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整体性原则下的素描课程设置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08月30日 12:57

商铁山

摘 要:造型艺术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规律是整体。在素描课程设置上要由总到分,按照整体性原则进行规划。按照整体性原则,我们可以把素描课程设置为:几何形体和静物写生;素描构成与材料实验;风景写生;速慢写(人物动态造型);人体解剖;人物空间造型。其中构成与材料课除单独开课外,其内容还应贯穿于素描体系的其他课程中,课程之间彼此紧密关联。

关键词:整体性原则;素描课程设置;素描教学

素描常被作为学习传统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方式。素描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在实际的艺术实践(无论是绘画、平面设计,还是3D动画创作)中,经常看到素描课程无法很好地发挥其基础支撑作用,前期的素描课程无法很好地与专业方向课程对接,学生对素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单色画”阶段,“学”不能“致用”,或者并没有真正从素描的学习中获取真正需要获得的素描能力,甚至不少在校大学生面对自己的毕业创作一筹莫展——只有临摹对象的能力却缺乏创造的能力——到底原因何在?本文拟从素描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原则上探讨下这一问题。

目前,素描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对前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沿用,即坚持现实主义造型艺术教学原则,通过从静物到石膏像,到人物头像,到半身像、全身像,最后到人体的大量写生,掌握“形体”这一素描的核心要素,最后到创作。这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素描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少对课程内在关联本质的把握。从一开始就预设了现实主义大一统的局面,过多偏重再现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意思维的拓展,艺术缺少了更多冒险的尝试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以描绘人物为例,我们的传统素描课程设置是:头像、肖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看似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符合递进的规律,很有道理,但其中存在很大弊端。画头像的时候你不必考虑身体的其他部位,无形之中已经明确了头部在人物表现中是最重要的,只要头像画好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根本不用思考空间、氛围、构成等问题。

但是,人物画真正感人的是动态,是肢体语言,也就是说只有当头部作为运动空间的一部分时,对它的表现才有意义。孤立地分割、切块,恰恰是违背绘画的整体性原则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造型艺术是技巧和情感的结合,生命的完整性才是更重要的。我们看到的一切物象都是有“表情”的,也就是都需要画者情感的灌注,所以说课程设置的整体性总的原则应该是感受第一位的,在感受的支配下更多地去注重各种关系(比例、空间、虚实、明暗、主次关系等)的表达。

造型艺术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规律是整体,并非展示过多繁琐细节的精妙。在素描课程的设置上要尽可能地按照由总到分的整体性原则进行规划,而不止是浅层次上从技能维度出发由易到难的递进。

我们可以把素描课程设置为:几何形体和静物写生;素描构成与材料实验;风景写生;速慢写(人物动态造型);人体解剖;人物空间造型。其中构成与材料课除单独开课外,其内容还应贯穿于素描体系的其他课程中,课程之间彼此紧密关联。

一、几何形体和静物写生

此课是研究形体等诸造型要素最为基础的课程,还应保留在素描造型课程体系的初始阶段:一方面,几何形体和静物蕴含了所要学习研究的诸造型要素,从形到空间,到静物之间的动势关系,再由点、线、面搭配而产生的构成关系等,都能在此阶段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其呈现出来的明确概括的造型特征和相对恒定的存在状态便于我们较为稳定地反复学习和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认识:几何形体和静物写生是素描造型训练的手段,是针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造型要素展开的,其目的不是仅仅画像眼前的几何体或静物,而是通过大量画眼前的物象,学习和掌握其中体现的造型要素,掌握造型艺术所具备的规律,从而获得整体观察能力、造型要素分析能力、动手表现能力和思考创造能力。

基于此,该课程又可分为三个单元:1、形体结构(几何体与静物的混合学习,从形体结构出发,注重对形体分析过程的实践,忽略色阶、质感等因素,以比例、透视、结构、形体的线条表现为主,获得对形体由表及里的深入理解和对复杂形体结构的分析归纳能力);2、明暗、虚实与图形(强调由静物在画面中的明暗虚实安排等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强调物象形体与背景图形之间的构成关系,重点研究和掌握明暗、虚实、图形等元素产生的视觉上、心理上不同感受,注重形式语言的探索和主观情感的表达);3、创意造型(此单元是综合运用发散思维与聚焦思维的训练,以提供的几何体或静物为基础,通过对工具材料的开发及象征、平面化、错接、重构、转换等手法完成结合物象基本形体的主题性创作)。

这些在几何体和静物课中针对造型要素的训练要求是之后的所有造型艺术课题训练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要能推演到其他造型艺术门类中去,进而打通造型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提高综合的艺术素养。

二、素描构成与材料实验

构成与材料是独立于形体之外的视觉元素,它不依赖与形体而存在,却能有效地作用于视觉,体现一定的情感特征。形体表现依托于材料的对比运用,并以构成的形式(主要体现为图与底的关系)得以呈现。

该课是在对物象形体结构关系的把握之后,对素描教学的拓展。它是以对素描工具和材料运用以及形式语言发展的历史为切入点,以现代素描中不同材料的实验为主要内容,从形式构成和材料表现力的角度重新分析认识素描工具与材料,从而起到丰富素描教学内涵,激发创作灵感的作用。

该课可分为三个单元:1、构图样式(此单元以临摹为主,按照不同构图样式分类临摹并进行分析,掌握常见的构图法则如均衡、节奏等,重点研究图与底的对比关系,点线面的构成关系)2、材料的肌理感(通过对多样化材料的实验,研究材料肌理的视觉属性,找出材料与视觉心理的联系,学会运用搭配不同材料造成不同的审美感觉)3、材料与图形的结合(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对图形的情感认知,使图形带上了很强的情感特征:三角形给人以冷静、敏感,同时又有坚定、刚硬的感觉;圆形给人以圆满、富足,同时又有点圆滑狡诈的感觉……通过协调图形与材料搭配方式的训练,研究材料感觉和图形的意象精神属性,探索二者之间体现情感的一致性方面的规律就成了此单元的重点)。

三、风景写生

风景写生是我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过程,是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发掘艺术创造个性的重要课程。借助写生,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在取舍、归纳中去把握自然风光的意境美,并努力探索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正是此课的目的所在。

课程可分为三个单元:1、构图样式(风景的构图样式更为自由和典型,关于远、近、中景的取景和常见的几种构图样式可结合实际景点,通过比较、分析图片的形式讲解,让学生体会不同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及心理感受区别)2、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是画面所体现的整体视觉形式,它主要包括:视角与构图、黑白灰色阶对比与光影虚实、语言符号创造、图形归纳、材料肌理等)1、2两部分与之前的素描构成与材料实验课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又有所侧重,风景写生以材料课为基础,更偏向借景发挥,是对前面材料课中的材料选择和创造性运用。3、写生步骤与景物造型(观察、起稿、铺色、刻画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大胆表现,不要千人一面)。

四、速慢写(人物动态造型)

速慢写课是提高造型能力的最直接的课程,要敏锐地捕捉对象最典型的形态特征,用笔果断,用线到位,形态准确,气韵生动。速写的关键不在“速”,而在简洁到位,在于减掉枝蔓,放笔直取(此处指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把握与判断),所以,还要学会在“慢”中看出问题的核心,抓住事物的本质,“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速慢写课可以分为三个单元:1、形体训练(区分大形体和小形体,即整体和细节,训练对形体的概括能力和对人体结构体块的分析能力)2、慢写(慢写不是无谓地浪费时间,而是把感受和分析判断的时间加进去,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抓住图形、转折、结构的关键,在“慢”中推敲主次关系,深入表现)3、速写(讲述一般速写的方法、程序,介绍不同的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在大量训练中进行一定的突破和形式上的探索)。

五、人体解剖

通过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研究,建立以人体解剖结构为根本,以着装体现人体结构为导向的形体意识,为人物造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人体解剖要在透视变化中,多角度,多动态地进行,学习人体运动规律,抓住常量和变量,能推演出人体运动过程节点图(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和发生显著改变的转折点)。

课程内容为:1、整体骨骼2、肌肉群3、关节部位4、头部5、四肢6、手7、足。

每部分内容的学习都要注重内在结构关系,整体的比例关系以及由运动而产生的形体变化关系等,在动态造型中研究人体解剖内容。

六、人物空间造型

人物本身作为一个独立形体,处于环境空间之中,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人物空间造型课是以研究空间环境、环境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与其他人物,人物与环境空间的联系等为主的课程。

表现空间的基本方法有:焦点透视、明暗光影、虚实变化、前后遮挡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胆突破又常常体现出艺术创作者别出心裁的创意思考,例如蒙太奇影视时空的拼合,超现实梦幻、荒诞空间的营造,二维、三维空间的混搭,四维空间的错觉等。

该课也可分成三个单元:1、强透视中的人物造型(重点训练具有强烈透视感环境空间下人物造型,学生可多视角观察并表现,比如针对下楼梯的人物表现等,强调体块空间意识,结构意识,弱化其他造型要素)2、人物与真实环境(把人物仅作为环境空间中的一个独立的空间个体元素,寻找环境、道具与人物之间的关联因素,利用明暗光影、虚实变化、符号提炼等方法表达人物与环境的统一)3、非客观环境与人物组合(此单元内容是单独人物室内写生+特定场景写生→特定场景下的人物创作,把人物合理安排进特定场景中,要求比例透视合理,造型语言统一,人物与环境形成协调的整体)。

整体素描课程设计就像一个坐标系,x轴是传统和理性,y轴是创造和自由,而处于坐标系中的每一门具体的课程都应是(x,y)的集合,在整体中更容易准确地对局部训练加以定位,而局部练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素描课程才能为自由创造提供扎实的基础保障,才不会形成与专业方向课程的脱节。

只有在认识到素描是对物象“内在关系”的揭示和作画者艺术思维表达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性原则,抓住课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教学思路的调整,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最终使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思考、表现,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审美判断和艺术创造意识。

参考文献:

[1]尹德辉,张玉磊.素描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