要回归到最初的状态,灵感思维在这一时间起到了充分的作用。作者将其想法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且给予最微不足道的尘埃以充分的历史和事件背景,因此也给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版画的魅力。

(二)外在表现

我们都知道版画语言比较单一,色彩呈现出的效果也无非是黑白灰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版画而言,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提到的技巧,主要表示从创作过程中有效地借助各种基本方法或工具,制作出在作者可控范围之内的机理效果,有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效果,但这都是不在作者控制范围之内的。不管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画面效果,都在另一方面体现出了隐含的灵感思维。这其中铜板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性——复数性,因为它的这个特点,我们也就不能保证印出来的每一张铜版画都是一模一样的,擦墨的多少和力度都可能影响最后的整体画面效果。举个例子,作者如果在即将要印画之前灵感思维忽然“作祟”,想刻意做出一些不同的效果,故意在铜板上洒些松节油,最后印出来的画面效果就会有水印的感觉,更接近于中国画中的泼墨效果;再有的想在最后的画面中体现出水纹效果,或许就会在铜板上滴些清水,让它们自然流淌,最后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效果。这些也只是想要体现画面效果一些讨巧的方法,或许在制作铜版画的过程中会突发奇想地加入一点这些方面的技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是灵感思维从中起到了一些作用。即使铜版画,也是有复数性的,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可能没有中国画或者油画色彩感那么丰富。可是,版画家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形式,例如:在画面中加入机理效果、可以印制成套色铜版画、在铜板上滴入松节油或者清水等一系列的其他方面技法,甚至作者们仍然可以把同一个铜板印制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说,在创作过程中画面需要“油水分离”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只需要在铜板的适当位置滴上松节油,随后再滴上适量的水,这个效果基本就完成了。但是,这其中可能就会有许多我们不可控的效果出现,例如水的多少、松节油的量、腐蚀时间长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水油分离的整体效果。当然,在这种效果出现之后,画家们并不能保证依据这些画面效果出现之后,对于画面整体的把控不会有别的方面想法。依据这些方面,也能充分说明在铜版画的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的外在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结语

作为平面艺术表现形式的版画,人们早已被它特殊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这一行列当中。在当下,通过版画的灵感性思维作用使铜版画作为媒介实现了当代艺术的跨界,使版画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平面艺术形式,而是更多地渗透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在其中,版画之前固有的创作观念和想法已经日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多元的、有趣味的绘画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闭门造车的创作思路在当今社会早已行不通,任何一位版画家在自己灵感思维的基础之上,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借鉴西方绘画的优点和长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我们的版画才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遗忘或摒弃。

参考文献:

[1]于中平.中国版画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属性[D].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2]吴家跃.中国版画的市场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3][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M].许绮玲,林志明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陈蕊,辽宁省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