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贤托哀的孝歌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     2017年10月08日 02:44

寻访到的第二个歌手叫廖大章,同样是开县白泉乡白里村人,已60多岁了,是村民小组的组长,膝下两个女儿刚刚出嫁,除了和老伴在家务农谋生,廖大章还有另外一项职业——本地"孝歌手"。

何谓孝歌?按廖大章的说法,孝歌就是在做丧事时,吊唁亡灵的一种歌唱形式。歌的内容主要是凭吊亡者生前的事迹,中间可穿插大量的长篇善歌,有时唱历史孝廉故事,有时是唱醒世恒言,目的是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同时也是在教育他人,引导人们要忠孝,要勤奋,要继承死者生前的一些优秀品德。其中在开县广为传唱的孝歌有《安安送米》《张晓打凤》《许仕林救母》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孝廉故事。唱时由铜锣伴奏,多人联唱,每人唱一段,每段快结束时多人一起合音。此外也有即兴唱,唱死者生平事,唱生者家务事,劝生者节哀励志,继承死者品质。

廖大章说,他以前不是唱孝歌的,和刘安富一样,什么歌都唱,只是现在时代变了,原来的老歌渐渐失去了意义,目前只有孝歌,是山里人办丧事不可少的。廖大章说,他自小嗓门就好,会唱,在没有广播电视前,山里人唱得满山响,他是最响亮的一个,如今电视音响一普及,他唱的歌敌不过流行音乐了。但他是爱唱歌的人,一唱就丢不了,所以就唱孝歌。据说,廖大章是能即兴编唱的歌手,笔者便要他以会唱歌的刘安富为题编唱几句,廖大章便张口唱到:

本地有个刘安富,唱起歌来像写书。

字字句句唱情苦,听得人人都想哭。

只听他唱得悲而不伤,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徊婉转,很是动听。没想到在一旁的刘安富立即回到:

山上有个廖大章,本是山里唱歌王。

红白喜事到处唱,唱得人人忘忧伤。

一对一答,把两人唱歌的本事描述得淋漓尽致,赢得在场人的一阵叫好声。笔者抬眼看到对面墙上有一幅关于"三个代表"的标语,便让廖大章唱"三个代表"的内容。廖大章张口便唱到:

太阳出来万丈高,三个代表学得好。

党在为民谋福利,民要响应党号召。

笔者看廖大章手腕上戴着金手表,腰里挂着手机,便说,你能不能对现在的生活唱一段。廖大章稍作沉呤,便唱到:

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生活天天好。

过去穷苦低贱身,如今穿上黄龙袍。

抬腕就是金手表,身上手机挂上腰。

出门上下有车送,人畜用水不用挑。

顿顿吃的白米饭,鸡鱼鸭蛋样样好。

要问为啥这么好,还是党的政策好……

句句押韵,一气呵成,真的不愧是当地"歌王"。廖大章说,因为常年这样即兴唱,所以许多歌词随口拈来。最初唱孝歌时,许多同行还搞竞争,有意用歌来讥讽他,让他下不了台,但好在他从小爱唱歌,从未在人前输过。谈及孝歌的具体内容,廖大章唱了一段他最近即兴编唱的段子,是为刚去逝的一名姓张的教师编唱的,他唱到:

说起亡者实在苦,十岁离校无书读。

最后又把邓学补,国家提拔来教书。

教书之后学堂住,头门妻子是姓朱。

朱妻死时儿女哭,手抱娇儿去教书。

后来搬进学校住,五十续妻到陋屋。

贷款砌得高楼住,儿女享福他受苦。

退休之后未享福,阎王收他到丰都。

在座儿孙休要哭,只愿记得他的苦。

……

歌声低沉悲凉,如泣如诉,直将一个命运曲折、一生清贫的教师形象跃然于脑海。廖大章说,他每参加一次丧事,都要把死者的生平事迹作了解,然后编入歌中,唱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哀怨动听,直将死者家属唱得泪水涟涟,感伤不已。同时他总是在歌中对死者加以点评,对生者进行教诲,所以,廖大章自然成为了当地群众奉为上宾的"孝歌手"。只要当地死了人,就会请他去唱一场。有时唱一晚,有时唱几晚,全凭主人家安排,唱的出场费是多少,全凭主人家给予,最多不超过100元,最少20元,遇到贫苦人家,他就干脆免费唱了。

“请廖大章唱孝歌,远比花钱请乐队有价值!”当地村民说,在整个山区,即开县境内的山区、包括四川省的宣汉县、重庆云阳县、巫溪县一带,都乐于请廖大章这样的歌手去唱孝歌。廖大章唱了东家唱西家,唱了小鬼唱阎王,他成了当地大忙人,生意红火,收入颇丰。

廖大章说,他手里存有民间歌谣60余首,有穿山号子,有本土情歌,还有薅草锣鼓,采茶山歌,当然,他最拿手的还是孝歌,毕竟这是他的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