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中国市场     2018年08月29日 09:17

新闻网站预算管理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闫芮菲 李雄平 赵玉凤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和支持,在关注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资金使用绩效也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重点。因此,引入预算执行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高校资金的科学运用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和评价非常重要。本文从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入手,严格遵守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结合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指标等方法,提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通过价值化的目标体系,根据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对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奖优罚劣,发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约束和激励作用。由于高校间竞争的存在,部分高校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与高校的发展的长远利益,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奖惩机制的形成,赏罚分明,调动工作积极性;转变资金配置方式,使资金的分配由“按需分配”向“按需要、计划和使用效果分配”的方向转变,防止高校发展盲目举债,增大高校财务风险。因此,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高校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实现高校长期发展目标,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2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2.1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须注意以下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情况,要保证指标的全面性及指标之间的互为补充性,即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其次,整体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注意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性同时突出重点,使得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应高校预算水平的同时突出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再次,可比性原则。指标的数据的收集规则须保持一致,方便进行学校不同时期和校际之间的比较。同时要注意可行性原则。是在设定评价目标和需求时,要考虑评估工作的实际操作性。最后,动态完整性原则。设计评价指标时应考虑近几年的多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数据变化规律,把握整体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历史数据适时进行修订。

2.2平衡记分卡

平衡计分卡(BSC)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及战略修正的过程。平衡记分卡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可行性及动态完整性原则的充分结合,不仅考虑到考虑短期财务目标与长期战略目标,而且充分考虑到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关系,综合考虑设置变量,适时修订,推动高校长期稳定发展。

2.3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通过对少数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来达到全面考核的目的,得出绩效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用于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使部门主管明确主要责任,主管和工作人员明确了关键绩效指标,就会共同努力,朝同一目标前进,推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顺利实施,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3.1财务维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部分高校为了争取生源、提高竞争力而扩大院校规模进行投资,导致高校资金速动比率严重下滑,甚至影响到高校的日常运转。为对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财务维度涉及到的关键指标有预算收(支)完成率、收入支出比率、事业结余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代表性关键指标。

(1)预算收(支)完成率=预算收(支)实际完成数/收(支)预算数×100%,反映高等院校预算执行情况,能有效反映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2)收入支出比率=本年实际收入/本年实际支出,反映高等院校的财务运营能力。收入支出比率≧1时,财务运营能力良好;收入支出比率<1时,财务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存在财务风险。

(3)事业结余收益率=当年事业结余/当年总收入x100%。事业结余资金是高校期末净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办学效益的货币体现。

(4)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x100%。此项指标用以反映学校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不宜过高,资产负债率≧50%時,高校偿债能力存在问题,财务风险较大,债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

3.2客户维度

高校提供的服务是高质量的教育,学生是其最主要的客户。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教育成果载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反映高等院校综合培养能力的载体。在体系建设中,客户维度涉及的关键指标有:生均教育成本、生均占有资源比率、毕业生就业率等。

(1) 生均教育成本=教育事业支出/在校学生人数x100%。生均教育成本反映了学校培养每个学生所需要的资金情况,是一项衡量高校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

(2) 生均占有资源比率=办学资源总额/在校学生人数x100%。办学资源包括校舍建筑面积,实验室面积、图书馆面积、设备总值、操场面积、图书册数等等。生均占有资源比率体现了学校办学投入情况。

(3) 毕业生就业率=当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当年实际毕业生人数,能有效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说明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同时用来检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存在缺陷。

3.3内部流程维度

高校内部运营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在体系建设中,内部运营维度涉及的关键指标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人员经费支出率和科研发展指标分析等。

(1)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总额/教师总数,该指标反映了高校学术水平和服务教学质量,指标越高,说明高校教学质量越高。

(2)人员经费支出率=人员经费支出/总支出,能够有效的反映高等院校的事业支出合理程度,该指标的比率与高校管理效益成反比,指标越低,说明经费使用效益越高。

(3) 科研发展指标分析。

学术成果指标=国家级科研论文数量/论文总量x100%

学术资源指标=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博硕点数量/学科总数 x100%这两个指标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科研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价值指标=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科研成果数量 x100%,此指标反映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的转化能力。

3.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和发展是高校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系建设中,学习与成长维度涉及到的主要指标有: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教师培训费用比、学科建设指标分析等。

(1)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年终固定资产数-年初固定资产数)/年初固定资产数×100%,反映高校的对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反应了高校基础设施投资趋势。

(2)教师培训费比例=教师培训费支出/总支出,反映高校的对教师培训投入力度和教育水平提升方面所做的努力。

(3)学科建设指标分析。

新增项目增长率=新增教学科研项目/项目总数x100%

重点学科建设指标=重点学科数量/学科总数x100%

以上两个指标体现高校教学科研项目的新增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动态发展趋势。

4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预算管理水平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瓶颈。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和监督,并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同时奖优劣罚,形成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高校应逐步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推动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苏仕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流通经济,2015(2).

[2]龚卓.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崔恺平.高等院校预算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高晓菲.基于BSC和KPI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5]林常娥.公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A大学为例[D].厦门:华侨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